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过了一周,老家的谷子也都晒干了,堆在二楼的房间里。要把家里的粮仓打扫一下才能入仓。
家里有并排的3间房,粮仓是和墙壁一样用青砖搭建,大约2平方高3米左右的空间,位于房屋最中间,粮食入口在二楼地板上,一般用斗笠遮住,表面再压重物,出口在粮仓底部,位于1楼,1楼有两个出口:一个是离地0.8米的略有角度的方形,用于日常放谷子打米保证家人温饱;一个位于离地1.5米左右靠近粮仓边缘,大约是60*80厘米的门,门用一块块木板拼接,用于清仓是方便人员进出。
粮食出口早就放不出粮了,爷爷都是爬的人形出口装粮供家里所需。今天要彻底清理了粮仓,不然楼板承重也是问题。
准备好了撮箕、麻袋、扫帚、夹背(编织密集的一种背篓,用来装粮),然后爷爷准备拆下粮仓侧面的木板。
燕燕:“爷爷,拆木板我也可以,我来我来!”
看到爷爷点了头,燕燕便爬上粮仓旁边的储柜然后拿着爷爷递过来的钉锤,将固定的铁钉翘起,这样可以取出第一块板,所有木板之间是有卡槽拼接,所以取的时候也方便了。
因为粮仓里面不透气,爷爷担心燕燕再跟着进去容易缺氧晕倒,便安排燕燕辅助出粮。
爷爷爬进粮仓,燕燕便在入口打着电筒,看着家里还有小半角的谷子,燕燕便猜到应该是爷爷已经爬进出过几次粮了。
爷爷把撮箕装满后,从粮食出口倒出,小坤和小书便在,出口的另一端用麻皮袋接住。
装了2袋后,剩余谷子已经比较散了,燕燕见状便递给爷爷扫帚,扫粮食的扫帚是用高粱草做的,一般就手掌大小,专用于谷子粮食的轻扫,与平日扫地的区分开。
扫起来的谷子还是装了快2撮箕,装到了夹背中。爷爷将粮仓打扫干净后退出粮仓,封号出口,掸了掸身上的灰尘,如释重负。
爷爷:“燕燕,走,和爷爷去楼上装粮。今天我们再打点新米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