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生命制。
每天晚上生命结束,每天早晨生命诞生。
应该在每天早晨,庆祝我们的重生。
坚定的执行24小时生命制,才不会挥霍生命,放纵自己,才不会觉得生命漫漫,放纵挥霍几个春秋无关痛痒。
过去不可追,未来不可期,我们拥有的唯有当下,做好当下,活在当下。
当下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为生活和工作。工作和生活成了对立的两派,被形容成二元对立。
每周工作六天,休息一天,只有休息的那天才是幸福快乐让人向往的,对应的,上班的六天自然是痛苦煎熬难受的。为什么?因为我们不享受过程,只期待结果,六天的工作,仅仅只是期待那天休息,休息的那天是计划目标。
如今很多人崇拜工匠精神。工匠即将某种形态赋予物质。如石匠,会雕出各种造型如狮子、老虎、花朵等等。匠人工作时,强调的是过程,重在享受中间的过程。每一件艺术品的完成,都是对匠人人生的完整,心灵的洗涤,而不是消除了一个任务。
匠人此种行为称为:“志业”,而非我们称的“工作”。
我现在要回家,需要步行15分钟,那么,此刻回家就是目的,15分钟就会让人煎熬痛苦,什么时候不再煎熬痛苦?那就是到家了。可是到家之后呢?我们又会觉得煎熬痛苦,因为还有下一个任务要消灭:做饭。如何不痛苦?那就是快点把饭做熟,我们又消灭了一个任务。可是我们又会陷入痛苦,因为又冒出新任务:洗碗。何时才能不痛苦?赶快把碗洗完,我们就会消灭痛苦。可是之后呢?计划任务,完成任务,永远奔走在要消灭任务的路上,毫无快乐享受可言。
这样的人生,永远活在未来。哪怕一刻,也未曾活在当下。总是奔波着为了消灭任务而去,消灭之后,又会面临新的任务。永远为了未来的某一刻,从未活在当下。
如此循环往复。生活怎能不艰难?时间久了,自然放松、挥霍人生,感觉生活、工作索然无味。
这样的计划式人生,越是计划的完美,越是失败的彻底。
让我们重新设想一下:我现在要回家,回家步行需要15分钟。那么,我要散步。此时回家不是目的,也不是急需完成的任务。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散步,我可以选择听音乐散步,也可以选择边散步边欣赏路边的风景,享受散步。
活在当下。就如同匠人,完成每一件艺术品,都是自己和艺术品的一次融合,都是一次人生的完整。而不是总奔袭在消灭某个计划的路上!
你的成就不在未来,就在当下。享受当下,活在当下。人事合一。生活和工作原本就不对立,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想一想田野边的农夫,清晨就出去插秧,为何没有辛苦煎熬?插秧的过程中,他们时而坐在田埂上聊天,时而抽烟看看远处的风景,时而想一想孩子上学的事情,虽然这样看起来工作效率很低,但是这何尝不是一种“志业”?工作和生活早就融为一体。
如果不能“志业”,那么,人生如钟摆,会始终在痛苦与厌倦之间摆动。
“志业”:生活即工作,工作即生活。在工作生活中成就自己。成就自己,只在当下,不在未来。我们的当下就是生活和工作,这两者从来都不是二元对立,而是合二为一。
人生是场修行,不要再去过消灭任务的人生。任务一件接一件,消灭不完。要走“志业”之路,这是一条康庄大道,我们沿着走,欣赏途中的美景,享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