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很佩服小哥,无论是节假日还是大半夜,工作电话一响,他马上就进入状态,不急不躁,处理完了该干嘛干嘛。
而我就不行了,特别抵触休息的时候突然来工作。
虽然不得不处理,但总会嘟嘟囔囔抱怨几句再开始干,干完了又就这个事儿再评判几句,反正,终归会影响到心情。
后来,我慢慢成熟起来,珍惜生命中出现的一切。对于突如其来的工作,能做到心安理得去处理,处理完后情绪也不会有什么波动。
可能感觉自己的状态跟小哥差不多,所以还挺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的。
没想到,小哥又进阶了,人家开始跟“玩儿”一样工作,每次不仅乐在其中,还成就满满。
我就很不服气,工作呀,又不是打王者,你用得着这么嗨吗?
后来,聊天的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小哥的圈子里,也是“山外青山楼外楼”的。
他给我讲了两个朋友的情况。一位是稍年轻些的,一位是年长的。这两位朋友都有自己的公司,事业都风生水起的。
年长的朋友说起来是“没有任何兴趣爱好”:不吸烟、不喝酒、不唱歌、不打牌……简而言之,没有任何的“娱乐”。
唯一的爱好,就是工作。
特别喜欢工作。
联系他的任何时候,都在工作。
当时聊起来的时候,我真的不明白,还问小哥:“那他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呢?”小哥说:“挣钱是顺带着的,他只是喜欢工作……”
我不解。
年轻些的朋友我倒是熟一些,而且对他有意见就能提。
因为他总是不分周六周日或者假期的,喊着我家小哥去公司“聊天”。
我就特别奇怪:他不需要休息吗?大周末的窝家里看电视、刷手机不比开会好玩儿吗?
小哥笑笑,把我搬出来,说:老婆不让我去开会……
这人太坏了,明明自己也不想去好吧。
但是,跟这位朋友一起吃饭的时候,聊起他最近在忙什么到时候,我真的特别佩服他:堂堂一名公司的老总,还在母校兼着客座教授,定期去讲课,而且总是不停地学习,他就没觉得工作是枯燥的,乐在其中。
我时常感叹: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人还这么努力?
小哥说:因为他们喜欢工作,发自内心的认为“工作是创造不是消耗”。
确实是,他们的勤奋和努力真的不是装出来的,不是为了获得谁的夸奖,不是为了证明给谁看,不需要被说服和强迫,就是喜欢,就是玩儿。
读刘润的《把工作当成玩》一文,我恍然大悟,原来“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人成功的秘诀,就是把工作当成玩。”
还记得牛顿把手表当鸡蛋煮了的故事吗?他应该不是想说自己多么敬业,而是玩上瘾了;
人尽皆知的劳模企业家雷军,没有“加班”概念的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早6晚10没见过早高峰晚高峰的三星副总裁们……
这些人,真的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人。
他们把工作当成了玩儿,永远不知疲倦,永远精力充沛。
有人会说:因为他们成功了,所以工作才有意义,才能把工作当成玩儿。
但是,换个角度看,也许正是因为他们对工作有热情,主动赋予工作崇高的意义和无限的乐趣,所以才拥有了“成功”。
刘润说:出来工作,迟早是要“玩”的;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既然选择了工作,既然渴望改变,就不要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重复着“艰难地推巨石到山顶,巨石滚落下来,再继续推巨石”这样的举动。
太阳每天冉冉升起,与其间歇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不如摆脱懒惰、枯燥、抱怨的“地心引力”,在“体现了一种规律和秩序的美”的工作中,去体验另外一种好玩的生活方式。
选择的权利,在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