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个時節,高考、中考相繼結束,其它年級学生也完成了期末考,就要啟動放假模式。上周三兒子就考完了,在家放松了幾天,好好休息了一下,今天返校,公布成績、評优。
雖説打出了不在意分數的牌子,但在內心深処不由自主會划定一條心理底綫,90分吧,如果兒子的成績在此之上,會覺得有安全感,反之,焦慮感會上升。完全不在意成績,真的很難。
這也很正常,関心則亂,自問還遠未修煉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所以心中還是有些忐忑的,所幸沒有在上班時間就直接打電話回家,詢問結果,直到晚上回到家,才讓自己淡定地開問。
兒子坐靠在床背上,正在觀看電影節目,听到我的詢問,不在意地説:“數学99”,我一笑:“和你預想的一樣”,他接著説:“是的,語文最差,只有88”,我有些急切:“那是优秀嗎?”“當然是”,他回答:“英語94.5”。
我有些提著的心放下了,又問評优的情況,他回答評上了,這下徹底放了心。其實按照兒子平時的水平,這樣的成績基本上算正常發揮,當然正如他説的,語文考得差了些,似乎有些小小失常。
成績不能説明全部問題,但還是能夠説明一定問題的。其實孩子在面對成績時,會對自己有一个考量。受考騐的往往是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如何將関注焦點从成績轉向成長,从分數轉向学習本身。
我也在学習,在修煉,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