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时髦,我土,怎么就找不到那闲情逸致去喝茶?我老了,不追这时髦的新事物了。
喝茶不是新时尚,是回归传统啊。
《诗经》里已有“谁谓茶苦,其甘如荠”的记录。
东汉华佗的《食经》中 “ 苦茶久食,益意思 ” 记录茶的药用价值,西汉已经用“荼陵”做地名,即现今的茶陵县。
俗语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七件事中只“茶”这一件,很快脱离了一般的饮食范畴,走入了文化社交圈。
晋代王濛“茶汤敬客”,陆纳“茶果待客”,恒温“茶果宴客”的行为开了以茶待客的先河。
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兴起,“ 禅茶一味 ”,“ 道茶一味 ” 更是让茶成为日常生活,文化和宗教之间的桥梁。
中国是茶的故乡,五千年的华夏文明,茶文化相生相伴。
陆羽《茶经》记载 “ 茶之为饮,发乎于神农,闻于鲁国公 ”。
商代以前人们视茶为珍品,主祭祀;商代以后,茶发展成为贡品;周朝时有了最早的人工栽培茶树的茶园。在历史的长河中,茶悄然无声,慢慢地从达官贵人家的客厅走进寻常百姓家的正堂。
茶精行俭德,质高洁,祭祀时被选用来祭天祀地再正常不过,国人历来视死者如生者,恭敬有加。从南齐武帝萧颐始,以茶祭奠正式成为皇家祭祀里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
以《红楼梦》为例:第七十八回,宝玉祭奠晴雯,黄昏寂静之时,在芙蓉花前,除了摆放晴雯生前爱吃的几种食品,还有“枫露之茗”;第十五回对以茶祭祀也有交待,在荣宁二府的家庙铁槛寺,和尚们每晚诵经做完晚课,要敬献晚茶;贾府每年的祭祖大典更是少不了献茶。
茶是一种日常享用的饮品,更是一种高贵,纯洁的祭品,适合对逝去的先人和亡灵寄托哀思。
当然,祭祀用茶较日常品饮的茶更加要品质上佳。
客来敬茶是古代传统的礼节,依旧看《红楼梦》:
第一回里就有甄士隐命小童献“茶”招待贾雨村;第三回,黛玉入贾府,王熙凤和黛玉一边聊天一边命人准备“茶果”,又亲自为黛玉捧茶捧果;第八回,宝玉,黛玉去探望宝钗,薛姨妈也是留二人吃“茶”。
第十八回里,元妃省亲,茶作为待客之礼,更是隆重,“茶三献”:每一次献茶都要行叩拜大礼,三献之后,元妃降座,奏乐方止。
由此可见,客来奉茶在古代,是日常待客的常规,现在闽南一带人还常用“TA去谁家,都没有人给TA泡茶”来形容最不受欢迎的人。
茶在民间婚俗里历来也是“纯洁,坚定,高贵”的象征,自唐始,茶作为女子陪嫁,到宋代,“吃茶”订婚颇为流行,很多盛产茶叶的少数名族更是有着流传千年的和茶相关的婚俗。
再看《红楼梦》第十五回,宝玉和秦钟到馒头庵,让智能儿倒茶,虽是调笑,却是以茶婚俗为依据的调侃。
第二十五回,是《红楼梦》里以茶婚俗为由,有王熙凤开的最著名茶玩笑。
宝玉被贾环用热蜡烫伤了脸,黛玉去怡红院时碰见了凤姐一行人都在,凤姐问黛玉她前几日的赠茶事,黛玉听了笑道:“你们听听,这是吃了他们家一点子茶叶,就来使唤人。”凤姐笑道“你倒是说这么些闲话,吃茶吃水的。你既吃了我们家的茶,怎么还不给我们家做媳妇?”众人听了大笑。
这一情节,明确点出茶在民俗里和婚姻有着密切的关系,凤姐这个不识几个大字的破落户也是熟知,之所以她敢拿出“吃茶”事来调侃黛玉,和她张扬不羁的性子有关,也和她当初乐见其成的态度有关。这一次,黛玉也没有恼她,只是红了脸,扭了头去,可见,以“吃茶”订婚之俗,达官贵人家也用。
老话里和“忠臣不事二主,烈女不嫁二夫”并驾齐驱的还有一句“好女不吃两家茶”呢。
吃茶是日常生活里的一道风景线,可旖旎,可恬淡,可典雅,可豪放,可温情氤氲,可感伤连连,端看,和谁吃茶又聊些想些什么了。
我有一盏茶,
可以慰君心。
举杯相邀饮,
纵横论古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