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为什么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北上广深?
大多数人会说:
为了追求理想,为了获得更好的资源和机会。
我的对象在那儿。
想寻找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世界这么大,我不想一辈子呆在同一个地方。
曾经我以为这些就是全部的理由,但这个让无数人深思、探讨过的问题,答案怎么会如此局限。
这里有一个不同的视角。发现它时,我的感受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的感受一样。
“大城市诱惑着我们,因为它们不像我们背弃的那个死气沉沉的小城镇那样偏狭。
实际上,“偏狭”一词是我们用来描述人们态度的方式而非城镇本身。
我们认为小城镇上的人没有冒险精神,没有寻求新体验或新视野的渴望,所以我们瞧不起
他们,可怜或鄙视他们。
于是我们自己打点好行囊,来到这个灯火通明的大千世界。
我们找到了工作,结识了一些人,住进了拥挤的房屋。渐渐地,我们了解了这个城市的这
个区域,这个地方其实很小,我们重新在一座大都市中营造了一个小村庄。
这和我们所藐视的小镇居民有什么区别?
不久,我们也变得“偏狭”了,居住在我们周围的人也会兴冲冲地准备去更大的城市。”
说出这个观点,并非想去评价它的对错。目的在于提供一个新视角同时再说得多一点。
不得不说一下之前看的一篇挺火的公众号文章---《一个媒体人逃离北京三年:我后悔了,肠子都悔青了》。
看完后拍着床板惊呼:太有道理了。
几分钟之后我冷静下来仔细思索了一番,我不能因为作者说得头头是道就坚定地认为逃离北上广就是错的,留下来就是对的。差点就走入极端了。尤其是关于孩子对比的那段。原文是这样的:
“而反观我腾讯前领导家的孩子,比我家小朋友小6个月,但已经考了国家播音主持二级证
书,从小学习迪士尼英语,老师是外教;画画很赞,身为漫画家的大熊认为那孩子美学素
养很高;情商、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各项素质均已远远超出我家孩子的水平。
如果我继续留在四线城市,在大概率上,我领导家的孩子,将来无论是能力、个人素养,
魅力、各项水准都远远将我的孩子甩在身后,除非出现奇迹,除非我的孩子将来智力超群
成了科学家、或者他踩狗屎运成了当红小明星而且闭着眼睛一集100万,否则,我不认为
我的孩子能够超越领导家的孩子,这还仅仅只是财务方面。”
作者的孩子生活在四线城市,不是贫穷的山沟沟,该接受的正常教育和享受的资源都不缺。况且孩子还这么小,未来的发展情况谁说得准呢?
如果大城市的孩子各方面都很优秀,那他们自己喜欢这样的自己吗?这是他们想要的吗?
大人常常挂在嘴边的:我是为你好。真的太主观、任性、霸道了。
请问问孩子的意见并尊重他们的想法。
这种情况下,作为父母的尚且如此悲观加不自信,那孩子还会有勇气去突破自我、实现自我吗?
所有的孩子都是祖国未来的花朵,难道还要分是用家肥浇灌出来的还是用精良的肥料培育出来的吗?
一口流利的英语、钢琴十级、画画水平出众,在一个人的一生中这些都不是必须的。
健康,美好的心灵却是无敌的。
关于后代的成长,选择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固然重要,孟母都三迁了。
这个成长环境肯定也包含家庭环境,所生活的城市可能来回变换,但家永远只有一个。所以,到底哪一个因素更重要,答案显而易见。
不管是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是一种生活的选择,选择便意味着承担。无论你在何处,生活总会和你耍小脾气,弄得不太愉快。多一点忍耐和包容,它将会是你的理想情人,愿你们彼此相爱。
(某一天,在公交车的视频播放器上看到一幅图。右边写有:自觉排队,文明乘车。左边有三只紫色的茄子。我好奇这到底是啥意思。思考了几秒钟,原来“紫茄”谐音“自觉”。这是大城市的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