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读书会(面向家长)逐字稿
“父母读书会”内容分享(一)(逐字稿)
各位家长晚上好,欢迎你们参加视界窗第一期父母读书会。相信今天来到现场的家长都热爱学习追求上进、关心孩子的教育关注家庭的幸福。我是孙浩,总部直营校的教学校长,今天换一种身份与大家一起学习分享。今天的内容将分为三个部分:第一 影响的原理;第二 影响的途径;第三 孩子为什么要听话。相信通过今天的分享,能让各位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觉得比以前顺畅一点点,会发现原来我的孩子是那么“听话”。
首先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视界窗要成立这么一个“父母读书会”?难道就是为了改善视界窗的服务?难道就是为了让大家多给视界窗介绍学生?难道就是为了收取大家更多的学费?我想请1-2位家长回答一下。有没有自愿回答的?如果没有的话,我就提问了。(家长回答环节)
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这位家长,非常感谢TA的积极参与。我想啊,改善服务,介绍更多学生,收取更多学费可能是咱们成立父母读书会的一个目的,但这一定不是最大目的。思前想后,我觉得这个父母读书会有三个价值:
1、更新家庭教育观念。世界上最难的工作就是为人父母,对这项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理念、观念,这也是作为父母的工作方向。“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像经营公司一样来管教自己的孩子”、“家庭教育要遵循8大原则”、“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等等,您相信哪一个呢?您自己的家庭教育观念是什么呢?那么我希望父母读书会能够正本清源,能够帮助大家识别这些观念,然后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孩子的。
2、协助父母实现自我。“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大家怎么看待这句话呢?在家庭中,你怎么说并不重要,孩子会学的是你怎么做。你怎么对孩子也不是最重要的,孩子真正学会的,是你怎么对待自己。不少妈妈把自己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孩子身上,有时会对孩子说:妈妈是没希望了。如果你这么对待自己,你可以想一想,以后孩子也会这么对待自己。
3、提升家庭幸福指数。如果我们的孩子掌握了如何让自己幸福的技能,如果我们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家庭幸福指数一定会提升。
2016年的下半年,父母读书会将会逐月开展。接下来的整体安排如下:
咱们将会围绕影响力打造、自我探索、习惯培养、教子有方四个话题进行。
“父母读书会”内容分享(二)(逐字稿)
接下来咱们一起来聊一聊“影响的原理”即影响的过程是怎么进行的。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中,时不时总会听到家长说,当然主要是妈妈说。第一句话:孩子不听我的话。说什么都不听,提前进入叛逆期了。第二句话:孩子只听老师的话。孙老师,你得多说说TA,你说的话管用。
那我就说一件最近发生的事情,大家都熟悉这个孩子,他叫杨豫松,今天孩子的妈妈也在现场。上周9月16日8:10马上就要上课了。豫松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不愿意来上学,让我跟孩子沟通一下。我也是一身冷汗,我哪有那么大的本事呀!跟孩子接通电话后,我就问他:怎么不来。他说:太累,不想去。我说:这不是刚刚休息了中秋一天嘛。他说:上了一天课,弹了一天钢琴。我说:那确实很累放个假,先弹一天的钢琴,接着还要上一 天半的课。想一想,我也很累。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很重要,如果缺课了,就很难补上了。赶紧来上课吧,现在和来得及。他说:老师,那我能不能上半天?下午不去。我说:Sam,其实上课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艰难,我们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累。你就只管来上课,踏出第一步,进了教室后,也就没那么累了。另外,老师没有强迫你来的意思,来不来还要由你自己来做决定。他说:好吧。后来8:40左右的时候,孩子就来上课了。这是我当时拍的一个照片。
这样看来,老师的话似乎真的管用。实际上,孩子真听老师的话吗?这个问题咱们随后再聊。
通过沟通,我影响了孩子的行为,他按照我的建议来上课了。那么我们发现在这个事情中,我似乎比孩子的妈妈更有影响力。那么,什么是影响力呢?
通过这个幻灯片,我们可以了解到存在两种影响力。一种是人与人的影响,主要通过沟通来实现;一种是人与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传播来实现。今天我们只谈人与人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看这幅图片。
这是一个人脑示意图。我们发现人脑由4层组成。最里面的蓝色一层,我们暂不探讨。还有三层,分别是绿色、橙色和红色。最里面的脑是所有爬行动物都具备的,比如恐龙,青蛙,蜥蜴等。他的大小跟我们大拇指下面的那块肌肉大小差不多,主要处理跟安全有关的信息,又称安全脑或爬行脑。橙色部分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的,比如猴子、猪、狗、猫等。他的大小,用右手包住左手的拳头,就这么大,主要处理与情感相关的信息,称为情绪脑。红色部分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处理理性和逻辑,称为理性脑。
那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呢?当大脑接受一个信息或受到刺激时,先通过爬行脑,再通过情绪脑,最后到达理性脑。一旦在某个环节受到阻碍,信息传播就中断。
比如,一天在小区里,有个五六岁的孩子在哭喊着在追自己的妈妈,妈妈很生气地走在距离他10米左右的地方。爸爸这时候,说什么,孩子都不停下来,一直在哭,一直在追。为什么爸爸说什么都不管用呢?因为他现在缺乏的是妈妈的一个拥抱,是安全感。这个信息根本进不到孩子的理性脑,从而让他做出停下来的行为,信息到达安全脑就已经中断了。
再比如,以我的女儿为例,她在断奶。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就会大哭不止,嚷嚷着要让妈妈抱抱。我老婆就会说:你停下来,不哭了,我再抱。女儿根本不听,继续哭:妈妈抱,妈妈抱。你们觉得,孩子会停下来吗?这时候孩子要让妈妈抱,要获得的是安全感,而不哭是情绪脑的事情,因此根本没用。往往僵持几分钟后,我老婆还是得在孩子的哭泣声里,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孩子还会再哭一会儿,这时候我老婆会说:墨墨,你会说话,你想要做什么,你说出来,不要哭。这个其实是在讲道理。在孩子哭泣不停下来之前,她一定也听不进去的。随着孩子的啜泣声逐渐停息,她就会说:出去。
你看,信息就是这么传播的。拥抱之后,孩子获得了安全,信息通过安全脑,进入情绪脑。不哭之后,孩子情绪得到了平复,信息通过情绪脑,进入理性脑。然后孩子才说出她的意愿:出去。
那么这么一个原理如何提升我们的沟通力,也就是影响力呢?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大部分的沟通都不是对错问题,而是站位高低问题。咱们回顾一下,我是怎么跟杨豫松沟通的。我先说,上一天钢琴课,还要再上一天半的课,一定很累。这样我就感同身受了,让孩子觉得我是跟他一起的。从而解决了情绪上的对抗,然后在再提出建议,信息才能从情绪脑进入理性脑。
2、行为比立场重要,立场比逻辑重要。比如你要如何让孩子信任你呢?你不需要讲那么多的道理和名人故事,只要你每次说话都算话,孩子看到你做到了,就会对你无比的信任。这就是行为比立场重要。假如你有宗教信仰,比如信佛。你要争取一名客户,他也信佛。在你未透露自己的信仰之前,无论你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赢取对方的信任,成效都只有那么一点点。一旦,你说:你也信佛。你们俩就不用费那口舌了,直接成交。这就是立场比逻辑重要。
3、行为 > 声音 > 图像 > 文字 > 数据。按照以上原理,沟通手段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行为最有效。声音比图像有效。想象一下,你在看一个鬼片,如果只看图像,你可能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如果只能声音,你会吓到半死。最后才是文字和数据,因为这两个和理性脑紧密相关。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你若想影响孩子,去做就是了。
“父母读书会”内容分享(三)(逐字稿)
要想有效影响或改变孩子的行为和认知,只有四种途径:正确的理性坚持、赏识教育、别人的示范、孩子自己的体验。使用说教、批评、指责或者其他方式,一定是低效或者无效的。
1、自己体验
所谓体验简而言之就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体验有两个方面构成,一是孩子的实践行为,是亲身经历的动态过程;二是在行为体验的基础上孩子在心理上所发生的内化升华的过程。
1)通过体验来认知,就是让孩子亲身参与来了解事物的表象和规律。比如孩子们的数学运算学习,就经常让家长很头疼。给孩子定额的钱,让孩子去买定量的东西,他就会绞尽脑汁,自己来进行数字运算了。
2)通过体验来明理和发展。明理就是明白各种道理,知晓各种规则;发展就是将这些道理和规则,内化为自己的信仰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看待人或事的一套基本原则,形成一套基本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比如,孩子们为什么要诚实这个问题。如果家长给孩子讲好孩子就是要诚实说谎不是好孩子,这样子孩子很难明白,因而就很难接受。然后家长会讲一个“狼来了”这个故事。由于故事不是在现实中发生的,至少不是现实中经常发生的,因此仅靠这样的故事还不如让孩子真正建立起诚实的价值观,这就还需要现实生活中的亲身体验。比如一旦发现孩子撒谎,父母就要戳破孩子的谎言,同时要保持语气平和,来表达不满。
2、他人示范
父母的示范对孩子的健康生长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是因为,孩子的模仿能力非常强,良好的示范就是正向积极的作用,错误的示范就是反向消极的作用。教育孩子绝不仅仅是让孩子做对,更重要的是父母首先要做对,在某种程度上孩子就是父母的复制,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教育孩子首先是父母的自我修行。
孩子的目光就像永不停歇的雷达,时刻都在扫描着大人的一言一行,并用上扫描的结果来调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孩子的眼睛就像一架自动相机,会把他看到的一切都拍摄下来留在大脑的底片上。
3、赏识教育
家庭教育指的赏识,就是指父母对孩子正面的表扬和鼓励。
1)表扬是什么?
A:表扬就是夸奖,要做到夸奖有效,需要做到三点:夸得不间断、夸得有道理、夸得不重样儿。要做到这三点,就要坚持长期夸奖,真诚自然,细心观察孩子,捕捉闪光点。
B:同时要把握两个原则:夸奖要具体不笼统、要夸努力不夸聪明。泛泛地夸奖,会让孩子把得到表扬当成做事的目地,也认识不到受到表扬背后的原因,使得夸奖不但无效还起到反作用;夸孩子聪明,会让孩子把聪明能干与好成绩、好结果直接画等号,从而变得自负,同时遇到困难,会把原因归结到自己不聪明而不是努力不够,从而采取回避态度。夸努力而不夸聪明就意味着要“夸过程而不夸结果”。好结果,只需祝贺无需夸奖。
2)鼓励是什么?
鼓励就是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家长对孩子在语言以及行动上的帮助、支持和期待。
A:语言上的支持,表现为对孩子的理解。
B:行动上的支持,表现为一起努力把事情做好。
4、理性坚持
达成一致之后,如果孩子违背了约定,就要惩罚或制止,规则意识就会逐步建立;在突发情况下,即事先没有经过约定的情况下,也要理性的坚持。比如孩子突然要买玩具,不买就不走;家长先要蹲下来,和颜悦色地沟通不能买玩具的理由;孩子若仍然哭闹不走,就随他好了,直到停止哭闹,跟父母离开;离开时,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就像这件事没有发生过一样,不能训斥和打骂。
附故事一个:
陶先生在育才小学当校长时,一次在校园里看到男生王友在用泥巴砸自己的同班同学,他当即制止了他并告知放学是放学后去校长办公室。
当陶先生到办公室时,王友已经在门口等着他准备挨训。一见面,陶校长就递给他一块糖,并说“这是奖给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而我却迟到了。”王友非常惊异地接过糖。
随之,陶先生又把另外一块糖放到他的手里,说,“这块糖也是奖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其他同学时,你就住手了。说明你非常尊重我。”王友更惊疑了,眼睛睁得大大的。
陶先生又掏出第三块糖塞到他手里,说“我调查过了,你用泥巴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你非常的正直善良,具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应该奖励你啊!”网友听完顿时泪流满面,说,“陶...校...长,你打我两下吧,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呀!”
陶行知满意地笑了,他随即掏出第四块糖果递过去说,“为你正确的认识错误我再奖给你一块糖果,可惜我只有这一块糖了,我的糖发完了,我看我们的谈话也该完了吧。”说完走出了校长室。
“父母读书会”内容分享(四)(逐字稿)
现在回到我们最初的话题:听话。
现实生活:
”孩子,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是我们脱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评;”你家孩子真是个听话的孩子!“这是我们对别人家的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扬;”老师,今天宝宝在学校听话了吗?”这是我们对孩子表现最大的期待。
那么,为什么要孩子听话呢?
1、听话的背后是什么?
在家里,妈妈让孩子吃饭吃饭,让孩子玩耍玩耍,让孩子睡觉睡觉,让孩子做作业做作业,当妈妈好轻松啊!在学校,老师让孩子学生们就学什么,让孩子怎么学就怎么学,让孩子学多次时间就学多长时间,当老师好轻松啊!
因此,让孩子听话的收益者,就是妈妈和老师,也就是照顾者。孩子听话,带来的麻烦就少。无论孩子听谁的话,就是不能听自己的话。让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烦,太耗费精力的事情。
我们要挟孩子听话的手段,就是奖励和惩罚,就是胡萝卜和大棒。听话就奖励,不听话就惩罚。为了获得奖励和逃避惩罚,这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2、听话的未来是什么?
当家长和老师退位,同伴关系就成为孩子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力量。
初中同学约我课间去抽烟,说特别刺激。如果我不去,以后就不带我玩儿了。--去吧!高中帅哥约我出去过夜,去了就送新款苹果手机。--去吧!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花费一年的生活费看偶像的演唱会。--去吧!公司领导没给我涨工资却要求我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他不满意,开除我怎么办?--接受吧!妈妈说,这个男孩很好,有钱有车有房,虽然我内心有自己喜欢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妈妈挑的更好?--认了吧!
结婚十年了,丈夫真不是内心喜欢的人。为了发泄长时间的被安排,挑战外在的权威,就出轨了。这就是听话的未来!这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人生。
3、你有多么听孩子的话。
如果你决定要孩子听你的话,其实很简单。问问你自己,你有多么听孩子的话!孩子和你是平等的,如果你要孩子多听话,就要多听孩子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