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忐忑的心情,踏上了贵州的行程。虽然已经是第二次去贵州了,但仍然很是兴奋。
湖州上高铁,八个多小时到达贵阳。清晨出发至贵阳已是黄昏。
地陪导游阿兰,是一苗族姑娘,她自己介绍,是一名苗寨子的“叛徒”,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自述自己民族的语言已经不大会讲,但能听懂。
从阿兰的介绍才知道,贵州是有四十九个民族,仅次于云南五十二个,是中国少数民族第二多的省份。当地人称末婚女孩子叫朾子,男孩子叫钳子,追女孩子称拔朾子,没有追到叫碰朾子,还是很形象的。
贵州的谚语“人无三分银、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在这几天的旅行中,开门见山是印象最深刻的,天气也是日晴日雨,好在老天照应,原来天气预报是每天都会下雨,但我们居然都完美躲开了。
听导游介绍,我们入住酒店边上有一个能住八十万人的小区——花果园,当地人称贵阳“白宫”。到酒店后,放下行李,马不停蹄就赶了过去。
打卡了贵阳标志性建筑——双子塔。从同行口中知道了白宫的由来,白宫前面湖的旁边全是人,很多在弄直播。很是热闹,值得打卡。
贵阳另外还有一个网红的打卡点。
青云夜市,原本打算第二天晚上再去打卡的,但那天晚上回来实在是晚了,再加上当天已经走了二万五千多步了,就没有去。有点小遗憾,期待下次贵州行再补上。
黄果树瀑布,上次来已经是十年以前的事了。这次也算是故地重游吧!景区由三部分组成。
天星桥景区,个人感觉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这也与导游讲为了分流黄果树瀑布景正而建相吻合。
景区中野生的刺梨,还是第一次看见。
陡坡塘景区。图片中的大瀑布是老版《西游记》的取景地。
虽然还没有到旅游旺季,但黄果树瀑布景区人流量还是很大。上次游玩时,由于水量太大,水帘洞不能穿越。这次还是一样,水太大水帘洞暂停营业。
景区中发现的中草药——两面针。这也是上次贵州行导游介绍的,这次居然又碰到了。
夜游甲秀楼。上次来贵阳时,只是在车上看了几眼,这次逛了半个多小时。
由于连续下雨,荔波小七孔景区还是暂时关闭。只能是临时改变行程,根据导游的推荐,结合大多数人的意见,决定前往镇远古镇,这也是我想去的一个景点。
镇远古镇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镇远县的㵲阳河畔,是黔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交通枢纽和军事重镇,素有“滇黔锁钥”“入黔咽喉”之称,历来为“黔东重镇”,被誉为“黔中迷宫”,镇远古镇自秦昭王30年(公元前277年)设县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历史,其元代清代为道、府所在地达700多年之久。
导游介绍,镇远原来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州府所在地,但由于发展的需要,受土地限制才搬至现在的凯里。
最后一站——西江千户苗寨。
景色与平时手机上看到的差不多。景区商业氛围比较浓,特别是穿民族服饰拍照,随便一转头,都可以看到相关店铺。
跟住在景区里的原著民交流,他们的生活十分不便。由于寨子大多修在半山腰,出行要爬很多台阶,平时生活、生产资料很多要靠马来驮。他们也种水稻,但距离很远,他用手指着告诉我,在山的那头。景区每年多给他们分红,另外很多人家将寨子租给浙江、江西老板做民宿,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衣食无忧,脸上的表情,告诉我们生活十分安逸。
沿途碰到的驮物资的马队。
烤糍粑还是第一次遇上。六元一个,味道不错,特别是走累了,肚子又饿了,感觉更好了。
到了苗寨,长桌宴是一定要吃的。就餐时体检了苗族敬酒礼仪——“高山流水”。
这次旅行,体验感觉很好。以前出行单位的电话每天都会有,这次几乎没有;量力而行,如主动放弃贵阳青云夜市、西江千户苗寨夜景;不熬夜,特别是不出去夜宵,保证了充足的睡眠。一句话,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
五天的行程很快就结束了。重游贵州,又一次陶醉于贵州的山山水水,沉醉于贵州的少数民族风情,微醉于贵州的酱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