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对于学术研究肯定是必要的,但定义的功能只是为了保证论述在内涵和外延上不违反统一律,定义的内涵要严密稳定,在论述中不能发生转移。
但是就像文学的定义一直没有得到最后的确定,但是这并不影响《红楼梦》对我们的感染。
研究任何一个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把它放到产生的历史语境,争取观察它的变化和发展,进行系统严密的概括。
历史的相对性面临的是无限丰富的特殊性,偶然性的动态系统,而形成抽象概念却需要相对的静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具体分析就是把暂时省略到的动态的特殊性和历史性加以还原。历史的方法和逻辑的方法都有局限,需要互补。所以学术研究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历史性的研究,一种是逻辑性的研究。
修辞手段,思维模式不过是一种普遍的基本的潜在的规则,普遍规则的表现和功能在特殊形式中是要发生分化的。哲学中的隐喻近似于先秦诸子中的语言,是为了说明抽象道理,而在诗歌中如果满足于展示道理向玄言诗那样,则有损形象,导致审美感染力的削弱。
既然要做第一手的原创性的抽象,就不要因为德里达反对形而上学而心虚手软,因为逻辑抽象的悠长在于普遍性,其局限在于对特殊性的牺牲。越是哲学的抽象内涵越是稀薄。概括与具体分析是互补的,概括暂时牺牲的特殊性具体分析则起到了还原特殊性的作用,具体分析越多,还原的规定性越是丰富,达到了多种规定性统一,形而上和形而下也就达到了统一。
《易 系辞上》中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
"道"是无形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物的本质、根源和本体。"器"就是拥有具体形态、形体、质量和硬度的世界万物,我们可以把它叫做现实物质。"道"是"器"的根源、本质和本体,"器"是"道"的发展态。
形而上者,看不见的,称之为“道”,形而下者,看得见的,称之为“器”。
形而下学是指对可证明的客观实在进行的研究分析,是一种具体地、客观地、运动地观察方法和思维模式。在各种哲学理论中,对"形而上"的"道"、也就是现实物质世界形成之前的无形的本质。物质世界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上学;对"形而下"的"器"、也就是现实世界形成以后的有形的现实世界中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论述的学说,就是形而下学。
研究和论述形而上学,首先要通过对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进行全面而又准确的认识和界定后,才能够推断本质物质的有关情况,这种学说认为物质在本质上是不变的。
形而下学的理论根据就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事物,它主要是以万事万物为线索,根据物质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情况,研究和认识各种事物并解释现实问题,这种理论认为世界中的所有事物都是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