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新时代的伟大成就是党和人民一道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当前,我们奔向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新征程,部分干部“躺平”式的干事作风,在思想上懈怠、工作上摸鱼、落实上划水,不对群众负责,不对发展出力,成为我们社会主义事业前进路上的新的绊脚石,是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
拒绝躺平干部,思想上要“育好人”。思想教育是各项工作的生命线,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做好、学好思政课,强化意识形态的引领作用,是广大干部成才成长的有效路径。思想上拒绝躺平,要常提初心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日常的工作中,要时刻绷紧为人民服务的“弦”,知道自己为什么工作,为什么奋斗,不断进行党性教育和党史教育,为自己的信念点燃热血。同时,面对工作中的挫折,永不气馁,拒绝向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低头,让担当作为、甘于奉献、廉洁爱己成为思想上的主流基调,把理想信念作为工作上的行动理念,在思想上拒绝躺平。
拒绝躺平干部,制度上要“管好人”。为什么出现躺平干部,究其原因,是机制上的不完善,导致“躺平”有机可乘。首先要加强日常管理制度,杜绝干部迟到、早退,做好日常工作,不拖、不躲、不懒,单位领导、纪检干部要切实肩负起责任,以制管事、从严管理、公平公正;其次,个别干部对于升迁不畅、家庭压力而引起的躺平行为,广大党员干部要引起重视,及时关爱相关人员,消除顾虑,解决相关人员切身问题,让他们轻装戎马,创造一番事业;最后,促进激励机制更加透明化,帮带机制更加合理化,让他们在基础理论、业务素养等方面得到综合性的提高,带动躺平干部干事的决心、创业的信心。
拒绝躺平干部,人民群众要“看好人”。哪里做不好,人民是最清楚的。我们来源于人民,自然也离不开人民,更不能脱离人民的监督。人民行使的监督权,是在阳光下的权利,是干部是否干实事最清晰的反照。基层社区要切实发挥居民的监督作用,扩大居民意见反馈渠道,对于漠视群众、不作为、慢作为的行为,有者必告,并根据人民的意见,让“躺者”必罚。从而在人民的监督下让躺平干部无处遁形、有所生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