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金庸老爷子离开,一直不敢触笔写他,或许这是对于他的敬畏,也许是出于对他的缅怀。很多70后是看金庸老爷子的书长大的,很多80后是看金庸武侠影视作品长大的,很多90是看二次三次翻拍的影视作品长大的。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90后,我的第一堂关于爱情、关于社会、关于人的善恶的课程,都来自金庸老爷子的书与影视作品。可以说金庸武侠世界,构筑了我年少时的善恶美丑爱恨观,对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倚天屠龙记》。
记得小学三年级偷偷从我爸的书架上翻出了《倚天屠龙记》这本书,难以想象一个只有十一二岁的小孩,是如何痴迷于这本书,上课看、下课看,放学的路上也要看,晚上等爸妈睡着了,偷偷起床点着蜡烛看。用我妈的话来说,我已经变得痴傻了。
“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苞堆雪。静夜沉沉,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殊高洁。万蕊参差谁信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清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
一个新奇的世界出现在我的面前——武侠世界,这是我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世界,我从来没有接触过的世界,相比于我的小伙伴还在看《西游记》、《蓝猫淘气三千问》的时候,我接触到了这个前所未有的世界,这里刀光剑影,热血沸腾,恩怨情仇,善恶有变,亦正亦邪。
当所有正派人士逼死殷素素的时候,第一次对所谓的正道传统感到反感,或许这在当年一个幼小的孩童,内心抵触家长一样,让我有了第一次叛逆,对所谓的正道提出质疑。当张无忌护送杨不悔找杨逍的时候,让我第一次有了做哥哥的感觉,我要用我这一生的能力,保护我妹妹。张无忌在朱九真家族经历,第一次知道什么是知人知面不知心,什么是人心险恶。
无需把书中的内容一一道出,五大派与明教正派与魔教的关系、张无忌周芷若还有赵敏的爱恨交织,上一辈人的恩怨情仇,江湖人的勾心斗角。
感叹谢逊的命运,惋惜珠儿,可惜小昭没有留在张无忌身边,记恨周芷若黑化……那个小小少年,晚上一个人偷偷地躲在被窝里,点着蜡烛看书,以至于睡着了,蜡烛把床头柜烧着。那个小小少年,和老妈斗智斗勇,东躲西藏,利用所有的时间,看完四本书。
或许对于没有经历过的那个时期的你,是无法想象的,那个小小少年在这个江湖世界里,构筑了自己对于善恶美丑的判断,他对大人的“权威”发起挑战,对老师学校提出质疑,无法想象课堂上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质疑老师班主任,难以忘记他对社会善恶判断如此清晰。
那个小小少年,没有意识到,那本书对他影响如此之大。影响了他少年时期人格形成,影响了他对于善恶美丑的判断。他当时只是当时好奇这个世界,这个亦真亦假的虚幻世界,它有自己道德标准,有自己的江湖法则。
这本书充满了悬念的结尾,让那个小小少年对世界充满的了期盼,虽然知道这个社会充满了善恶,但他知道善恶终有变。没有十足的恶人,当然也没有完美的圣人。如今听闻老爷子离开了这个世界,曾经影响他少时江湖的人走了,但是金庸的江湖早已深植心底,未来的江湖是怎样的,只能让他自己去创造了,但是江湖里的善恶、美丑、爱恨,依旧是十多年前他内心的善恶、美丑、爱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