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岁,对于一个女生来说,不算大龄剩女,但也绝对算不上不谙世事的小妹妹了。但到这个年龄,还没有结婚,没车没房,甚至没有一份“固定”工作,在父母眼中,甚为没用!
从高考结束填报志愿开始,父母就希望我去读一个师范院校,出来回老家当一名老师。他们认为,回乡下教书:第一,可以住在家里,节省了房租和很大一部分生活开支;第二,每个月三千块的工资,可以存下2900,这是持家的表现;第三,可以在老家“扬名立万”,发光发热。第四,退休之后,还能每个月领4-5000的退休工资。何其美哉!
然而,从报志愿那一刻起,我就一直在拒绝他们,没有读师范专业,虽然我在大学拿到了教师资格证;没有考回老家教书,即便现在我努力尝试着考公招;没能一个月存下2900,虽然每个月工资超过他们预想的3000。
他们不明白,城里的生活压力那么大,孩子报一个兴趣班都要一万多一年;朋友三四吃个饭,最少要几百块;晚饭后出门消食,都要花个百八十块。而老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挣多少存多少;平时找人办事也方便。那你们这些年轻人,为什么就是不愿意回家端个铁饭碗呢?
我不由想起男朋友决定买房那天,我给我妈打电话准备告知她这个情况。接通之后,她便问我,“买房出多少首付?以后每个月还多少?以后生了孩子是自己带还是请保姆?如果请保姆的,保姆的工资都超过一个人的工资了!自己带?自己带就没了工作!”在我一一给她作答之后,她很“祥林嫂”地向我哀叹了一句:你这辈子活的太压抑了!你怎么就看不起农村了?你心气怎么就那么高?就不愿意在小地方发展?
我心中默念:这是你的亲人,你要淡定!然后努力地把自己的情绪平复下来再跟我妈交流:我还年轻,这些东西都可以慢慢挣;老家很多设施设备都跟不上,如果以后我有子女了,她有喜欢的兴趣或者爱好,我能够支持她去学;寒暑假我还可以带着孩子去参加个夏令营。可是在老家,即使我愿意给孩子花这个钱,可能也没地方收。
“那就是了啊!在老家养孩子多省钱啊!以后你婆婆啥的还能帮你带。”
“可以请老人偶尔帮着带一下,但肯定孩子还是要自己带,这样对她的身心健康比较好。”我尽量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跟我妈沟通。
“老人带怎么就不好了?你现在身心哪里不健康了吗?那么多在老家长大的孩子,怎么就不好了?我看你读这个大学也是,白读了。”
我深深地沉默着,不知道怎样回答才能让她满意。我害怕以后我的孩子在老家长大,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人前坐立不安,手足无措;即便是自己挣钱养自己了,也还是“穷”,从骨子里透出来的穷;除了读书,没有任何其他特长。也是为了以后我的孩子在跟我交流的时候,可能我不能完全理解她做法的意义,但我能支持她有自己的思想;可能她不会成为学霸,但她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她不会成为别人眼中很成功的人,但她能有她自己的人生。我会爱她,不是因为她让我面上有光,而是她给我的生命,带来的光彩。
看到这里,可能你会说,父辈和我们交流有代沟,这很正常,毕竟我们生长的环境不一样。那来说说跟我们年龄相仿,生长环境类似的同龄人吧。
上次合租室友A的高中同学B外出旅游之后,回老家的车票售罄,而中转站刚好离我们住的地方不远,于是便来借宿一晚。晚上大家(A,A男朋友,B,我,我室友共5人)一起在外面吃饭,突然聊到某少儿培训机构,然后B就问了一句,这个机构好不好呀?
“每年一万六,一周两次课,每次课两小时,国定节假日全放假,寒暑假也放,在同类机构中,价格和性价比还算比较靠谱的。”A科普道。
“一万六一年?我儿子幼儿园5-6000一年我都觉得太贵了。要是我,我肯定不学”。B感觉自己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
“那我给你补充一个,你肯定想都不敢想象:XX(某学科补习)今天收了个一对一补习,家长一次性刷卡12万,就只是给孩子补语数外。”我室友笑着说。
“12万???我觉得孩子读书太花钱了,我自己都没花那么多钱。”B嘟囔道。
“不能说孩子读书花钱,应该说孩子成绩好,可以为家长省很多钱”我室友接着递了一句。
“孩子成绩好,还是要靠自己自觉,不自觉肯定学不好。”B觉得理所当然。
“自觉很重要,但自觉这个东西,需要从小给她培养,父母要营造适当的家庭氛围。”A男朋友觉得是时候要说两句了。
“读书这个事情,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肯定是他自己自觉了,学习就好了呀!”B觉得不服气,孩子读书还关父母什么事了?
“要从小培养孩子的自觉性,需要父母的言传身教,不能期待孩子生下来就什么都懂”。我室友还是很委婉地接话。
“哎,这些东西,我们都不懂,反正老家也用不到。不过孩子要是不自觉,也不期望能学得多好!”B还是觉得孩子能无师自通,十项全能。
这时候,A给她男朋友递了一眼,她朋友碰了一下我室友桌子上的碗,我看了一下他们几个人脸上的表情。然后大家默契地转换了话题。
B,跟A是高中同学,毕业之后同样读大学。不同的是,大学毕业之后,B就回老家,相亲结婚;A在现在这里,挣扎奋斗。就外在看来,成功的肯定是B,老公孩子,家庭美满;有车有房,不愁吃穿。可实际上呢?B能带给她孩子的是什么?除了吃饱穿暖,物质条件更为丰盛之外,跟我们当初的成长没有任何差别。不只她有这样的想法,老家周围的人,都是这样长大的。
他们买一件200块的衣服,会觉得很正常(老家工资水平低,但物价高);但如果要他给孩子上一个200元/次的兴趣班,他会觉得这是难以接受的“天价”。同样,他们能很快买车买房,因为老家一套小点的房子,10多万就可以拿下。却没有为孩子教育投资的观念,他们觉得这是一种浪费。大家都处在一种很平稳,相差不大的环境下,所以他们会觉得自己的状态很好,生活美满,无欲无求。
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朋友前段时间结婚了,她打算赶紧生孩子,生了之后送回老家,让婆婆帮着带。然后自己既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还可以节省很大一笔孩子的开销。一举数得。
另一个朋友在劝她的时候说了一句:我们就是隔代教育出来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指导和资源,我这么努力,为的就是不要让我的孩子,跟我经历同样的童年--成为留守儿童。孩子,最好还是自己带在身边。不一定你要给他最好的物资和最贵的投入,但你能给他别人给不了的爱。
不确定要劝的那个人听进去没有,但她的话,让我当时起了鸡皮疙瘩。有多少人是为了老人口中的“传宗接代”,不负责任地带一个生命来到这世间,然后毫不作为并且期望她长大后成为人才,给自己养老送终。如果我没有在教育培训机构待这几年,可能我也会跟她们持一样的想法:回老家,铁饭碗,结婚生子,隔代教育,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但我确实看到了如果前期家长不投入,那么等到孩子问题爆发之后再去解决,是多那么痛苦和艰难。家长的教育观念,对孩子的性格形成起到了怎样关键的作用。如果教育得当,孩子未来的N多种无限可能。那么,我更没有权利去剥夺她应当得到的更好的一切。
不可否认,很多从农村走出来的年轻人同样优秀,甚至有着很多城里长大的孩子身上所没有的优良品质。我对他们以及他们的家长深感敬佩!但我很清楚,那不是我!而我也无法在周围都缓慢行走的状态下,培养出一个努力向前奔跑的孩子。我做不到。所以我需要大环境的熏陶,需要无时无刻的刺激,需要看到更多优秀的人,来提示自己的不足,告诉自己要力求上进。
我只是希望,我所走过的弯路,我的下一辈能少走一点;我所没有经历到的美好童年,我希望他们能有。而我所希望的这一切,我很清楚,我无法在老家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