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贸的地质报告一定是安全的吗?
从北京回来,深有感触,北京的变化好大。分享经济,在大城市火的一塌糊涂。楼越建越高,国贸附近接连建设超高建筑,即使央视大裤衩建筑风格面对超高建筑群,也风光不再。只是让住在国贸附近的人怀疑,国贸的地比北京其他地方结实,可以承受超高建筑的压力吗?也没有一份相关的地质研究报告披露,让国贸附近的老百姓放心。
国贸站还是四通八达的地铁枢纽站,1号线10号线交汇处,附近2号线、5号线、6号线、14号线密集环绕。谁都相信,国贸的土地再有福气,也承受不住如此多的功能。地铁越修越多,共享单车堆在交通枢纽站附近,密密麻麻如同蚂蚁大战。这一切都是分享经济的杰作。只是分享经济在中国的报告中说明白了吗?
最近一份共享单车的就业报告就说,共享单车出现使得就业促进了1%。如果同样的钱用做其他方面,是否创造的工作岗位不如共享单车多。这是一个花钱和就业的效率问题。共享单车解决了最后一公里,只是,中国的经济发达不在于消费,而是创造,出现几千万辆共享单车,就让人怀疑它的效率问题。而就业报告仅仅说了共享单车的就业情况,未做横向比较,未提及可以参考的投入产出效率等投资指数数据。
其实,关键数据缺乏,恰恰就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共享单车的投资有猫腻。不搞明白确实让人心揪着。
如果说,正因为国贸有如此多的超高建筑和地铁线,说明国贸的地质是安全的。那么,这是一种放下的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拿分享经济做门面,使用老百姓听不懂的术语粉饰,那是一种欺骗的行为。没有相关的地质研究报告披露,就让老百姓臆想国贸附近的地下地质是能够承受压力。那么,以后会有更多的类似推理出现。没有一个合理说法就开始一个工程,工程款里是不是也要含有保密款项。
说一个案例,唐山建设万达广场,民间就有猜疑,距离采煤塌陷区过近,地质结构承受超高建筑有风险。但是万达广场还是在广场附近完成建设。距离万达广场附近两站地的南湖,就是地震纪念场所。
结论就是,说不清楚,缺了核心数据让人相信人品好,那说一些老百姓听得懂的话,我们国家有必要建设超高建筑吗?
在家办公的分享经济
什么是分享经济?就连京津冀地带也玩起网络经济。快递的小车时不时的穿过。网络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高铁成为新经济的四大法宝。
如果拿着苹果笔记本电脑呆在家中上网,与在北京的高档奢华写字楼里办公,确实区别不大。有一则消息,中粮广场地下三层建成了联合办公基地,一个工位一个月2400元。要是在家办公,聘请小镇的青年或者离职中年,一个月1500元就有很多人忙。省了房租,省了工位费,省了交通费,省了离家在外的奔波,为何这样的事情没有出现呢。
如果一句,该出现的迟早会出现,那就是一种放下不负责任的态度。既然,我们可以通过网络找到工作环境,我们还可以通过网络办公。所不同的是。这种想法过去发达的欧美日早于中国,现在中国网络强国,与发达国家在网络方面并驾齐驱。为何不出现中国特色的就业。
那么,中国人民如何想?人多,地少,交通不便,网络发达,网络交流方便,电脑手机等终端普及。这些条件,为网络在中国的特色化发展创造了想象空间。
看日本电影生存家族,全市大停电,人们在家里还在填写报表。没有电,电脑都工作不了。为了生存,人们仍然扑向加班。
我们也可以这样。设计的工作,编程的工作,都可以在家中完成。很多会议可以通过qq交流。一些小额的钱款往来,网络支付就可以。
这样一家公司的运营成本可以保持到最低。我女朋友在一家外包手机游戏工作,一共三个人,通过外包业务,攒出一款手机游戏。前后花费算下来,比雇佣五六个人的公司还要划算。市场上那么多专业公司,那么多有专业才能的人在家办公,通过网络发帖,完全可以将这些专业人才聚拢。欧美国家在这方面已经走出了先河。中国紧随其后。
我在唐山南湖的一家小公司上班的时候,一个公司有什么难做的事情,都要招人来做,做好了麻烦解决,做不好就解雇人员。通过人员的定期流动来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群体的工作效率,可是做事的效率却下来了。事不关己,早点逃避的心理完全需要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