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来想去,我犹豫了很久才决定还是要写一写《狗十三》,只是好像更多的是在写我自己的故事。
前几天晚上和朋友看完,我趁着出门买东西的功夫,在寒夜里哭了个爽。
“看《狗十三》没哭的人,都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我是真的切身体会到了。
我不能说我的童年不够幸福,但是也不得不说,不是性格决定命运,而是命运决定了性格。
《狗十三》中的李玩的经历实在没法让我不联想到我自己。
和李玩相似,我的爷爷奶奶也是重男轻女,但是他们嘴上不说,对待孙女也表现得也很好——可是也就止步于此了,一旦面对孙子,傻子也感受得到区别。
我记不太准,大约是3岁到5、6岁的时候,由爷爷奶奶带了些时日,在那个荒僻的小山村,他们只能给我最简单基础的照顾——我很感激,但是我很难过。
因为在那个最需要父母陪伴和关爱的年龄,最需要学习和别人交流的年龄,周围一个能和我玩的小朋友也没有,我每天守在电话机前等父母来电,最经常说的一句话是“好没意思啊”。
我一直怀疑,我悲观的人生态度的根源、还有羸弱的社交能力,就是来自那段过于荒凉的时光。
片中有一个片段非常真实,奶奶叫李玩吃饭,饭桌上爷爷奶奶用陕西话交流,李玩用普通话回复的。因为感情没那么深,对老人家的方言没有学习模仿的意愿,我长这么大了,还是经常听不懂我奶奶在说什么,时常需要我爸给我“翻译”。
甚至我到现在,都不会说东北话。现在仔细一想,其实我爸妈讲话东北味还是挺浓的,有些词一套一套的,我一点也没有学来。
我一点也不为我的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感到骄傲,因为这背后充满了遗憾。
李玩有两只爱因斯坦,离开了她两次。
我们家也养过几条狗,有一只黄色的大狼狗,跳起来比我还高,见人就吼,唯独对我很亲昵,我不太记得它是怎么没的了,大约是正常的生老病死吧,我没有更多的印象了。
还有一只小的,走丢了,我找了几天,再也没见过它。
后来我们家再也没养过狗。(主要原因是搬了家,住在六楼养狗不太方便)
我一直在想,以后有了自己的小家,一定要养一只猫或者一只狗。说真的,有时候作为陪伴者,它们比人强多了。
《狗十三》里的李玩,说不准是什么性格,但是我觉得她身上有一种可怕的狠劲,她吃下了饭桌上被夹来的狗肉。有人说,妥协是走向成熟的标志,是残酷又无可奈何的成长。
我呸。
这算什么成长。她在报复,报复这个狗B的社会,报复以爱的名义伤害她的家人,报复那个软弱无能的自己。
让痛失爱狗两次的人吃下狗肉,这件事真是够狗13的。
如果你懂这种感觉,那么你应该要记得的是,这不是成长,不是走向成熟,这就是狗13,去他妈的。
不要妥协,该哭就哭该笑就笑,该拒绝就拒绝,就算所有人到最后都会被生活操翻,高潮着过总比委屈着过强。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