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终于看完了《重塑心灵》,其实算是挑着看完的。挑那些我感兴趣的,哈哈。今天想分享一下书中说的,一个点――理解层次。
1.什么是理解层次?
我们的大脑对有些东西容易理解,对某些东西却没有那么容易,有些问题甚至说不明白。
书中将我们大脑对事物的理解层次分为6层。
由高到低分别是:
系统:我与世界的关系
身份:我是谁?
价值、信念:为什么?意义
能力:如何做到?
行为:做了什么
环境:时间、地点、人物
当一个人有困难时,假如知道困难在哪个理解层次上,事情就会更高效,更准确地找到解决办法。
例如:她不答应与我交往。我不同层次的看法
环境:我们身处异地
行为:我从没送给她礼物(没有适当的行动)
能力:我老是理解不了她的深层意思,因此会很着急。(理解沟通能力)
信念:她是否答应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爱过了!
身份:她是个贪慕虚荣的女人!而我是个老实人!
2.理解层次的正确打开方式
A.当你要理解别人时
从环境开始,由低到高理解
例如:上司无缘无故向我发火
→环境:她可能来大姨妈了
她今天儿子病了
(很好理解,自己也释然了)
→身份:她就是个不可理喻的人,情商低!
(越说越气)
B.当你要策划时
从身份开始,由高到底理解
例如:我想要很多钱,想买房子。
这是环境目标,是最底层的需要,如果不是从高层开始追问,很有可能会以为这就是真正的需要,环境困局由于是明确具体的、易理解的,人们往往先入为主地认为“没有它,就啥都没有了。”
例如:没有房子,我就注定单身了。
“没有一个有钱的爹,我注定比别人矮一截。”
“学历低,好工作就与我无缘了。”
这就是陷入环境困局了!
3.跳出环境困局
跳出环境困局有2个办法,一个治标,一个治本。
A.假设自己已经具备某个缺失的条件。(治标法)
例如:你很想升职,你认为演讲能力是一个必要条件,但现在你没有这个能力。
于是你开始假设:我已经拥有像我偶像一样棒的演讲能力了。
→我接下来想做什么呢?
→我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最令我心动的是什么?
→这个最令我心动的东西,真的只能通过演讲得到吗?是否有其他办法?
B.思考深层问题,从身份出发
身份:我想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善良的人)
信念:善良的人会做善事。友好
能力:日行一善。
行动:每天微笑地和同事打招呼,当他们请求时尽力帮助他。
环境:就在这个公司,连续做3个月,我来执行。
我觉得NLP的重点是“了解自己”然后“发现自己的可能性”,破除“你以为你是这样的人”的禁锢,他的很多办法,都是为了“打破重建”。
你以为的真的只是你认为而已,我记得里面有种说法很生动。
“我想回家,但我的车子坏了。难道我不回家吗?不会,我可以打车回家,结果常走的路封了,难道我不回家吗?不会哦,我会换一条路。回家从不令人困扰,因为我们很明确自己要回家的。”
所以,家如果是你明确要去的地方,你就会不断地想办法达到。
明确“你是谁”(家),路就会有的。但这个并不容易,所以会有NLP,它不但希望解决你是谁,还希望知道你在哪里。
当然,这是我自己看法,而且这里只介绍了一点点关于理想层次的。
下次有机会再介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