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以经年 椿 2月10日
对于遴选或者公务员考试中申论的复习,在简答题中最为关键的一个能力就是归纳概括的能力,而且归纳概括是整个论答题最基础的考核要素。在此,分享一些我对于整个归纳概括的心得。
首先,归纳概括的核心是寻找同类项,合并同类项。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从理解的意义上看,这是快速获取信息的一个基础性手段,最基本的技法。
我们在阅读几则材料的时候,脑海中第一印象必须明白这么一个道理,那就是所有的材料里面,出题人一定是依照某个主题需要选择关联性材料给定考生,也就是说所有的材料背后都能够找到某些共同点,围绕主题(中心思想)的共同点,理解了这样一个规则,其实就很清楚,在寻找那些同类项之前,要从感官上去先行感知这些材料背后大致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然后再从给定的材料去进行一个确认和判断。
那如何进行确认?其中涉及到一个办法叫做关键词法,找到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共同归口什么行业、类型、事件等,从而确定这些材料里面所围绕的主题是什么。
比如说,在2022年7月广西的遴选考试真题,通过读材料一、材料二里面的频率高的、重要的词汇:行动学习、党建、乡村振兴、茶叶产业发展、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心中就会得到一个大概的主题: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开展的论述。
别看感知到的这个主题很宽泛,好像没什么用,但是这个主题帮助我们框定了思维的方向,我们的脑海中会快速的形成一种自觉,那就是尽可能多和快速的给你提供你此前储备过的关于主题(农业产业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所有相关信息,比如你见到过的例子、记得住的问题、举措等有用的信息,这其实是在帮我们缩小思考范围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通常来说,给定的几则材料,并非一定都是一个主题,因为除了要评测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还需要考其他能力,所以,主题是可能存在几个的。实际应用中,考察归纳概括一定会关联两则以上的材料,找同类项就从这种关联性的材料里面去挖掘。
要体现出自己的归纳概括的能力,找到同类项还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则是如果把这种同类项合并在一起,按照什么样的逻辑合并也是很重要的,那其实还是信息的提取,然后进行类别划分,大类应该囊括什么,就直接相加就可以了。
比如说材料说了很多的原因,都是导致茶叶产业发展不了原因,这个时候这些原因其实就是可以归在一个大类型里,很多的原因里,也有相同的,那取一个就可以了。把找到的同类项,大致先分类别,能直接合并的就合并。这是归纳概括的第二步骤。
但是还没有结束,因为很简单,单纯相加的归纳概括是一个很基础、简易的概括,相当于我们建房子的一个毛坯房状态,我们还需要一个进一步融合,什么时候会直接使用毛坯房呢?那就是想不到该如何再提炼升华了,这个时候也不用过多去思考了,就直接使用,填入关键词,因为阅卷老师,虽然不能眼前一亮,但是也会根据评卷给的参考答案关键点,对答案进行打分,看到关键词就直接赋分,当然这种分数一般不是很高,是没有办法前提下的一个应对。
我们更多的其实还是想办法融合一下同类项,进行一些包装,站在一个更高一点的层次,使用一些高大上的、相对专业的一些词汇去把内容概括出来,这种就是真正彰显水平的概括,既有材料中的关键核心词,又能形成相对专业的术语概括、又显得站在一个更高一些的层次,就属于兼具了形式美和内容准的答案,容易获得高分。
这样包装归纳概括,需要比较扎实的基础,平日里的积累是很关键的,如果是考前的突击,要学会这样的归纳概括,就要好好研读政府的工作报告,那是很概括性的材料,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普通的叠加和概括性融合。同时积累考试中可能遇到的素材内容。
想要在归纳概括题里面获得较高的分数,总结起来我觉得基本的要义就是:
一是感知材料的主题并通过材料关键词进行确认。
二是特意寻找材料与材料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同类项,无论是词汇还是文意,找到同类项、同类表达。
三是将同类的内容按照某种逻辑合并,得出第一个的粗放式的结论。
四是结合自身的积累对合并的内容看一下是否能够站在一个更好的层次,使用更专业的术语进行整合,能是最佳的,不能就直接把关键词写上。
归纳概括是阅读材料、言语表达最基本的能力,文章如果没有归纳概括就会显得非常凌乱、无序,没有逻辑。言语表达没有归纳概括,就会显得又臭又长,别人听了还一头雾水,不知道说了什么。查找原因、问题类的归纳概括都是应试中的基本题型,其他的还有提出对策、大作文其实都是要有一个归纳概括的能力才能够精准、简练的作答。
因此,学好了归纳概括,就相当于万丈高楼大厦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平日里要多注意留意这种归纳概括的思维演练,看材料、做阅读的时候,要习惯性的快速找出关键词、句、段,读懂它们的意思,然后再思考有什么内容是可以合并的,装在一个什么类别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