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上我在0102舱做第二次输出分享,具体内容如下:
非常感谢橙子学院,也非常荣幸能有第二次机会在各位橙汁面前班门弄斧。今晚我分享的主题为:如何做有影响力的家长。
整个主题分为三个部分:影响的原理、影响的途径、影响与听话。
第一:影响的原理
在人类社会存在两种影响形式。一种是人与人的影响,主要通过沟通来实现;一种是人与社会的影响,主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在家庭教育中,主要关注人与人的影响。
这是一个人脑示意图。我们发现人脑由4层组成。最里面的蓝色一层,我们暂不探讨。还有三层,分别是绿色、橙色和红色。
最里面的脑是所有爬行动物都具备的,比如恐龙,青蛙,蜥蜴等。他的大小跟我们大拇指下面的那块肌肉大小差不多,主要处理跟安全有关的信息,又称安全脑或爬行脑。
橙色部分是所有哺乳动物都有的,比如猴子、猪、狗、猫等。他的大小,用右手包住左手的拳头,就这么大,主要处理与情感相关的信息,称为情绪脑。
红色部分是我们人类所独有的,处理理性和逻辑,称为理性脑。
那么他们是怎么工作的呢?当大脑接受一个信息或受到刺激时,先通过爬行脑,再通过情绪脑,最后到达理性脑。一旦在某个环节受到阻碍,信息传播就中断。
以我的女儿为例,她正处在断奶期。晚上要睡觉的时候,就会大哭不止,嚷嚷着要让妈妈抱抱。我老婆就会说:“你停下来,不哭了,我再抱。” 女儿根本不听,继续哭:“妈妈抱,妈妈抱。” 你们觉得,孩子会停下来吗?这时候孩子要让妈妈抱,要获得的是安全感,而不哭是情绪脑的事情,因此根本没用。往往僵持几分钟后,我老婆还是得在孩子的哭泣声里,把孩子抱起来。然后,孩子还会再哭一会儿,这时候我老婆会说:墨墨,你会说话,你想要做什么,你说出来,不要哭。这个其实是在讲道理。在孩子哭泣不停下来之前,她一定也听不进去的。随着孩子的啜泣声逐渐停息,她就会说:出去!(平时,她咳嗽或者哭泣的时候,我常常抱着她去小区里)
你看,信息就是这么传播的。拥抱之后,孩子获得了安全,信息通过安全脑,进入情绪脑。不哭之后,孩子情绪得到了平复,信息通过情绪脑,进入理性脑。然后孩子才说出她的意愿:出去。
那么利用这个原理如何提升我们的沟通力,也就是影响力呢?
1、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大部分的沟通都不是对错问题,而是站位高低问题。
一个案例。上周9月16日8:10马上就要上课了。一个学生(Sam)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孩子不愿意来上学,让我跟孩子沟通一下。跟孩子接通电话后,我就问他:“怎么不来”。他说:“太累,不想去。” 我说:“这不是刚刚休息了中秋一天嘛。” 他说:“上了一天课,弹了一天琴。” 我说:“那确实很累。放个假,先弹一天的钢琴,接着还要上一 天半的课。想一想,我也很累。但是,老师今天要讲的内容很重要,如果缺课了,就很难补上了。赶紧来上课吧,现在和来得及。” 他说:”老师,那我能不能上半天?下午不去。“ 我说:”Sam,其实上课根本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艰难,我们自己其实也没有那么累。你就只管来上课,踏出第一步,进了教室后,也就没那么累了。另外,老师没有强迫你来的意思,来不来还要由你自己来做决定。“ 他说:”好吧。“ 后来8:40左右的时候,孩子就来上课了。
可以看到,在我跟他沟通时,先说“上一天钢琴课,还要再上一天半的课,一定很累”。这样我就感同身受了,让孩子觉得我是跟他一起的。从而解决了情绪上的对抗,然后再提出建议,信息才能从情绪脑进入理性脑。
2、行为比立场重要,立场比逻辑重要。比如你要如何让孩子信任你呢?你不需要讲那么多的道理和名人故事,只要你每次说话都算话,孩子看到你做到了,就会对你无比的信任。这就是行为比立场重要。假如你有宗教信仰,比如信佛。你要争取一名客户,他也信佛。在你未透露自己的信仰之前,无论你花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去赢取对方的信任,成效都只有那么一点点。一旦,你说:你也信佛。你们俩就不用费那口舌了,直接成交。这就是立场比逻辑重要。
3、行为 > 声音 > 图像 > 文字 > 数据。按照以上原理,沟通手段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行为最有效。声音比图像有效。想象一下,你在看一个鬼片,如果只看图像,你可能会觉得很可笑;但是如果只能声音,你会吓到半死。最后才是文字和数据,因为这两个和理性脑紧密相关。
这就是影响的原理,先处理安全感,再处理情绪,最后谈理性。
第二:影响的途径
在家庭教育中,影响孩子的途径有哪些呢?只有四种途径:让孩子自己去体验、别人的示范、赏识教育、正确的理性坚持。
从影响的原理来看,“体验”和“示范”直接触及行为,“赏识”关乎情绪,“坚持”与理性相关。我们重点了解一下“赏识教育”。这个内容涉及三个方面:
1、实施“赏识教育”有前提:相信孩子,相信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100%都是善意的。没有这个前提,就发现不了孩子身上的优点。
可以与你周围的朋友做一个小互动:假如你被认为是一个优秀的人,然后让大家去说你的优点,大家一定可以说很多;再假如你被认为是一个糟糕的人,然后让大家去说你的缺点,大家一定也可以说很多。这是为什么呢?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是观点决定事实,而不是事实决定观点。当你拥有一个观点之后,你就会找出一堆事实来验证你的观点。
2、“赏识教育”就是夸孩子和鼓励孩子。怎么夸?不间断地夸,不重样地夸,长时间地夸;夸得具体而不能笼统,夸过程而不要夸结果。好孩子都是夸出来的。
3、实施“赏识教育”的注意点:(1)鼓励不是奖励,一定不要使用物质奖励。(2)夸过程不要夸结果,结果只用祝贺就可以了。这2点把握不好,赏识出来的孩子将倾向于说谎、不会深入思考。
第三:影响与听话
影响孩子的目的一定不是为了让孩子听话。但现实情况中,家长往往把孩子是否听话作为孩子好坏的重要参考标准。
”孩子,你真听话!“这是我们挂在嘴边不经思考的表扬;”孩子,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这是我们脱口而出不容置疑的批评;”你家孩子真是个听话的孩子!“这是我们对别人家的孩子带着羡慕的表扬;”老师,今天宝宝在学校听话了吗?”这是我们对孩子表现最大的期待。
1、听话的背后是什么?
在家里,妈妈让孩子吃饭吃饭,让孩子玩耍玩耍,让孩子睡觉睡觉,让孩子做作业做作业,当妈妈好轻松啊!在学校,老师让孩子学生们就学什么,让孩子怎么学就怎么学,让孩子学多次时间就学多长时间,当老师好轻松啊!
因此,让孩子听话的收益者,就是妈妈和老师,也就是照顾者。孩子听话,带来的麻烦就少。无论孩子听谁的话,就是不能听自己的话。让孩子做主是件太麻烦,太耗费精力的事情。
我们要挟孩子听话的手段,就是奖励和惩罚,就是胡萝卜和大棒。听话就奖励,不听话就惩罚。为了获得奖励和逃避惩罚,这是孩子听话的唯一动力。
2、听话的未来是什么?
当家长和老师退位,同伴关系就成为孩子生活中影响最大的力量。
初中同学约我课间去抽烟,说特别刺激。如果我不去,以后就不带我玩儿了。--去吧!高中帅哥约我出去过夜,去了就送新款苹果手机。--去吧!大学毕业进入社会,花费一年的生活费看偶像的演唱会。--去吧!公司领导没给我涨工资却要求我承担更大的责任。如果他不满意,开除我怎么办?--接受吧!妈妈说,这个男孩很好,有钱有车有房,虽然我内心有自己喜欢的人,但是我挑的人怎么可能比妈妈挑的更好?--认了吧!
结婚十年了,丈夫真不是内心喜欢的人。为了发泄长时间的被安排,挑战外在的权威,就出轨了。这就是听话的未来!这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的人生。
3、你有多么听孩子的话。
如果你决定要孩子听你的话,其实很简单。问问你自己,你有多么听孩子的话!要想让孩子多听话,你就要多听孩子的话。当你平等地听孩子的话时,你就会发现,孩子不但智慧有趣,而且会系统思考。
我分享的这三部分内容来源有三:第一部分是古典老师的公开课--在高感性时代,如何设计你的影响力?第二部分来自于吕福生老师的著作《教子有方》;第三部分同样来自于树妈妈瑞的著作《把最好的自己给孩子》。
今天我的分享就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