好的纪录片无疑是个巨大的宝藏。但这么一大盘饕餮盛宴摆在孩子面前时,对于他们而言也许并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回想我小时候第一次吃蛋糕,真想一人把整个蛋糕独霸,但结局是仅吃了几口就腻了,这样肥腻的东西真不是那个年代的我的肠胃能承受的。从三岁起每年暑假带米去琴台音乐厅观看“打开艺术之门”,多种音乐形式都接触了,到现在,除了合唱团,和宫崎俊的影视现场音乐会来者不拒外,其他米一律摇头。
如何在孩子心中种草,学问大呀!
为了这五场意大利艺术纪录片,一方面我临时抱佛脚,先给自己补了些艺术知识缺,另一方面做了如下工作:
其一、孩子都期待旅行,提前对目的地足够的了解可大大提高旅行的乐趣。否则,是走马观花,只能说明我们去过了。米答应这两年为欧洲之行作好知识储备。这叫“吊味口”。这次我们是虚拟欧洲之行,又好看又省钱,也符合孩子猎奇的心理。
其二、观影前跟孩子的交流侧重于趣味性。如:
1、艺术家创作作品过程中的故事。比如,米开朗琪罗在绘制西斯廷教堂穹顶画时,教皇经常来指手画脚,米开朗琪罗不堪其扰,一天故意丢下一个榔头,让它正好落在教皇的脚边。比如,切利尼在铸造《珀尔修斯斩杀美杜莎》中途过劳,生命垂危,后听说冶炼炉出事,暴跳如雷,翻身去救急,铸造成功,切利尼大喜过望,重病不治而愈。比如,在修建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时,勃鲁涅列斯基是如何赶走吉贝尔蒂,独揽穹顶的设计的。
2、作品中讲的故事。绘画雕塑作品中不少是关于古希腊诸神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或者讲这部作品问世的背景故事等。
3、艺术作品的独到之处。比如,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的穹顶的独到之处,其一,它是双层穹顶。其二、其是八面形,而不是半圆形。
4、孩子眼中的问题发端。“这些雕塑和画都是裸体的耶!好羞羞!”古希腊人认为人体是世界上最美的事物。经过黑暗的中世纪,随着古希腊、古罗马大量文物的发掘,人们发现了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美,由此触发了文艺复兴,即使是宗教题材的绘画中也开始描绘裸体,比如马萨丘的“亚当夏娃被逐出伊甸园”。
5、有趣的历史现象。圣索菲亚教堂由天主教堂变成了清真寺;科尔多瓦,发生了清真寺变教堂。
其三、交流关注于可引发思考的知识性。
问题1:好多雕塑的眼睛为什么没有瞳孔?
眼睛之所以没有瞳孔,是因为雕塑家力求使其与真实的眼睛接近,我们很清楚,真实的眼球外部不可能出现一个孔,因此雕塑家觉得,在雕塑的眼球上刻一个孔也不大合适。如果雕塑家想表现瞳孔的话,就会把它们画在雕像的眼球上,或者是把玻璃或水晶制成的眼球安放到雕像中。没有雕刻瞳孔的雕塑是好的作品,但确实使眼目看起来有点空荡荡。米开朗琪罗在雕像大卫的眼球上轻轻地刻出了一个圆圈和一个小点,但其他的大部分作品的眼睛也仍然是空白的。
或许跟你一样,乌东也认为肖像雕塑“有眼无珠”是不合适的。因此,乌东发明了自己的方法。他凿出一个深洞代替瞳孔,以浮塑的方式表现瞳孔。同时,他把大理石作为眼白的部分稍微隆起一些,以便能够采光。
问题2:假设你是一名雕塑家,想要创作一尊雕像用来表达思想。而思想是一种观念。
方法1:雕塑家可以制作一个坐着思考时的人物雕塑,并在雕塑上贴一张纸条,写上“思想”二字。
方法2:希腊人是虚构一个思想或智慧女神,然后再制作女神雕像。
方法3:表现穴居野人思考的雕塑要比刻画智慧女神或卓越的思想家的雕塑更为出彩。如奥古斯特-罗丹德雕塑作品《思想者》,它本身不是思想,而是一个在思考的人。(还有一个思想者,是米开朗琪罗为美第奇家族的墓穴雕塑,另外还有《战士》和《昼》、《夜》、《晨》、《幕》五尊。)
问题3:为什么珀提侬神庙的多利克立柱中间微凸?
真正垂直的柱子看起来中间会变细,真正水平的地板看起来中间凹陷,因为我们的眼睛使得它们看起来呈现那种样子。
问题4:为什么人类住的房子在建筑史上却没有那么重要?
人民居住的房子通常不像神庙和教堂那样持久耐用,住房常常是木制的,容易腐朽。
其四、必要的扫盲。
针对每部片子的侧重点,简单给孩子介绍一下相关基本概念:绘画要提湿壁画、蛋彩画、油画、透视法的概念。雕塑要提凹陷浮雕、浅浮雕、深浮雕、圆形浮雕。建筑要提多利克立柱、爱奥尼亚式立柱、科林斯立柱的特点,希腊式十字与拉丁十字,扶壁与拜占庭风格,罗马建筑与罗马式建筑,圆形拱门、拱廓与罗马式建筑,肋架拱、以玻璃为主体的墙壁、飞扶壁与哥特式建筑,中殿、高坛、高侧窗与矩形教堂,凯旋门,水道桥。还要大致地串串线,构建必要的大的时间框架。
通过趣味性、知识性垫的一点底,让孩子带着寻宝的心情去观影,孩子会自己去发现,与片子产生共鸣。其他,顺其自然。
观后也可进行必要的交流。比如,你喜欢哪些作品?哪种风格?米开朗琪罗设计的圣彼得教堂的不足在哪?你觉得西方绘画与东方绘画的不同在哪?
对于缺乏艺术素养的父母,对孩子进行艺术启蒙,不同于有艺术素养的父母润物细无声,确需刻意而为之。继续去种草,希望米愿意看完这五场纪录片。
一己拙见,有感而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