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是我们每天在生活的长期重复中形成的、自动化的行为模式或思维方式,比如每天早起、运动、睡前玩手机等,它像一种行为惯性,像一种条件反射,一旦形成,不需要刻意思考就会自然发生。有句话说习惯成就性格,性格改变人生,可见从时间的维度来看,人生、性格和习惯这三者之间有着动态的联系,人生是性格积累形成的结果,性格是习惯积累带来的沉淀,习惯有好有坏,好的习惯和坏的习惯都能左右着性格的不同,而性格的不同,又决定着我们处理事情的方式方法,所以必然导致我们人生中吸引的人,处理事情的方式都有不同,从而走向不同的人生,所以习惯、性格、人生三者之间,是一种动态的循环系统,三者相互塑造,共同构成一个人的生命轨迹。
习惯与性格。习惯是性格的微观体现,性格是习惯的宏观积累。日常习惯的重复会逐渐内化为性格。比如长期坚持阅读思考的人,性格更倾向于理性和开放,遇事习惯逃避的人,性格易变得怯懦或消极。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理解就是:大脑具有神经可塑性,重复的行为会强化特定的神经回路,最终形成稳定的心理模式,也就是性格。性格倾向会驱动人选择不同的习惯。比如外向的人更易养成社交习惯,内向的人可能偏好独处,完美主义的人易陷入过度计划的习惯中,而随性者可能更适应灵活的生活方式。
性格与人生。性格是人生的导航仪,人生是性格的实践场。性格决定人对机会、风险、关系的态度,进而影响人生路径,例如冒险型性格的人可能选择创业,谨慎型性格倾向于稳定职业,同理心强的人更容易投身公益或教育领域。人生的重大经历,比如挫折、成功、亲密关系等等会重塑性格,例如长期逆境可能使人变得坚韧,也可能催生悲观,持续的正面反馈会增强自信,推动性格向积极方向变化等。
习惯与人生。习惯是人生的最小行动单元,人生是习惯的长期复利。每天微小的习惯,通过时间复利积累出巨大差异,例如每天学习1小时,十年后可能成为专家,每天按部就班,时间没有规划地消耗浪费,就有可能失去竞争力,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可能引发健康危机等。所以习惯是因,人生是果,因果之间通过“长期” 这个时间去显化。当人们设定新的人生目标时,会主动调整习惯,比如想成为作家的人,会养成每日写作的习惯,追求健康的人,会改变熬夜、久坐等行为。
习惯 - 性格 - 人生,三者形成闭环,并坚持进行正向的循环,就可以改变人生。从习惯切入,通过微习惯逐步改变行为模式,影响性格,从性格反思,觉察自身性格中的限制性特质,针对性培养新习惯。从人生目标倒推,明确想要的人生状态,逆向设计需要的性格和习惯体系。
习惯是砖石,性格是建筑风格,人生是最终落成的房子。正向循环是好习惯形成积极的性格,成就丰盛的人生;恶性循环是坏习惯形成消极的性格,最终形成困顿的人生。可见强化好习惯能获得顺意丰富的人生,固化坏习惯而不做出改变,只能形成困顿不如意的人生,无论哪种人生,其实主动权都在我们自己手中,改变三者之间的任意一环,都可能打破旧的循环,开启新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