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事:误信小人,朝廷官员自己弹劾自己

明朝万历年间,位于卫辉府的吏部侍郎赵明生,因其父不久前辞世,按照朝廷的规定,需要返回家乡守孝三年,除非有紧急的政务召回,否则不得擅自返回京城。

在他守孝期间,许多人前来讨好他。当地的乡绅士族和名流纷纷前来登门拜访,尤其是一些还在苦读的儒生学子,他们以请教学问的名义前来拉近关系。然而,赵明生心思清明,拒绝了他们的拜访,称自己因父亲去世,心情沉重,不能应酬客人。虽然他这么说,但他身份显赫,因此他暗中派遣了跟随的仆人虎头三,前往卫辉府调查社情民意,并特别嘱咐虎头三留心是否有才德兼备的士人。

不久后,赵明生从虎头三那里频频听说了一个名叫包图隆的人。传言他学识渊博,谦逊有礼,在卫辉府享有盛名。更令人赞叹的是,听说他的母亲病重卧床,而包图隆日夜不离母亲身边,衣不解带,充分展现了孝道的典范。

这天早晨又听到虎头三不停地提起包图隆这个名字,他陷入了深思。突然间,他拍了一下脑袋,仿佛想起了什么,喃喃自语:“包图隆?对了,我想起来了。他是十年前的新科进士,被派往江西担任知县。然而,由于一次失职,招惹了当时的首辅大人,最终被免职贬回故乡。嗯,那时候我在吏部还只是个小主事,但对这位老乡还有一些了解。他的文章写得很好,具备一些才气。”说完,他便指使虎头三明天去请包图隆,通过后门带他进来,与他会面一段时间。

虎头三笑着说:“我与包图隆大人的管家王吉祥是从小认识的乡亲好友,我去通知他就可以了。大人,除了卫辉府的甘、林二老,您还没有请过其他人,这说明没有人能够得到您的青睐,不知道这位包图隆是否真的如您所愿,才学高深?”

在后花园见到包图隆后,赵明生不禁暗自惊叹。这个人气度非凡,举止优雅。他们坐下后,泡茶下棋,谈天说地,心情愉快。包图隆才思敏捷,言辞不凡,赵明生很是钦佩。他们渐渐成了知己,常常邀请包图隆前来,共同探讨国家治理的话题。

然而,赵明生不时提起国家政务时,包图隆总是保持沉默,只是表示自己是罪臣,不配讨论这些问题。赵明生劝解说:“作为士人,我们应该为国家和百姓谋福利。你是一位登科进士,皇帝的门生,怎么能够如此颓废呢?尤其是你这么年轻,不应该浪费光阴。”至于包图隆提到的罪臣之身,赵明生通过侧面打听到,是因为一次在洪水泛滥的时候,他没有在现场指挥,而是回家照顾急病的母亲。这样的情况下,罪责并不应该由他来承担,但首辅大人却过于严苛,没有了解清楚情况就罢了包图隆的职。

赵明生的话让包图隆感到宽慰:“我已经知道你当年的所谓失职实际上是在尽孝,而且前首辅一党已经被皇上清除,被他们打压的贤臣将会得到重用!你应该鼓起精神,不要自己束缚自己,不能一蹶不振!”自此以后,赵明生开始考虑向朝廷建议重新任用包图隆。但有一天,他与甘、林两位老先生品茶时,发现他们都不言语,只是笑个不停,还捋着胡须。赵明生多次追问之下,甘、林两位老先生才皱着眉头说,包图隆自从罢官回乡后,过去的几年一直过得很低调,但最近却突然开始在乡里施行善举,频繁与地方名流交往。

赵明生轻轻挥手说:“甘、林二位老先生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儒,也在应天书院教授经史数十年,洞察力非常独到。我明白你们担心包图隆的善行可能不是纯粹的,但我在和他交谈时了解到,前些年他因为害怕首辅的权势,只得在家里研习圣人的著作。现在首辅已经倒台,他开始现在所作所为,这是合情合理的。”甘、林两位老先生不再坚持己见,只是劝告赵明生,举荐人才时不能仅仅凭借几个善举和几句话就草率下决定,包图隆的为人需要更多时间观察。赵明生心中默许了这个建议,决定在观察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向皇上举荐包图隆。

这一天,当赵明生外出时,耳闻村里的牛刀子和石不怕的争端正激烈异常,纷纷闹上了县衙。这两位顶嘴不让人,各执一词,县令劝说了好几次都无济于事。赵明生心想,觉得这并非刁民乱闹,而是需要明智的调解。

晚上,甘、林二老在赵明生府上赏月,听他提及了牛刀子和石不怕的纠纷,不禁感到奇怪,接话道:“今天我们也被邀请去调解他们,可是无论我们怎么说,都无法打破僵局,只好无功而返,有些惭愧。”

赵明生了解甘、林二老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一般他们出门都能把事情解决,但没想到在这受挫了。

就在他们品茶的时候,虎头三匆匆而来,报告林老先生家人前来告知林老,表示牛、石两家请甘、林二老第二天一早再去协助调解争端。

赵明生哈哈一笑说:“看来我的猜测没错,这事并不简单。既然如此,明天我将亲自前往,希望我的出现能起到一些化解的作用。”

甘、林二老听后表示:“赵大人既然想去,我二人也不好劝阻。只是大人现在处境特殊,还是应该乔装打扮一番,以免被人认出。”

第二天,赵明生打扮得像是一位风寒患者,头戴竹笠,身裹厚重的大衣,脸上蒙着白纱,随着甘、林两位老者前往牛、石两家村庄。一路上,他偶尔咳嗽几声,装出虚弱的模样,以便不引起他人过多的注意。

到达牛、石两家后,甘、林二位老者才开口说了几句话,便听到两家人相互道歉,自认错误,表示愿意放下争端,和解团结,甚至自愿彼此让出二尺土地,以示诚意,希望能重新友好相处。

为了感激甘、林二位老者的调解,牛、石两家人都精心准备了宴席,极力邀请三位客人留下共进晚餐。几人不好推辞,便答应了邀请,一同坐下来。

在宴席开始之前,牛刀子突然站起身来,酒意上涌,开始责备起石不怕:“唉,你这个家伙,真是太小气了。昨天晚上明明是你应该去花钱买瓶酒款待包图隆大人,可你居然不肯去,我可是准备好了美味的猪头肉。看看今天这些美酒美肴,都是我一力准备的。”

“昨晚包图隆来过了?”甘、林二位老者听到牛刀子提到包图隆大人,不由得眼睛一亮。

石不怕此刻摇晃着站起来,口齿不清地说:“对呀,要不是包图隆来调解,我们还不知道要闹到猴年马月呢。这包图隆说得真是动听,句句戳中人心,不服不行。”甘、林二老和赵明生立刻停下了进食,齐刷刷地望向这两位喝醉的村民。

甘、林二老小声交谈,询问这两人的话是否意味着昨晚包图隆已经成功地调解了他们的争端,使他们和解。牛刀子嘴角挂着坏笑,一个趔趄差点跌倒在椅子上,然后喝了口酒,吧唧着嘴说:“人家包图隆说了,万万不能说是他调解成功的,必须请甘、林二老来调解,咱们再和好才行!”他又笑嘻嘻地补充说:“我猜嘛,包老爷这是在顾及你们的颜面嘛。”

甘、林二老听了这话,心头一沉,他们突然觉得这场美酒已经变得苦涩难喝,再也没有了刚才的开心氛围。于是,他们和赵明生一同站起身,匆匆告辞。

在路上,甘、林二老不断地感叹包图隆真是处处为人着想,而且毫无图谋名利的迹象。他们认为包图隆不仅有着出色的才智,还是一位真正的圣贤之士。

受到甘、林二老的高度评价,赵明生于第二天将包图隆和甘、林二老一同请到府中,多次畅谈。这些交流让甘、林二老重新审视了包图隆,他们不再对他怀有偏见,认为他必将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于是,赵明生毫不犹豫地写了一份举荐包图隆的奏折,并迅速递交给了朝廷。不久之后,包图隆被任命到山东某地担任职务。

某天,即将前往山东上任的包图隆在一家酒楼摆宴,特意邀请了赵明生、甘、林二老以答谢他们的举荐之恩。马县令也应邀赴宴。酒过三巡之后,马县令站起身告辞,说:“今天早晨,有人发现牛刀子和石不怕在卫河中溺水身亡。仵作初步调查认为,这两人的死并非意外,而是可能遭到他人故意害死,然后扔入河中。我必须尽快展开调查,不能再继续陪诸位大人了。”

听到这个消息,赵明生大吃一惊,他问道:“牛刀子和石不怕怎么会突然遭到他人害死?”

坐在一旁的包图隆淡然地说:“不就是两个粗野的村夫吗?听说他们平时行为不检点,经常在酒肆和赌场惹事。或许是因为争斗或纠纷,最终导致了这场不幸。不必过于惊慌,继续享受宴会吧。”

赵明生有些不满地皱了皱眉头:“包大人,这可是两条人命啊,您为何如此冷漠?”

包图隆随即站起身,欠身道:“下官刚才失言了,他们死的确实可惜。”

连续三天,赵明生一直在密切关注着牛和石的命案。他听说这两人是被毒酒所害,然后被扔进卫河。然而,尽管县衙连日来进行了调查,却没有找到任何线索,这导致了百姓的议论,普遍认为官府无能。

这一天的晚上,赵明生正在书房挑灯夜读,突然虎头三慌慌张张地冲了进来,说包图隆家中的王吉祥急匆匆地前来,请求赵大人救他一命。赵明生心头一惊,不禁思索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前厅的高烛投下明亮的光芒,满身泥土、惊恐万分的王吉祥跪倒在地,颤抖地开口说道:“赵大人,包图隆是个伪君子。他让我协助暗害牛刀子和石不怕,现在他又要对我下手,想铲除我这个知情者。要不是我今夜上茅房,无意中听到他对杀手说要了结我的性命,我可能还沉浸在他的许诺和赏赐的美梦中。”王吉祥的声音颤抖着,言辞中充满了惊惶和不安。

赵明生心头一震,他示意虎头三给王吉祥倒了杯茶,然后等待着他继续讲述。

王吉祥接过茶杯,喝了口茶水,然后继续说:“包图隆为了掩盖自己当初与小妾私会而不在抗洪现场的丑事,便雇人编造了一个假情节,声称当时他在家侍奉老母,以此来为自己洗清嫌疑。听说赵大人您丁忧在家,他知道自己东山再起的机会到了,于是四处宣扬这个虚构的故事,试图博取好名声。牛刀子和石不怕两家本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矛盾,他只是花钱让这两家人假装反目,然后再请甘、林二老出面调解,一切都是按照他的计划一步步进行的。最近,这两个赌徒赌得热血上头,身无分文,于是萌生了敲诈包图隆的念头。他们威胁包图隆,要求支付一千两银子,否则就将曝光他是如何一步步策划的。包图隆素来狠毒,尤其是即将前往别的地方任职,等待牛、石二人的是能是死亡……”

赵明生听到这些,只感觉头脑一阵晕眩,口中喷出鲜血,眼前一片漆黑,他的身体无力地倒在地上。

一个月后,朝廷收到了赵明生自己弹劾自己的奏折。他在奏折中承认了自己的失职之过,并请求圣上严惩。皇上考虑到赵明生曾为国家尽忠,只是因急切而疏忽,便判了他半年俸禄,并责成他与卫辉府地方官员一同审理包图隆杀人灭口一案。

真相很快浮出水面。包图隆这个投机取巧、贪图虚荣、不择手段的小人,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斩首。百姓都为正义伸张而喝彩,而那些虚伪的伪君子都感到寒意袭上心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