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房东边的邻居是个能干的老实人,本世纪初就开始种菜卖菜,手头略有积蓄。有了第一笔过万的存款后,这家的老两口赶紧存入银行吃利息,以后攒一点,送银行存一点。早几年县城房子千余元一平,儿子想把他们手头的钱抠出来,给他们的孙子买套房预备着,小点的两室一厅,十万块不到。但老两口说孙子对象还没有影,买那么早房子不是干闲着?死活不同意。
前年孙子张罗结婚了,这时相同地点的房子已涨到六千多一平,老两口傻眼了。口挪肚攒的十几万,和现在的房价一比,杯水车薪。儿子怨,孙子嫌,老两口只能干受着。
本可以勉强买一套房的钱,在手上捂着捂着,彻底买不起了。
怪只怪对财富积累的认知,仅限于存钱一项。
千百年来,地主之所以能够成为地主,除购买土地,囤积粮食,他们还不断地将触角外延,钱庄、马队,送子女接受新式教育,掌握时代动向,使自身逐步变大变强。
置业是财富积累的重要途径,而财富也只有在流通时才有暴涨的可能。
见过村里一些外出打工的,在工厂熬上十多年后,存了一点钱,他们没想着怎么让钱生钱,都比着建房,看谁的大,谁的高。
修时,根本不会考虑房屋的增值、交通等方面,原址上推,原址上盖,房子大了,钱包也瘪了,有的不惜为此背上债务,被迫重新踏上打工的路。
这些都是对财富支配方式的不同,引发的下一轮贫穷。
曾经网上流传这么一个段子,王思聪问王健林:爸,咱家有多少钱?王健林说:三辈子你也用不完。王思聪又问:爸,那咱欠银行多少钱?王健林说:咱爷俩八辈子都还不清。
段子,大家不必当真。
不过,话又说回来,穷人有限的几个钱存入银行,说不定,此刻正攥在富人手中,琢磨怎么下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