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在想像中,看見慾望的鋪張,退回觀賞台,好奇再往前張望,什麼都有也什麼都沒有,沒有期待中理想的孩子,卻有無盡每個角色對未來(孩子/自己)拉力與推力。
拉力是期待自己被原諒、期待自己更高大上、期待自己死後愛人看著孩子想起自己更期待孩子陪著未亡人活下去,那孩子的未來呢?
孩子想要做什麼?選擇與被選擇間,孩子無法發出自己的想法與慾望,讓我想起《公平貿易》中核心關鍵為市場議價空間中,農民(生產者/提供產品/原物料者)沒有發聲的權利,只能從消費端生產端壓縮價格,乃至於農民一年收入與微薄毛利,到底哪一環結發生不公平公正呢?
像是想像的孩子,看似暴風雨前的寧靜,我們習慣在自我想像中作繭自縛,間接決定TA人命運,但我們錯了嗎?
父母、孩子、自我、喪子、同志、未婚生子、代理孕母、多元成家⋯⋯
重新思考我「想像」的孩子,重塑未來關係的經營,旁觀者切入,讓扭曲的價值觀重新被解釋,且讓我反思自我行為下影響的「生命」價值與活著的意義,更讓我從選擇與被選擇的框架跳開,為什麼我要在期待中活著!?
謝謝各位閱讀女子小小的淺見與自我煎熬的文字—Zo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