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和友人谈起器官捐赠的事情,他说我神经病。我记得第一次想这个事情,是高中时张小姐问我的,我很认真地想过,我愿意,但我没去做,我想,大概又是因为我懒。 今天看的书《沉睡的人鱼之家》,东野圭吾的,再次触碰到了这个问题。先说,我觉得这本书挺不错的。接下来,是我的读书笔记。如果看了,不强迫自己去记,就会忘记故事,忘记自己最初的感想,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了。有可能故事剧透,所以,可以不看以下。
故事讲述的是熏子发现自己的丈夫和昌出轨,两人决定离婚之际,两人的女儿瑞穗发生了溺水事件导致也许脑死之后发生的故事。 瑞穗发生事故后,心脏在跳动,但脑已接近死亡,根据日本的法律,必须做脑死的检测才能下定其是否死亡。在事故发生没多久,医生就例行公事问熏子和和昌,是否愿意捐献瑞穗的器官。觉得医生很残忍吧?!但那也只是他的工作罢了。东野圭吾把父母的那种挣扎情绪写得十分透彻,让人纠结,我不会承认我在看时掉了好几次眼泪的。他们商量后,决定捐献,但在告别的时候,他们感觉到瑞穗手指动了,他们反悔了。我可以理解这种做法的,作为父母,你的孩子尚存一点希望,难道你就放弃吗?你余生是否都会在悔恨中度过?
在医院呆了一段时间之后,瑞穗回了家。因为和昌工作的关系,他请了自己的员工为瑞穗安装了呼吸起搏器,利用机器带动肌肉活动等,还请了特殊学校的老师给瑞穗上课。是当一个正常人来对待的。但其实瑞穗就像植物人一样,甚至比不上植物人。在这过程中,发生了几件事情。其一熏子放弃与和昌离婚,因为她需要照顾瑞穗,需要和昌的经济支援,在他们分居的时候,她有一个还不错的相处对象,也许,我们可以理解为熏子为了瑞穗放弃了自己可能的幸福。其二,熏子假扮成别人去帮助需要心脏移植的家庭做募捐活动。这行为可以理解为是对自己没有捐献瑞穗器官的一个反思,她不知道如果她捐献了,是否就可以救助更多的人。她疑惑,所以她试着去帮助别人试着去用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世界,试着去释放自己。其三,慢慢的,大家都开始怀疑留着瑞穗是否正确的,因为在旁人看来,她相当于一个尸体。熏子带着瑞穗去参加儿子的入学仪式,导致儿子在学校被同学嘲笑;自己的公公也没办法理解熏子的行为,觉得就是一个神经病所谓;自己的妹妹她们也好像只是演戏,在熏子在场的时候才和瑞穗讲话,其他时候只是沉默。儿子在同学的嘲笑后情绪爆发,认为姐姐已经死了,为什么要跟一个死人讲话,和她相处。其实,要一个七岁的孩子承担这种情绪,熏子何其残忍。和昌也开始疑惑了,自己当初反悔放弃捐赠器官是否是过错?儿子情绪的爆发,所有人的不理解,把熏子逼到了不得不去面对的时候。她报警说和昌要杀她,实际上是自己拿着菜刀吸引警察来到。警察到达后,熏子要警察回答,如果她把菜刀插进了瑞穗的心脏,是不是是故意杀人。她想用这种方法来证明瑞穗并没有死亡。看到东野圭吾对这一段熏子的行为的描写,仿佛眼前出现争执,恐惧,无奈,无助…
再后来,熏子不再把瑞穗带到大家面前,不再要求大家对瑞穗像对待正常人一样了。三月三十一日凌晨,,熏子说瑞穗告诉她她要走了,然后熏子觉得她死去了,然后捐献了器官。心脏给了一个小男孩。讲完。
忘记说一点,在熏子认为瑞穗还活着的时候,瑞穗的身体在成长,器官完好。
熏子是个很伟大的母亲。不可否认。换作你,也许做不到吧,那些想不到的实际困难,那些看不见的情绪,那些没办法避免的歧视…守护着瑞穗的熏子,可赞可叹。 这本书估计东野圭吾也没有自己的立场,反复地在思考,探索,每一个人的观点好像都是正确的,却又好像都有漏洞。 有时候,我们究竟是要欺骗自己,给予自己虚假的想象,还是要面对残酷的现实? 唯愿记得,此生美好。
在书城读完此书,在那安静的环境里,身边尽是爱书人,想起老师说过,读书至少可以让你不觉得自己时间虚度;回到公司,竟有几个办公室灯光明亮,想起昨日高峰期的地铁,谁的生活又容易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