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期期中考试又这样转瞬即逝地过去了,拿到期中试卷那一刻,我想着:肯定没问题,都是训练过的题型,好成绩不在话下,但是,事实却不尽如人意。一、一道口语交际导致我们班孩子全军覆没,原因在于我平时训练过这道口语交际,但是,却没告诉他们怎么好好审题;二、阅读理解第3小题总共有两问,但是,班里47个孩子没有答第二问,也是由于没有好好审题,漏掉了第二问。于是,现实与预想泾渭分明。 我丝丝入扣、精耕细作把试卷从下午翻到晚上,又从第二天早到校翻到晨读课,分析每一个孩子的试卷。原来他们不会自己独立读题、审题、做题。他们始终还停留在家长带领他们做题的过程。但是,我又深入斟酌、思考,只是自己没有单独做题的习惯造成的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能力不够,读题的能力不够,理解题意的理解能力不够。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原因:书读得少了。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来来回回又在成绩单上看了每个孩子的成绩,回想着他们上语文课的状态,我总结出了:原来语文学不好的同学都共同指向一个问题:不会朗读课文。课堂40分钟读得时间有限,早读课这些孩子发一会呆、读一会又下课了,回家后作业写完玩去了,基本没有时间让他们真正坐下来潜入到文章中去朗读。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关键,《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如果语文教学缺乏朗读,学生就无法熟悉文章、无从感悟文章、难以理解文章。
于是,我做出了这样一个决定:能力不好的孩子每天钉钉打卡朗读课文内容,从第一课到当前课文;能力好的孩子每天钉钉朗读语文主题丛书中诗歌,美文,散文等不同体裁的文章。并且读得时候,一定要按照老师课上教得朗读技巧:不唱读、不拖音,不漏字、加字,学着老师指导朗读语气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把文中的作者想成自己,来体会思想感情,从而有感情读出来。 同时,我们班家长十分支持、配合我们老师的工作,班级氛围十分美好,家长们自愿出钱出力,为班级做事,要给孩子买书,咨询我买什么样书籍为好,我立马有了个计划,我们每周抽出两节课就读金波老先生的四季美文,这套书包含了金波老先生积淀多年的美文精品。语言规范,用词优美,情感真挚,我觉得孩子们在优美的配乐之下,和我一起走进四季,用自己的声音朗读体味情感,感悟生活,通过朗读培养良好语感,通过朗读提升语文语文素养。
教育之路艰难曲折,我非常庆幸遇到如此团结、支持我们的家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不足,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教学是一条漫长的,需要不断学习的,没有固步的阡陌纵横。我在教育这条路上且行且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