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对天地还是蛮敬畏的,前些日子了解民俗项目,才知道除了皇帝老儿到了春秋时令祭个天地,老百姓播种、收获时也有些简单仪式,谢天谢地。
年有四季,人有三世,想来中国人的思维也就围绕这两点来,一个中心无非是“天人合一”,讲得是自我和周遭的关系。
“朱子家训”里的名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个和西方基督教饭前祈祷异曲同工,基督教感恩主能赐给食物,因为敬畏所以感恩,中国人相信自己的努力,敬畏的是付出和交换的艰辛。西方好些,反正咱有靠山,因为敬畏主,所以感恩。
我一直觉得“谢谢”属于仅次于“爱”的词汇,也一直坚持说:越是亲近越要说“谢谢”。这个习惯我认为很好,大家都认为很见外。
也怪不得大家,五千年文化,中国玩的是“天地君亲师”,仪轨繁复,礼仪足够,所以“谢谢”这词用的不太多,一切按了规矩,自然都理所应当,何必言谢?
***谢谢你***
从前一个禅师,会些医术,热心的给村里人看病。
一天,一个壮劳力突发重病,一大家子惊慌失措,媳妇哭天抹泪的来请禅师。
禅师不紧不慢,看了病人,开了药,告诉病人还有家里人会没事的。没过几天,病人果然好了。
病人带着礼,跑到寺庙里感谢,大恩大德什么的。禅师说,不要谢我,谢谢你自己,你没打算死,所以就活了。多谢谢你自己。
又一次,村里有个老妪,山上摘了些野菜,顺手摘了些野花。
走累了,在寺里讨碗水喝。
禅师陪着聊了一会儿,天凉快些了,老妪下山。
放了一束花,两个竹笋。
“谢谢,老人家。”
“禅师客气了,你帮了我们那么多,我该谢谢你才对。”
“今天,该我谢谢你。”
小徒弟不解,问师父:“师父,师父,你救了别人的命,却说他该谢谢自己;今天老奶奶,送了你一束花,几个竹笋,你反而要谢谢,为什么呢?”
“那个人自己不想死,我只是顺便帮了一下,一大家子人要靠他,他靠的是自己活过来了。谢不谢我无所谓……”
“至于,这个老奶奶,不给我花,不给我笋,谁都不欠谁的。给我了,就该谢谢才对,你看这花多漂亮,这笋多新鲜。”
***
中国人最难说的,怕是“对不起”。中国人表示歉意的词要么繁复的很,要么简单到“对不起”涵盖了一切。不像英语,“sorry、excuse me、I beg your pardon”,打扰、对不起、歉意等等等等,似乎分的很细,运用的也就常见和纯熟。
中国人没那么多“对不起”,顺势应境自然天经地义,真努力抗争了,干嘛又说“对不起”,这个思维很好玩。于是,我们可以满腹歉意的面对人生,却永远学不会说“对不起”。
中国人讲担当,于是可以不说“对不起”,但或许说不来“对不起”的,却是最不担当的人吧。
***对不起***
两兄弟是发小,各自在社会上闯了几年,再相遇的时候。老大有几分资本,老二有些阅历。
于是,两个人就开始合伙做生意,老二懂些行业,老大想干点事情。
真合伙了几年,老二嫌老大甩手掌柜,老大嫌老二才德不配位。老二觉得没我你能有今天,老大觉得就是你这瞎逼玩意儿,搞得我债一大堆,晚上睡不着。
是怨总有分手日,是恨总有了结时,真到分手的时候,酒喝的够多,泪流的够河,男儿泪,哭声震。
但谁也不会给谁说“对不起”,于是缘分尽了,埋怨和恨还会延续,对方都是自己过得不好的理由,还会继续纠缠下去。
还有个朋友,恋了七年,临到八年头上,分手了。
我问她,“马上八年,抗战都要胜利了,为什么分了呢?”
“分手和多少年关系不大吧,缘分尽了。”
“你的缘分是电池啊,还是干电池?不能充电的?”
“德叔,缘分就是缘分,尽了就是尽了,现在连他说‘对不起’,我都觉得假惺惺的。”
“如果你的缘分是可以充电的,那叫缘分,不能充电的,那叫激情。至于‘对不起’,起码他还晓得缘分是什么东西吧。”
“谢谢”肯定是人间最美的词汇之一,只要你还能发现值得感谢的;“对不起”也是人生永远要学习的字眼儿,没有“对不起”,少的该是珍惜、感恩。心存感恩才能敬畏,还是心存敬畏才知感恩呢?是知道无可挽回才说出“对不起”,还是真的愿为缘分继续努力?
总之,或许,我们能在别人说“谢谢”的时候,心情愉悦,可以笑着说“好的,不客气”;也能在别人说“对不起”的时候,虽然心痛,也可以说,“没关系,我还在呢。”
至于你,会不会说“谢谢”,会不会说“对不起”,那是你的事情,谁知道呢?谁又想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