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狂妄与无畏,大概是我对于孩提时代梦想的印象。
既然是梦与想,为什么要有所顾忌,要做梦吗,那为什么不做得大一些?只是在我们渐渐长大,懂得了这现实的羁绊与苛刻后,脸上那一往直前的英勇被消磨殆尽,开始变得世俗。当时的年幼,或许只是脚步中的歪歪扭扭,却有着这一生中最果敢的梦想。那个梦想,不关乎金钱时间,只是因为“我喜欢”。可时间却在它的不断向前推移中一点一点地吞噬着那最骄傲的语句,我们开始变得无望、无力与无奈,渐渐意识到不自量力,体验到世事冷漠,并不能事事皆如人愿。
深感世事的不易,自知梦想的浩渺,渐渐失去坚守的能力。
为什么会突然想到这样一个话题,大概是近期看了许多写作的人,佩服他们的至始至终,也羡慕他们的小有成就。我知道,拥有一个作家梦的同时也必定承受着不少常人难以想象到的压力,来源不同,程度不同。往往自身给定的命题就需要很大的时间精力去找寻答案,我想,应该是的。他们或许在年幼时就表现出非人的独特之处,大概是个奇才。只是,有些人能将自己这份得天独厚的恩赐至始至终的保持、训练、提升,最终化为自身最大的秘密武器。而这样的“有些人”就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了自己的某个年少时候的梦想。当我都在感叹这样一群人的成就时,往往又会被其教育过往所折服,“妖孽”可能是更加接近新时代的评价词。有才华,很多时候是指更具吸引力的某一方,而往往被掩盖的更是令人钦佩的整体概括。
同样是作为人类这样的高等生物体,却也能在各个领域被别人甩开几条街,挫败感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愈渐增长。回想自己这一路走来,除了高中时代前似乎是在学业上有一丝可以自豪的东西外,略有文笔是我能够小小自豪的地方了吧。然而,小学时代无非是真人真事上感情流露到位、语句流畅在加上一些修辞等等,貌似就成为了一篇还不错的“文章”了吧。等到了初中时代,各路青春文学的陶冶情操的共同作用下,构思奇妙辞藻华丽又让自己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出色之处。然而,谁又能料到,刚上初中一年级时就被语文老师评价“没有逻辑性”。自己又恰好是一个“听者有意”这样性格的一个人,无疑,这是对我最大的批评。各抒己见,所言所爱,只是怠慢了不被看好与不被欣赏的苦闷。之后的日子,我大概是在小心谨慎中依旧保持着自己的那份固执,文风依旧。初中时代换了三个语文老师,索性二完胜一,支持大于不看好,才会有之后的肆意。
高中时代,除了非议论文的情形下能让我任意妄为外,其余都是是在各路议论文的应试下变得条条框框,永远在满分六十的作文中保持着四十八至五十二这样的低档中跳不上去,或许最差劲的那次留给了高考,是被班主任也是语文老师数落了这份不满意的成绩。我在数不尽的规矩中羡慕着别人,差了一个光年的文学素养让我觉得自身的无知。没有在文理分科的时候去选择别人眼里的归宿——文科,没有在各路人文地理中畅游,大抵还是讨厌不确定的分析答案,相对来说确定的化学方程式更适合我,却也丢失了更丰满自我的可能。不怎么出众,平凡得不起眼是整个高中时代的整体也是单角度客观评价,最多只是去参加某次现场作文大赛进入复赛,仅此而已。
大学时代,是我在这个摇摇欲坠的生活中没有丢失的某些记忆,让我成为过往的拾荒者,偶尔能写点什么,说点什么,却给别人留下“文艺少女”这样的形象。其实,却只能说自己是伪的,真是按照严苛的分界线大致概念来分,估计没有什么资格被这样称呼。若不是一开始答应做这个公众号,我大概不会继续写自己的文字吧。其实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没有过多的输入可以让自己有更高水准的输出而呈现在大家的面前,才会导致矛盾心理的一次又一次的闪现。
前几天,一位大学时候结交的朋友H发了一条QQ消息给我;我觉得你去当作家很有前途。
我回复说,得被人挖掘才好。
H继续说,千里马有,伯乐也会有的。
遥不可及往往来源于盲目自信与狂妄自大。
故意矫饰,也往往藏着不愿提及的过往。曾经的意气风发只是成了活在当下的陪葬品,在呼呼而过的大风中悄无声息地被掩埋。
大昆哥也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过自己曾经也面临过多次退稿等等家常便饭的窘况,但还是坚持着自己的写作,直至今年他的第六本书的出现,告诉了自己对得起自己一直以来的坚持。我大概也是很羡慕的心情,然后细细回想自己的一路走来,也没有坚持着所谓的作家梦
这个梦想,出现在十年前的某张作文纸上,无非是被某天的我扔进了时间这个垃圾回收站里的悲壮结局。捡拾回来之后,用这早已生疏的手小心翼翼平摊,却是折痕累累。
从未想过努力追赶,被苛刻限时,被迫妥协,这是个不想妥协的选择项。
依旧能唱的孩提梦,少了无畏,多了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