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元夕
辞旧迎新之际,我给自己画了一个大大的饼,那个饼相当于王健林的一个小目标。听我这么说,大家肯定会在心里偷偷说:你真是想得美哎!
不好意思,即使冒着被笑话的风险。
我还是想说:是啊,我就是想得美啊!
不如先讲个故事。
他贵为一国唯一的王子,出生就即被自己的母亲刺穿双足,命令牧羊人将其丢到荒山野岭。善良的牧羊人于心不忍,偷偷的把他转送给另一国的牧羊人。另一个牧羊人又将他转送给自己国家没有儿子的国王做养子,他在养父母国王和王后的悉心照料下顺利长大成人,他毅然离开了养父母的国度。在一个三岔路口,他与人发生争执,激情之下杀死了几个人。他到了另一个国度,聪明的他破解了一个致人于死地的妖人的迷语,救百姓于水火。他被拥戴为新的国王,并取原来的王后为妻,与她生儿育女。
他杀死的是他的亲生父亲,他娶的是他的亲生母亲。
他的悲剧源于杀父娶母的神谕。母亲要将他置于死地,他要离开养父母的国家,皆是为了避免神谕的实现,可越是想避免越是导致了神谕的实现。
他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俄狄浦斯王。
呀!这个故事不好,换一个。
他也是个国王,擅长雕塑。世间的女子他一个都看不上,于是他自己用象牙精雕细刻塑造出了一位美丽的女子。他深深的爱上了她,给她取名,给她穿衣服,拥抱亲吻她。他多么期望她能成为她的妻子,但她只是一尊雕像。
他到神殿求助于女神,女神被她的真诚打动,决定帮助他。
他回到家后,目不转睛的看着雕像。在他的凝视下,雕像在发生变化,脸上有了血色,眼睛有了光芒,嘴唇启动有了微笑……慢慢的,那雕像变成了一个鲜活真实的女人。
她成了他的妻子。
他是古希腊神话中的皮格马利翁王。
一个狗血惊竦,一个美好温馨,两个故事揭示了同一种现象:预言的自我实现。
童话都是骗人的,神话还能信吗?
神话是不可信的,但神话揭示的现象却是可信的。预言确实能自我实现。
预言为何能实现?
预言的实现并非某种神密力量在起作用,而在于预言作为一种对未来的预期,会作用于人们的心理,引发人们一定的行动,从而促使预言的实现。
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在他的《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中提出了自我实现预言理论认为:一个其实是错误的预言,当它被宣称为正确时,可以影响人们的判断,或者出于担心害怕、不明真相,人们的行为会促使原本错误的预言变成“正确”的。
俄狄浦斯王的母亲及他自己坚信神谕是正确的,为了避免神谕的实现而采取种种措施,却恰恰促使神谕的实现。如果俄狄浦斯王的母亲及他自己都不相信神谕,并不采取措施,那么神谕也就不可能实现了。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在一所小学通过实验验证了预言的自我实现。他随意列出一批学生的名单,示意学校的校长和相关老师名单上的学生是“最有发展前途者”。几个月之后,罗森塔尔对所有学生测试,发现凡是名单上的学生都取得较大的进步,而且性格开朗活泼,乐观自信,积极上进,求知欲强。
名单上学生们异乎寻常的的进步,得益于罗森塔尔良好的“权威性谎言”。正是谎言使老师们对名单上的学生们抱有更好的期待,老师们的期待又通过自己的情感及言行传递给学生们。学生们因此信心倍增,行动更为自觉,进步显著。
俞敏洪与马云,两个都是牛人,两人有很多相似之处。两个人都学外语的,都是高考考了三年,第三年他们都考上了。无论是大学的经历还是今天两人到达事业的顶峰,马云都更胜一畴。
俞敏洪自认为,他们的不同不是能力的不同,而是两人的预期不同而造成的。仅以大学经历为例,读大学期间俞敏洪除了读书啥事没做,不是不想做,而是他认为他做了也是失败,反而丢了面子。正是失败的预期,使他什么都不做而空留遗憾。
马云只考上远逊于北大的杭州师范学院,外在形象来也比不上俞敏洪。但他良好预期使他在大学实现了他一进大学就订下的目标:从专科变成本科,要成为校学生会主席,跟学校的美女校花谈一场恋爱。
你期待什么,你就会得到什么。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心想事成”并非只是一个简单的祝福,而有着合理的心理学依据:想得美,就能得到美。
你有和谐福、敬业福、爱国福、富强福、友善福吗?
我都有了,在我的饼里。不如,你也赶紧去画一个吧。
哦,等等。先收下我的祝福吧!
2017,鸡祥如意!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