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上班的时候,刚赶到地铁站,列车门恰好关了,不免觉得有些可惜了。
刚准备坐在石椅上等下一趟列车,“哇哇哇”的哭声一下吸引了我的注意力。
转过头,身后一个小女孩也从电梯上下站,在母亲的陪同下。看着她站在电梯上,大张着嘴,哇哇哇大哭,旁边的妈妈怎么都劝不住她。
母女俩下来后,我让了座就在一旁无意识的听她们的讲话。
“你自己走路慢啦,所以没赶上车,就不要再哭了。”妈妈的宽慰一点用处都没有,小女孩反而哭的更大声。三五岁的小姑娘大概觉得自己做错了一件没办法挽回的事情。
继续哭。
“等下一趟车,会很快的。”
不理她妈,还哭。
我看了看屏幕,五分钟以后下一列地铁就到站,的确快。只是因为错过一趟列车而已,孩子却哭的那么认真。
好一会儿,女孩子哭声终于低下来了,还在不停的抽泣,大大的眼镜里泛着泪花,泪痕弄花了小脸蛋。
等到下一趟地铁来了,她妈妈牵着她上车,在抽泣声中挤进列车,消失在人群中。
这样的场景,总觉得似曾相识,这是孩子们表达自己情感最直接的方式:为自己错过或者做错的事情哭泣。
大人们曾经也拥有这种情感,随着岁月的打磨,才失去这种最直接表达情感的能力。曾经的小孩变成大人,从此给自己的情感涂上一层保护色,把情绪隐藏起来,变得孤独而傲慢,变得不虔诚,变得不懂爱情。
对与错,好与坏,爱与恨,在孩子脸上都没有办法隐藏。一张带情绪的脸,把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试想如果某天,有一个小孩子突然变得狡黠起来。这简直就是大人们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他们觉得小孩子不应该变得狡黠,但是大人们对自己变得狡黠此一事,却持着理所当然的态度。且自证清白,此迫不得已而为之。
大人们一边禁令孩子们变狡黠,另一边自己变得越来越狡猾。他们一边厌恶他人狡黠,另一方又从不察觉自己已经老奸巨猾。
小孩到大人是渐变的过程,还是瞬变的过程呢?是什么在界定小孩和大人的区别。
成长不应该是失去感知力的过程,而是更多的表达感情和爱意,真希望这个世界有更多的小孩。还记得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吗?《小王子》里那一句话: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只有少数的人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