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出生在70年代,小学时的他成绩优异,他的老师曾经对同学们说,如果他将来考不上大学,老师就用手掌煎鱼给大家吃。
大概因为那个年代的贫穷潦倒让父亲无暇学习,放学后,他会和伙伴们掰路上的生玉米棒子吃,果腹才是当时考虑最多的问题。迫于家庭生计等原因,他初中便辍学了。曾听他和叔父说,他们小时候,我的爷爷奶奶总是把吃的东西锁在柜子里,就怕家里的孩子们把东西吃光了,家人又得挨饿。饥饿年代的故事,爷爷奶奶讲过,父亲母亲也讲过,为的就是让我们这一代明白自己现在过得多么幸福。
其实,从这些年父亲用过的车上,就可以看到时代的变迁和幸福的脚步。
1、自行车
那是一辆普普通通的老式自行车,黑色三角形车身,银白色车把和后座,链条隐藏在一个形如瓜子的铁盒中,车把上还有一个大大的铃铛,一按起来声音清脆响亮。那车大概是我上小学的时候父亲买的,印象中是凤凰牌。只记得那车架起来很高,我要耗费九牛二虎的力气才能爬上去。最无奈的是它三角形的车身设计,车座与车头之前连接着一根铁管,童年时代想学骑车的我根本无法跨过这根铁管,只能脚踩在踏板上,斜着身子,然而这样很难保持平衡。学不了车就只有坐车的份儿。
记忆中有一个明媚的午后,父亲坐在车上,把我搂到那根铁管上坐着,他要带我去兜风。父亲叫我抓住车把银白色的部分,屁股坐稳当,保持身体平衡,我们出发了。那时候家乡的路是一条泥巴路,下雨天湿滑松软,容易摔跤,也容易带一脚的稀泥。不过晴日里,小路上骑车还是件惬意的事情。我坐在车上,看着周围的风景,感觉越来越陌生,不过也才离家二里。坐在父亲车上,兴奋但也害怕得很,丘陵地带的道路坡多弯多,好在父亲游刃有余,我们的旅途一路平安。
不知道为什么,十多年之后我还清晰记得这一次短途旅行。我知道那天父亲一定很开心,骑着自己心爱的车,载着自己心爱的儿子在家乡的道路上前行,哪个父亲不会感到幸福呢?我一定是感受到了父亲的幸福,于是才对此念念不忘。
后来,父亲为了方便我学骑车,把那根横在车座与车把之间的铁管锯掉了。
2、三轮车
记不得从什么时候开始,父亲干起了“客运工作”,那时候他买了一辆载人三轮车,我们那里称之为“火三轮儿”,大概就是下面这个样子。
所谓的“客运工作”,其实就是在乡下开三轮车来回运送赶集的人,单程大概七八里路,每个人的车费是1元钱。有时候熟人或者老人来坐车,父亲能不收钱的就不收了。
关于父亲的三轮车,我脑海里有两个印象深刻的画面。第一个画面是一个下雨天,我和弟弟上小学,那时候的路还是泥巴路,雨天湿滑,我们需要穿雨靴上学,七八里路实在不好走,于是父亲开车送我们上学。当车颠簸到离家不足三里的地方时,不知道什么原因竟然侧翻了。本来好端端坐在车上的我和弟弟,直直站到了地上,被框在车厢里,同时车厢还框住了一坨大大的牛屎,简直让人哭笑不得。
第二个画面出现过很多次,那就是在父亲出车归来的时候,他经常会在车厢的门帘里裹上一袋子紫葡萄。每当他出车回来,我就会去翻看门帘,大多数时候我都可以找到那一袋葡萄,满心欢喜。每每想起这个画面,我总会被父亲感动,现在回想起来,那一袋袋葡萄的甜味仿佛还在嘴边挥之不去。
3、摩托车
我印象中父亲拥有的第一辆摩托车是一辆红色钱江牌125,它成为了父亲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赶集、走亲戚、外出做工全靠它。
但是我记得父亲更多的是用它来接我。初中时,父亲东拼西借送我去了县城里最好的学校,那时候叫实验中学,后来改名叫文昌中学。
现在想起来,上这所学校是我自觉愧对父亲的一件事。那是在2007年,我小学毕业之后去参观了这所中学,没见过世面的我深深地被它的“高端大气上档次”所吸引,打死都要上这所学校。但是学校每年要收3900元的建校费,这可是一笔很大的钱,父亲没法负担得起。可是我那时没有感受到钱的来之不易,一心只想着上好学校。没法子,父亲只能去借。
上了初中之后,慢慢发现身边的同学大多家里都是比较殷实的,自知不如,所以我一直比较节约,记得那时我经常会选择食堂最便宜的炒饭来吃。食堂的饭菜分为3.5元的炒饭,4元的自选套餐和4.5元的小炒,尽管现在看来差价不多,但是我那时也很少会吃4.5元的小炒。
那时候每个月父亲会给我300元的生活费,现在看来这笔钱就够花个一周,可那时用一个月没问题了。要知道父亲为了挣这些钱每天都是日晒雨淋的,实际上我父亲这辈子就没干过什么轻松的活儿,我记得的他干过的活儿有跑三轮、泥水匠、称猪匠等等,没一个是来钱快又轻松的。
做称猪匠的时候,父亲骑的是摩托车,每天只要猪贩子一个电话,他就骑上车去帮别人称猪。称猪的活儿不好干,通常是两个人一起合作,既要把猪从圈里弄出来,又要赶上称,还要装上车。需要花大力气不说,还要搞上一身的猪屎味儿,经久不散,被猪踩伤也是常事了。
说实话,我那时候最不希望父亲做的就是称猪匠这个活儿,又累又臭挣钱又少,真的很让人心里难受。加上我叔父,他是做猪贩子的,既不用弄脏衣服,拿钱又多。我就想,为什么父亲不能做这种生意,只能去卖力气呢?现在我理解父亲了,他这辈子从头到尾都是老实人,干的都是脚踏实地的活,不曾算计谁,也不会欺骗谁,靠自己的力气养活妻儿老小,难就难些,苦就苦些,他不在乎,他最在乎的还是我。
上了市里的初中,每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我要先从市里坐大巴到离家八里的一个集市,然后打公共电话给父亲,让他来接我回家。每次他都会放下手中的活风尘仆仆地骑着摩托车赶来,接到我之后总会带我去买水果,我喜欢吃什么,他就给我买什么。现在想想,仍然感动不已。
初中三年,每个周末,我和他的这次重逢总是不曾缺少。不管是寒冬还是炎夏,我都能坐在父亲车上,回家。
4、小汽车
一直到我上高中,父亲总是离不开一辆摩托车,那是他的交通工具,也是他用以维持生计的工具。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父亲开始考驾照,并且一鼓作气拿到了驾驶证,可是一直也没有买车。有一次我对父亲说,要是我高中毕业的时候,他能开着汽车接我回家,那该有多好。我本是随口一说,也没有怀抱希望。结果在我毕业前,父亲果然买了一辆车,那是一辆奇瑞瑞麒,金黄色,二手的,花了大概有四五万块。车很小,开着既不拉风,也不洋气。但是父亲很满足,用他的话说,只要开着能遮风挡雨就好。
在我毕业那天,父亲果然开着车接我回家。
写在最后
一个年近半百的老农民,一丝不苟地和土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没有积蓄,却用勤劳的双手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这叫生活。
从父亲身上,我看到上一辈人的不易,他十多岁开始为自己的生存打拼,一步步坚持,从无到有,如今才有了虽不富裕但不必忍饥受饿的生活。在成都与雅安交界的一个小村庄建了百平米的小平房,虽然不气派,但可以遮风避雨。离附近的几个集市都有七八里路,道路弯曲狭窄显得交通不便,但至少是水泥路。守着一亩亩的土地,种着猕猴桃和橘子,也顺带种些蔬菜,虽然带不来可观的财富,但自给自足。
父亲穷,但是他常说,有钱有有钱的过法,没钱有没钱的过法,只要开开心心就好。可母亲会反驳,没钱怎么开心?可实际上,夫妻俩依然尽力在贫穷的日子里寻找欢乐。母亲经常去跳跳广场舞,父亲跟着去看,一来二去和跳舞的人们很熟络了,大家在一起说笑,十分热闹,这就是他们的生活。
父亲很平凡,像一颗卑微的黄沙,但他让我知道何谓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