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家会伤人》读书笔记

4月26读书感悟

  我们无意识中都将恋爱当做治疗为了修复童年的创伤。恋爱初期我们会给与对方无条件的爱和关注,获得了足够的爱之后我们会变成孩子把对方当做我们的理想父母。

两个案例分析,同样都有重复童年的伤害,但是一个是得到了辽愈,而另一个最终走向分开。

向东和阿静,向东是原生家庭不健康,阿静原生家庭健康幸福,而他选择向东也是受到自己潜意识的影响,原本他们两个是可以互相辽愈彼此的,由于向东缺乏改变动力,陷入童年的伤害中不能自拔,导致了阿静的离开,但如果没有遇到阿静给予他的爱和温暖,他可能情况会更糟糕。

张莉和王江,张莉的原生家庭不幸福,父亲对他的伤害比较大,而王江虽然出生农村,但是家庭很幸福,婚后当张莉童年的伤害浮现影响到他们正常生活的时候,王江及时的发现了她的需求,给予了她更多的爱和宽容,让她也看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吵架是为了得到关注,一切的不信任都来自爸爸的伤害,看到这一切的时候,彼此才能更好的理解与包容对方,从而让婚姻变得越来越幸福!

所以自己的觉醒觉悟很重要,意识到问题,并愿意去了解面对它,这才是解决问题的开始,

建立新的亲密关系,从中获得爱,继而可以“重启”生活!

再回头看自己的婚姻,不难发现我们都是复制了父母的婚姻模式,我爱人的某些地方,确实和父亲感觉很相似,而且他还弥补了父亲欠缺的部分,更多的也是欠缺的这部分吸引了我,还有对我影响更多的是母亲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未来的爱人已经有了模型,尤其是一些很重要的基本判断上,就是我会找一个什么样的人。当初结婚的时候,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做出一个个选择,到问题出现的时候才慢慢去学习这些,经过这几年的磨合,慢慢才走上了正轨,当彼此都打开,  能看到彼此深处的脆弱。生活中可以互相体谅,互相鼓励,给予彼此支持的心里力量!

4.27读书笔记

《为何家会伤人》第一章第二小节

缘份=取回“妈妈”,嫁给爸爸

这一部分主要讲了一见钟情的缘分,用心理学对它做了独特的解释:缘分的确是在过去修下的,但过去不是前世,而是我们的童年,主要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中修下的。我们会在潜意识中将父母当作爱情的原型,并按照这个原型去寻找恋人,然而恋人和父母的原型是不同的,这就引出了许多幻灭的爱情。

案例一阿莲爱上“好爸爸”其实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爱上刘凯,认为这就是一见钟情,其实都是潜意识决定的,她没有看到这一部分,只是想再次感受小时候那种父亲发给她的幸福,她可以作回当初那个小孩子,然而刘凯并不能一辈子做她的爸爸,矛盾冲突自然就会出来,阿莲其实找到了一个好的客体,但她自己没有去做好的客体,所以原本的幸福生活还是解体了!

案例二岳东和芭芭拉的彼此一见钟情,都是在找自己的父母的原型,而他们彼此刚好都是,但他们又都没有从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中走出来,都没有遇到好的客体,如果遇到了好的客体,而自己也做了好的客体,那么双方就会进一步成长。真正从孩子变成成人!

再次回头看自己的婚姻,也许我们都不是那么好的客体,但只要一个人能够觉醒,她自己先去变成一个好的客体,相信另一个也会被影响,慢慢的双方都会成长起来,我是在几年前感受到了痛苦,所以走有出去学习,让自己先发生改变,慢慢的家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了改变,而且氛围也越来越好。

感悟:痛苦是开悟的根源,如果你觉得痛苦了一定会去寻求改变,凡事都要都向内看,多关注自己的感受,随时带着觉察的心去感知生活的点点滴滴,很重要的一点先先感知到,意识到问题,问题才会得到解决!解决问题要提升一个维度去看,思维方式要改变,认知要提升,很关键的一点就是保持不断的终身学习!

4.28读书笔记

《为何家会伤人》别拿自己的尺子量对方

“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对方是怎么感受的。”感受的沟通是亲密关系中最重要的。

每个人的生命体验最后构成了一个现象场,它就像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坐标体系。同一件事,因为坐标体系不同,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认识,家庭里理解接受彼此的感受是核心。要学会理解,我们就要先放下自己的坐标体系,尝试着进入对方的坐标体系,这是抵达理解的唯一途径。

如其所是就是对方怎么感受的,这才是事实,我们要按照对方的感去理解他。

一,揣测,我们执着于自己的坐标体系,去揣测他人的意思,沟通往往没有效果,反有会更糟糕,放下自己头脑中的揣测,你的揣测只是你的想象,并不是事实,去用心倾听,理解并接纳对方感受,才有是有效的沟通。

二,评价,在坐标体系中,我们位于中心,是唯一的主体,其他人都被放在坐标体系上,是我们分析的对象,其他人都是外来物”要保持这个体系的平衡和稳定,我们必须去评价一个人,否则就会觉得不安全,夸奖和批评都是我们的工具,目的是控制对方。

三,出主意,当对方说自己的问题的时候,切记不要出主意,提建议,实际上对方只是为了借问题宣泄自己的情绪,他需要的是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感受,相信他的感受,肯定他的感受,当他感受到你的理解了,沟通才会有好的结果。

感悟:沟通中最重要的就是感受,而发现我们却经常感受不到自己的感受,就更说不上表达出来了,好多时候是因为我们的从小生活的家庭氛围就没有很好的交流感受,还有我们的感受父母经常都看不到,他们不会肯定我们的感受,大多时候只是看到表面,看不到我们内心真正的需求,所以当我们建立的亲密关系后,很容易用父母之间的方式以及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去和对方相处,不表达就是猜测我觉得你应该知道,用自己的左边体验去评价控制对方,交谈过程中更多会去提建议而不是肯定对方的感受,没有好的沟通,夫妻关系家庭氛围只会越来越糟,只有在生活中不断觉察,感受,交流,体谅,倾听,理解,双方的关系才会越来越融洽。

每个人在他的世界都是对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理解尊重和接纳。我们都是从小在不好的家庭氛围中长大,所以沟通存在很大的问题,之前也一直是积压,知道总是会发生的模式,却没有想着怎么改善,我一直觉得是我不会说话导致的,所以我一直在调整,但是效果并不好,因为沟通是两个人的事,一个发球,一个不接,那也是无效的,对方首先愿意接受你,愿意听你说是最基本的。庆幸的是经过一些事情,让我们彼此都有的很深的认识,都愿意去看到对方的感受,有了更多的交流,关系才有了进一步的改善。所以,生活中多去觉察,静下心来会收获更多的真实的感受。

4.29读书笔记

《为何家会伤人》第四节不要把权力规则带回家 第五节 孩子不该是你的最爱

前三节讲的大多是发生在家庭内部的冲突和矛盾,主要是夫妻之间的。这一节从内部延伸到了家庭外部,也就是从个人领域到社会领域。而家不是工作的延续,也不是工作的补充,家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地方,需要特别对待,不能把权力规则带回家,需要注意的是男人更容易将权力规则带回家。

要避免将权力规则带回家要注意以下四点:

要有明确的意识,将工作和家分开

不要把工作作风带回家

保持整个家庭系统的平等

让珍惜成为家庭主旋律

第五节讲了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爱和分离。家庭是传递爱的载体,家庭中居第一位的,不应该是亲子关系,而是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有其他关系凌驾于夫妻关系,就会产生糟糕的婆媳关系,和严重的恋子情结。

三个案例都违反了健康家庭的第一定律,要想营造一个健康的家庭系统,必须将夫妻关系置于家庭中最重要的位置,不管你有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那个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才是我们最重要的心理寄托。

感悟:没学习之前也是无意识的将亲子关系放在第一位,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导致很多家庭问题的冲突很矛盾,才去反思,当意识到问题后,觉察,调整,改变关系才慢慢变好了,一家人是个三角形的关系,互相支撑才会更加稳固,如果只偏向一边,时间久了,势必会出现问题甚至崩塌!

妈妈是婴儿的镜子这一部分,看到了些许的自己,自己记忆中有那么些来自妈妈的只言片语,说的是我太软弱,不能被人说,发现生活中,我经常会退缩,别人不听我的,不听就不听了,我也不会去坚持,说到底还还是骨子里的脆弱,而它大多是来自幼时的没被看见,自从学习以来,一直都认为自己的小时候是被忽视的,但在父母眼中我却是最受重视的,然而事实是我没有一点感受,我反而是压抑自己,让自己很听话,从来不让父母操心,所以他们就不用看见我。现在的我,在努力成长,从那些不好的影响走出来,自己要先看见自己,肯定鼓励自己。

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习惯性的认为三岁前的孩子什么都不懂,所以怎么对待他们都可以,是大错特错的,相反,孩子越小,越需要大人特别是妈妈的细心呵护与关注!

4.30读书笔记

孩子要成为自己,什么样的孩子才算是成为自己了?是什么阻碍了孩子成为自己?怎么样才能帮助孩子成为自己?我们能做的是什么?

成为自己的人也就是马斯洛说的“自我实现者”孩子能不能成为自己,取决于父母,父母不要试图扮演孩子的决定者,而要给予孩子独立探索的自由。案例中的小男孩让我们看到了成为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他们如何思考,如何面对生活,如何真实的去表达自己,不受外界声音的干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会因为任何奖惩而改变自己的内心,任何时候都遵从自己的内心的决定。当孩子进入学校,奖惩孩子就会很普遍的现象,奖惩的最终目的还是控制孩子,让孩子依照大人的意志成长,孩子就成为了父母的作品。

而父母真正能给到孩子是爱与自由,父母真正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当孩子既得到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他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

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精神胚胎,精神胚胎的发育不是别的,就是孩子的感觉,不是知识,不是教导,而是感觉!

不要让他人的观点所发出的噪声淹没你内心的声音,最重要的是要有遵从你的内心和直觉的勇气,它们可能已知道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他事物都是次要的!相信每个孩子天然有他们的使命,父母不能决定,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予足够的爱与自由,然后去相信他!

5.1读书笔记

男孩归爸爸,女孩归妈妈

这一节主要讲了孩子成长中很关键的时期3~6岁的“俄狄浦斯期”。作为父母在这个时期要注意什么,要怎么更好的和孩子一起顺利的度过这个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男孩会出现恋母倾向且嫉妒父亲,女孩会出现恋父倾向且嫉妒母亲,他们都期望取代同性的父母而与异性的父母建立唯一的关系。

要顺利地度过俄狄浦斯期,关键是夫妻关系要和谐而平衡。父母都爱孩子,但他们同时又深深相爱,他们不会因为爱孩子而忽视对配偶的爱。在小孩子的眼中,父母都很强大,小孩子没有什么在外评价体系,他们不会用物质条件去衡量父母的价值,父母之间的相处模式直接影响孩子对父母的认同了,以及对男性女性的认同,很重要的一点依然强调的是要重视与配偶的关系,夫妻关系是家庭中最优先的关系。父母关系才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而且也是孩子以后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

感悟:在家庭关系中反复在强调夫妻关系是第一位,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很多的家庭问题,如婆媳矛盾,恋子情结还有孩子不能顺利的度过俄狄浦斯期,导致后期成长中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尤其是父母,还有同性异性之间产生冲突,男孩不能进入男孩的世界,女孩不能进入女孩的世界,择偶婚姻都会有影响。

自己也是在孩子5岁之前不知道这些知识,很多方面做的有偏差,后来也在不断学习调整,重视并反思自己与孩子和爱人之间的相处。知道自己不能在孩子面前说爸爸的不是,觉察到了,就会调整,发现孩子特别粘我的时候,就会和他沟通,有时也能感觉到他是在和爸爸争夺我,在家里孩子说话做事都是偏向我这边,这些我都有重视,目前看来,孩子也特别粘他爸爸,喜欢和爸爸玩,不过还是要多觉察,多学习,才能看到问题,才能有准备有能量去面对问题!

5.2读书笔记

这两节主要讲了溺爱,什么样的爱是溺爱,溺爱的类型和影响,什么是真爱?我们做父母的应给予孩子什么样的爱?

溺爱的真象

溺爱的表象是父母通过牺牲自己来满足孩子的需要,但实际上,溺爱源自父母的自恋,溺爱的父母无视孩子真实的成长需要,而是将孩子当作是自己的另一个我,无限制的给予孩子,其实是在无限制的给予满足自己。

咨询师自己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行为我们都是无意识的,但如果觉察不到,也会造成很大的影响,像溺爱如果我们看不到的真象的话,就会把自己的需要投射给孩子,看不到孩子的真实需求,尤其是成长需要,而成为一个控制不住溺爱行为的妈妈。

包办型溺爱让子女在父母而活,把孩子的一切都安排好,不鼓励也不喜欢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纵容型溺爱,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无限制的去满足孩子。

孩子只有通过自主的探索才能形成自我,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在这个社会上最合适的位置,包办溺爱型父母会剥夺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按自己的意志塑造孩子。包办型溺爱的两种结果:一个是成功了,但没有为自己活,一个是一生都无法离开父母而独立生活。

包办型溺爱是带有交换性的,要回报的。

每个人都只有为自己而活的时候,才是最有力量的。

溺爱也是一个孩子成长到路上的温柔的陷阱,而它是也是孩子父母辛辛苦苦亲手挖掘的,掉进陷阱的孩子由于被剥夺了犯错误和改正错误的权利,也失去了长大成人的机会。

包办型溺爱的父母,不只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机会,实际上他们对孩子的真实感受也看不见,习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孩子身上,却以为那就是孩子的真实感受,会让孩子迷失自我,背叛自我就是背叛天性,其实生活中这样的场景还真不少见,我们总是希望孩子按我们的想法来,忽视孩子的真实想法和感受。作为孩子感受的爱也是让他窒息的。

知道的溺爱的真相以及它的影响和伤害,在生活中要随时去发现去看到,时刻提醒自己,从事情的表象本质,思考如何给予孩子正确的爱!

溺爱=过度的阻碍,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我们经常以为溺爱就是过度的爱,溺爱中长大的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挫折商低,躲在家中脾气好大,会对父母发脾气,甚至伤害。

很多现实中案例让我们很震惊,想不到孩子会对父母做出这样令人难以置信的行为?

谴责孩子狼心狗肺没有良心!

而产生这种行为的根是怎么种下的?

仅仅是因为受挫就产生了吗?

在孩子小时候需要独立,尝试自己完成的时候,父母不忍心帮助他完成,他虽然没有体验过失败,但是他感觉到自己的无能,他自信受挫了!他没有在自己不断摔跤的过程中,体验挫折,收获成功,所以他的自我探索之路被打断了,看不得孩子吃苦,是因为自己小时候吃苦了,在孩子身上的投射,并不是孩子真实的需要。过度溺爱会令孩子既依赖父母又恨父母。

什么是真爱?

真爱就是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现孩子的真实需要,并帮助孩子实现的需要,这便是真爱!所以一定要尊重一个幼小孩子受挫折的权利。一个孩子的自然成长中,自然会遇到很多挫折,只要大人给予自主解决的机会,那么他们会自动培养出高挫折商!


5.3读书笔记

对物质的极度追求的背后是极度的缺爱

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发生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可怕的事情,面对这些问题,我们经常是看到表面,很少去反思,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发生自己身上,和自己没有什么关系。其实每个人都要去不断反思自己的生活。

很多孩子会迷恋一个物品,对他们而言,那不是一个物品,而是妈妈的爱,妈妈的味道,只有母爱的累积足够的情况下,孩子会放下对过渡客体的执着,也就是他感受到了妈妈无条件的爱,心被照亮了,他懂得了灵魂的真实存在,在这里真的是感受到了无形东西的强大力量,虽然我们看不见它,比如爱,灵魂,这些都是看不见需要去感受的。如果母爱稀少,没有心被照亮的这一刻,那么就会导致我们经常看到的这种情形,过渡的痴迷物质,也就是执着于母爱载体。

如果我们表达爱的方式就是给孩子买东西,而不是陪伴与细腻的关爱,那么孩子就没办法发展到灵魂层面的爱,而是会执着于这些东西。只有体悟到无形无质的爱,便会知道,爱是没有灵魂的。若体悟不到这一点,灵魂层面的爱就沦落为需求被满足的层面。看不到灵魂的存在,就不知道自己的尊贵。我们也不知道事物的尊贵。

《小王子》中的互相驯养,需要心与心的交流,耐心陪伴,细心的呵护,互相的满足,琐细的行为建构了驯养。

研究发现:孩子要形成稳定的安全感,需要一个条件:在三岁前,和妈妈生活在一起,没有严重的分离(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而且与妈妈的关系有很高的质量。否则孩子的心就难以发展到能真正体会到无形无质的爱,灵魂层面的爱。表达爱的肢体语言,比如拥抱很重要。拥抱传递爱与能量。不能把育儿当任务,要用心对待,孩子的感知觉察能力特别强!所有问题的答案在于心,在于灵魂。

密不透风的爱源于自私,源于不愿意害怕和孩子分离,孩子长大了,会渴望独立空间,伸展自己的手脚,尝试自己的力量,这是一个生命成长后必然规律,而常见的是孩子在大,父母总是把他当一两岁的孩子对待,他们放不下的背后是恐慌,不愿孩子独立不接受这个分离规律。而这时他们也会不断的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他们解决问题,因此让自己处于深深的焦虑中,而他们真正焦虑的不是儿女的成长,而是与儿女的分离,他们自己缺乏独立,需要那种时时刻刻关爱另一个人的感觉,可以消除孤独,无意义感,即空虚。

“发现儿女的问题”则是更有利的控制方法。 那些时时刻刻都在为儿女的“成长问题”而焦虑的妈妈,他们的儿女反而是长大后最容易出问题的,密不透风的爱,为所有问题都操心,孩子会出现极端的叛逆,我什么都做不了,什么都是问题,我干脆什么都不做了。正是再这样的逻辑下,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少年出现,父母首先要做的不是为了孩子活,而是要为自己活,活出自己的生活,让自己的能量贯注到自己的生活中,就是把对孩子使的劲都用在自己身上,自己好了,孩子自然就好了,劲用错了地方,没有好的效果,自己反而也会很累,这是对两者都不利的,我们要的是双赢,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我们走在他们前年,引领他们,这样的共同成长将会是我们彼此最重要的人生财富。

5.4读书笔记

精神分裂如何发生?

对一个人而言,最可怕的是,他最为重要的感受,却被周围说,你不应该这样,你应该是相反的样子,导致内心严重的分裂,饱受折磨的灵魂被驱逐到一个角落。

切记不要做制造分解的那个人,请看见痛苦者的痛苦感受,确认他们的痛苦感受是多么真实,不要粗暴地进行评判,更不要朝相反的方向说!所以精神疾病的心理因素的源头在于糟糕的母婴关系,婴儿期的重要感受不能被母亲看到,不能被确认,感受被看到,就是最好的治疗!

感悟:看见的能力是需要修炼的,首先要能看见自己的感受,才能看到其他人的,人人都需要被看见。我们常常认为小时候的打骂对孩子的伤害大,其实更严重就是忽视,看不见!有时候我们会有莫名的情绪,莫名的烦躁,发火,其实都是我们心里有一个需求没有被满足,我们压抑自己,我们的需求需要被看见,有时候表达愤怒,也是希望有人能看见我们的感受,给予肯定和理解,不予评价!孩子也一样,他情绪背后的需求,需要被看见理解接纳。这需要用心才能看见,当孩子感觉到你知道他的感受,你理解他,他才会愿意打开自己,有更多的交流!是不是有勇气能够真实的表达自己,一切都取决于孩子感知到爱的多少!爱是一切问题的答案!

痛苦的童年为神经症播种

“神经症本身不是病,而是治疗的开端,它是来自潜意识的信息目的是唤醒我们展开自我探讨和改变”

神经症怎么来的?

这个问题的核心是产生于幼年的创伤事件的体验,幼小的孩子会有一套特定的心理防御机制,扭曲创伤事件的真相,以保护自己免受伤害!但它会化作“脓包”压抑到潜意识里,等当事人长大后,再一次遭遇到和童年类似的创伤事件,“藏在潜意识的脓包就会被触动,最终表现出相对应的神经症”

什么时候埋下的脓包的种子?什么时候会发作?

一般是在五岁前,长到足够大时青春期成年发作,这是一个生命的秘密,童年的痛我们无法承受,必须扭曲,以保护自己,但当神经症真正展现的那一刻,我们其实已经长大,它好比是在提醒我们,你长大了,有力量了,别逃了,现在是正视童年那个不能承受之痛的时候了!

创伤越早,患病越重,神经症和人格失调的区别?

一般患病基础都可追溯到出生后的关键阶段,没有得到父母的呵护,人格失调是婴儿期得到完善的照顾,但从九个月到两岁未能得到的很好的呵护,病情也相当严重不易治愈。神经官能症是幼儿期妥善照顾,两岁之后才被忽视,所以神经官能症最轻,也最易治疗。

案例中当事人没有看见那个藏起来的脓包,以至在生活中产生严重的焦虑,影响到自己的生活,发生了焦虑置换,用现实中的一件事来掩饰自己内心真正的所害怕的东西,废压抑的愤怒变成了焦虑,回到当事人的童年,过早的让一个小孩承担家庭压力,他不能承受之重,产生了愤怒,而现实中又不能表达,只能掩藏起来,为了保护自己就看不见它了,但它一直都在,愤怒情绪要找到一个宣泄的出口,就是焦虑,应该怎么做呢?

应该哀悼过去而并非倾倒愤怒

承认自己童年的不幸,接受这个事实,和这个悲剧说一声再见!愤怒的情绪就会得以宣泄,藏在潜意识里的脓包也会消失大半,有时,神经症的出现也是一种善,一旦被治好,会发现这个痛苦的神经症也塑造了他的优点!就像是《我们受了伤却有了更好的人生》原生家庭的伤,那些藏起来的脓包,会让我们受好多苦,但终究你会发现,这种伤害也帮助我们拥有了更多别人没有的东西,是经历,也是收获,也是成长!

5.5读书笔记

青少年太听话不是好事

青春期充满着莫名的忧伤,是由青春期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必然的代价。

案例让我们看到了青春期产生的一系列问题,自杀,抑郁等,而抑郁源自什么呢?

源于丧失,青春期处于一个不断丧失的阶段,抑郁情绪均来自“丧失”我们心里世界的任何一部分重要内容的丧失都会引发或轻或重的抑郁情绪。一定要学会善于处理自己的情绪,倾诉,宣泄自我调整。

改变也会带来抑郁,因为改变意味着旧的心里内容被我们放弃了,新的心理内容诞生。新的关系,新的生活多么美好,这种抑郁都不会消失。消失不会发生,发生的是平衡抵消。所以青春期抑郁症的核心因素就是调整情绪,让好的情绪多于不好的情绪。

青春期为什么会必然叛逆?

因为青春期的孩子有一对矛盾的心里冲突,脱离父母,走向独立,到我们的文化又不鼓励孩子独立,希望孩子听话,长期处处听话的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必然会表现出抑郁。他们觉得自己的人生不是在自己的而是父母的,他们是在为父母而活,他们的学习动力来自父母的压力。坏孩子会走向叛逆,实则是在争取独立,成为他自己。

好孩子的两个恶果

一叛逆期推迟,直到成年甚至中年才开始反叛,要去做自己!

二缺乏生命力

缺乏激情,做什么又不是发自而是为了满足父母及家人的期待。这种刻意的努力,是一种强迫性努力。

父母该怎么做呢?

理解孩子的叛逆期,尊重孩子的独立,给孩子充分的独立空间,青春期来临之前,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大大下降,父母做好思想准备,明白孩子这种心理转变背后的积极意义。

不要对孩子的偶尔叛逆行为反应过度,要多去反思自己,不要把乖听话当做优点来看,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把孩子推向独立。谨防孩子陷入严重的抑郁状态。

抑郁症的重要源头是本来向外的愤怒不能表达,转而向内指向自己。不管谁都不能有一套严格科学的手法让青春期的孩子健康成长,要让他们独立成长,并最终成为他自己。

孩子有问题,大人先自省。教育孩子的一个原则,不要只紧盯孩子的问题,而是要寻找并理解背后的原因,言行不重要,重要的是感受。

家长一定要先学会倾听,了解孩子的感受。成熟的父母不会在第一时间处理问题,而是先处理孩子的感受情绪。

感悟:这两节感受最深的是关于听话,我就是一个从小特别听话懂事从不让家人操心的孩子,但回顾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正视现在的自己的确有很大的影响,感受太深太压抑,活的没有自己,所以我就希望孩子能成为自己,为自己而活,自己曾经孩子时期感受不好的,不要再把它带给孩子,从现在开始努力的为自己活,活出自己的生命状态,做好孩子的榜样。

5.6读书笔记

别把焦虑转嫁给孩子

在原始社会,我们祖先是靠焦虑感活了下来,到了现在,虽然生活环境很安全,我们还是有莫名的焦虑情绪,当焦虑无处安放时,就会焦虑把放在最爱的人身上,尤其是孩子。

为什么父母们给孩子制造了这么大的压力?

因为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尤其是妈妈,他们自己的成长停滞下来,对自己能否适应社会产生了巨大的焦虑,但他们不是通过自己的成长去解决问题,而是将希望更多的寄托在孩子身上,结果让孩子承受力双倍的压力。他们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结果出于爱心教育孩子,最后缺发展出束缚孩子成长的非爱行为。也就是爱的方式对了,就是爱,不对了,就是害!

案例中的父母大多都没有看见自己,感受到自己的需求,焦点都在孩子身上,给孩子身上使太大的劲,压力压的孩子喘不过气。父母对社会的变迁感到焦虑,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而是把焦虑转嫁到孩子身上,很多这样的妈妈形成了一个群体,把所有的业余时间全用在孩子身上,自己完全停止了成长,但她们并没有意识到问题!

还有的父母是自己在成长,孩子则成了他们证明自己的工具,而不是独立成长的个人,妈妈的基本定位不同,对孩子的要求也不同,知识妈妈则要求更苛刻。让亲子关系变得像“债主”和债务人,一样紧张,这样的家庭环境非常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还有通过打孩子宣泄情绪的,做父母的必须学会问自己:我真的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了吗?还是把自己的心里需求转嫁给了孩子。

父母转嫁焦虑容易成功的两个原因:个人原因,他们担心跟不上社会步伐,担心被淘汰,但自己又缺乏成长空间,于是将成长的压力全都放在了孩子身上。社会原因:现代社会缺乏保障,加深了父母的焦虑。

虽然父母和老师都是处于应试教育的压力之下,但是孩子们在乎的其实不是学习,而是爱,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核心是学习,而亲子关系的核心是爱。家长们认为,爱孩子的方式是让孩子好好学习,而孩子们知道成绩与爱是画等号的!相当于成年的父母孩子们更像是一个敏感的心理学家,父母只考试他们的生存,他们却特别在乎父母的情绪,对父母的心理变化非常敏感,他们很容易围饶着父母的情绪转,而父母也会有意无意的利用自己的情绪去控制孩子。

父母转嫁压力控制孩子会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加剧了孩子的学习压力,侵犯了孩子的个人空间,令孩子形成了外在评价系统,太在乎外在成绩等,更容易产生考试焦躁。

如何改变呢?

与孩子一起成长,变双输为双赢,要做到以下几点,给孩子空间,让孩子自己独立思考做决定。还有就是自我成长,只有更多的关注自己的成长,才不会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

进化爱的方式,应该从关注物质的方式转移到更多的考虑孩子的人格成长和心理需求。

5.7读书笔记P169-178

孩子为何把网络当成“安全岛”

一什么是安全岛?

案例中看到了一个16岁女孩的成长经历和一个焦虑的妈妈!孩子从小寄养在外婆家,舅舅家,与父母分离,且不能叫父母爸爸妈妈,严重缺乏安全感,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即使父母关心她,也是更看重她的成绩,所以她很努力,为了得到父母的爱和关注,得不到时就去网络上找,导致沉迷网络,看到了一个小女孩孤独无助的心路历程,和现在的一个任性,孤僻冷酷自私缺少对别人的爱心和感恩,自尊心虚荣心特别强,仿佛是一个特别糟糕的孩子,但这只是表象,我们要看到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每个孩子都是向善向好的,没有一个孩子天生就是如此糟糕的,而且自甘堕落不求上进!父母要去看到原因。

对于一个幼儿来讲,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是至关重要的成长因素,他们无条件地爱他,不向他提任何要求,也不谴责他,他们只是因为他是自己的孩子而爱他,呵护他,无论他有什么缺点。得到父母无条件的积极关注,幼儿就会在心中形成一个“安全岛”,爸爸妈妈的爱就是安全岛的基石。他非常自信地去探索世界去建立关系,并不特别惧怕受到伤害。因为他深信,如果他受了伤,如果别人拒绝他,不要他,他可以回到这个安全岛上来,爸爸妈妈会爱他,支持他。

小芸没有安全感,没有父母的无条件爱积极关注,有一些关注也只是因为成绩,当父母抛弃她,学校也抛弃她,她就去了网吧,那里有人无条件的支持她,对她没有任何要求。童年阴影会留下巨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在童年只获得了很少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很难重新建立一个字安全感。她的网瘾问题需要双方都付出努力才行,小芸要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承担更多,父母要理解她给予她无条件的爱,她才能向好的方向走。

中国人广泛存在缺乏安全感,妈妈最好亲自带孩子到三岁,不能与孩子有长时间分离,并且要与孩子有良好的互动。

目前普遍存在的留守儿童,隔代抚养,看看这些孩子,莫名的伤感,最需要父母的的爱,而他们都不在,以为孩子要的是物质和礼物,岂不知孩子要的只是能和你们在一起,父母关注她的感受,爱他,不管他是什么样的,大多父母觉得小孩子啥都不懂,不需要太重视,长大后自己就懂事了,但是他们不知道一个孩子的童年有多么重要,他们太小看孩子了,如果没有陪伴,就没有资格谈教育,等孩子长大了,他们和你没感情,怎么会和你沟通,怎么会听你的,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为前提,你说什么,做什么都没用,希望父母们早一点意识到这个问题,从现在此刻做起,好好爱孩子用正确的方式给正确的爱。

5.8读书笔记

考试瘾比网瘾更可怕

这一节主要讲了考试瘾的形成的原因和危害。之前只知道网络成瘾,很少听过考试成瘾,回忆自己的上学经历,大多是比较正常的,最多是学习刻苦的,没见过有成瘾的,所以对这一点有所忽视。考试上瘾的孩子会有一个收获,取得比较优秀的成绩,但是他们会付出非常昂贵的代价。

形成的原因?

主要是源于不正常的奖励方法,尤其是完全以考试成绩为标准的单一奖罚办法,很容易催生孩子的考试瘾。人的大脑中有一个快乐中枢,如果快乐中枢频受到单一来源的刺激,那么我们就会爱上这个刺激方法,不管这个刺激多么危险,仍然会乐此不疲。

还有过度奖励,案例中的小丁就是过度奖励,还有他的好成绩让他得到想要的一切,还有成为这个家庭的救世主。

学习上瘾与考试上瘾的区别:

学习上瘾是享受知识带来的快乐,天然的快乐。这是一种内部评价体系。

考试上瘾追求的是家长老师的认可,是外部评价体系。

防止“嗜考症”要注意:不要根据成绩奖罚孩子,孩子考砸时,要给予理解而不是责骂,让孩子适度参与家务,鼓励孩子有其他爱好。切记,要让孩知道,好的人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快乐。

孩子总考砸,可能有内情

好的沟通是健康家庭的一个标志,孩子可以直接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如果不能表达就会有特殊的表达方式如“被动攻击”最典型的就是医生的孩子常生病,教师的孩子不学习。而且太听话的孩子最容易“被动攻击”。

请还给孩子一个独立空间,生命的价值在于选择,但做父母的常常忘记这一点,他们不让孩子去做选择,总是忍不往要替孩子做选择。

两句最基的心理学原则:

如果孩子没有秘密,那么孩子永远长不大。

如果父母什么都替孩子做主,那么就是在杀死孩子的生命。

5.9读书笔记

高十二 ,初九与压力

读完这一节第一次知道了还有高十二和初九,以前只是听说,但是特别少见的那种,原来他们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群体。

对他们来说,知识水平不是问题,要重视的是心理问题也就是压力问题,要考好一定要学会减压。

减压之道:当全社会把焦点聚焦高考,孩子承受的压力是我们难以想象的,回忆自己多年前的高考,满是压力,压力太大,考试发挥失常是常有的状况,父母表面上没给太大的压力,但是我们能感觉到他们的期望,不尤得被压力压的有些喘不过去,虽然结果不如人意,但父母是理解的,自己内心依旧是满满的愧疚,对生活影响还是很大的。

所以父母一定要懂得减压之道,想办法帮孩子分担一些,从而减少孩子的压力。切记不能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学校的立场无形中给孩子施加压力。

和孩子一起面对高考失利

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失败,其实失败不是问题,如何去面对失败才是关键,这才是真正考验我们的。人生大考高考失利怎么面对?

父母真诚的和孩子一起承担挫折。孩子们怕的不是失败,而是怕被人否定。仔细回忆当时的自己,真的是这样,怕别人怎么看待自己,怕别人说自己不行。所以会选择逃避,不去面对。一切都源于内心的害怕,害怕失去,害怕不被人爱。

没有人愿意面对终极否定,为了逃避就会发展出病态行为,父母要真诚的承担错误教育方式的责任,才可以把孩子从病态中拯救出来。高考只是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环节,我们要有勇气接受失败,才可以真正的理性选择。

要知道,作为一个人你永远都拥有选择的权利!

5.10读书笔记

家有失败留学生怎么办?

说起留学生大家能想到的肯定是超级学霸类型的,在学习上无所不能的孩子!但这样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如果失败了该怎么面对?

首先:一定要引起父母的重视,孩子的心理问题严重程度远远超乎父母想象,父母一定要放下自己的面子,关注孩子的内心和精神世界!

给孩子疗伤的沉睡时间。

父母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真诚的向孩子道歉!

不要找并不理解孩子的其他人和孩子谈话。

好好照顾孩子,给他做好吃的,像儿时那样满足他。

不要要求保持规律的作息制度,那你自己感觉焦虑的时候不要和孩子谈话,孩子感知得到!

要要好长期心里准备,给孩子足够的时间让他恢复。把这件事当一个彼此学习调整的机会!

父母要努力看到希望,不要向孩子索求希望,要把灾难当契机,这是最有价值的一点,相信你遇到的所有问题都是帮助你来成长的!

如何一年圆“北大梦”

首先要相信自己!下定决心从一个点去突破,找到自信!也就是自我预言的实现,预言实现的基础就是你已经抵达过某种境界,在做这样的预言,你自己就容易相信。

由点到面,逐步突破。整体大于局部,不要为局部的得失过于得意或苦恼。

会学习还要会考试,要多专研考试办法。即“考试轨道论”

挫折商:最好的经历就是既顺利过也遭受过挫折,这样的经历会帮助一个人形成多向度思维。所谓“挫折商”就是一个人在应对挫折时形成的一些良性的应对方式,一定程度的挫折可培养一个人更强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可以培养一个人的多向度思维,让一个人考虑事情更全面。换个角度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为对方考虑,感他所感,想他所想!

要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止一条路,你永远都可以选择,对人生要有一个整体观,不管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要永远努力,永远向前!


5.11读书笔记

《教给孩子知识,不如给孩子爱》

看到这个标题就足以引发深思,我们大多数都搞错了,我们使劲的给孩子教知识,却忽略了孩子真正需要的是父母的爱。

首先是关系模式,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内在的客体关系向外投射的结果”

客体关系:心理中内化的“我与重要亲人的关系”“我”是主体,客体是重要的亲人。最重要的客体就是父母,而这个客体关系,主要指一个人内化的自己与父母的关系,它基本在一个人五岁前完成。

客体关系的三个部分:“内在的我”“内在的爸爸”“内在的妈妈”它们之间的关系决定着我们长大后与其他人交往的方式。如果童年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比较健康,那么我们长大后与别人相处时也会比较健康。如果童年时,我们与父母的关系模式不正常,那么我们长大后就难以与别人健康相处。

案例中阿云长大后完全复制了她童年时期的人际关系模式。“内在的我”不相信会得到“内在父母”的爱,最终导致了不良的人际关系模式。关系大于教育,父母与子女的良好关系会内化到孩子内心深处,成为他们人格中最重要的部分,也会成为他们情商的基础。

案例父母总是鼓励孩子,三兄弟都成为企业家。关键点:家庭关系健康,父母从来都是鼓励孩子,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支持孩子相信孩子!更需要重视的是:孩子学历也都不高,父母都是农民,家境还一直贫穷。这就需要我们做父母的好好去思考了,孩子能成功的核心是什么?除了自身更多的是家庭的影响,父母的好心态,父母的以身作则,父母对待生活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其实,富足的心态至关重要,知道自己永远都有选择,就不会惧怕困难。

乖女儿的案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她那种失落没有人关注他,他就是希望他的爸爸能关注一下她,貌似很简单的想法都没有得以实现,生活中这样的场景经常会出现,我们每人个都有自己的节奏以及做事情的思维方式,不愿意被打乱,仿佛被打乱之后我们就会心不安,感觉失去了什么,即使是自己的孩子我们也不能够用心看看她,为什么呢?

被忽视的孩子受伤害是很严重的,甚至比起打骂来要严重的多,不被看见对孩子来说是受伤的一件事!也是最容易被忽视的,我们往往觉得打骂更严重,打骂看得见感觉得到,而被忽视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看不见的东西往往影响更大!

回忆自己的经历,感触特别深,自己就是一个被忽视的孩子,对小时候没有画面,尤其是对父母,我自己觉得自己被忽视,而父母却不这样认为,他们觉得我是很受家里人重视的孩子,大家都很喜欢我,因为我很听话,很懂事,从来不让家里人操心!后来我就想,我为什么会这么听话呢?我想要什么,我在害怕什么,后来想的是,我只有听话才能得到关注,才能让你父母开心,而我越听画,他们反而会觉得我不用管,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了弟弟身上,而我们家里的特殊情况,我应该在三岁之后,妈妈就很少管我,而是爷爷奶奶照顾我,他们,妈妈也说过,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弟弟妹妹身上,而我就是榜样,弟弟不听话了,妈妈就会说,看你姐,就不用人操心!就是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从来不会表达不开心,什么事都是自己默默承受,不敢说话,不敢的事情太多了,干什么都小心翼翼,学习生活都很压抑,一直都是这样的状态,很庆幸在高中遇到了一群好朋友,让我的学习生活不那么压抑!高中之前都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朋友,一直默默的承受,假装一切都很好,很开心,而内心的苦只有自己知道,这对后来的工作人际关系都有很大的障碍,直到后来问题不断出现,才开始去学习,经过学习好多了,看见即解脱!

自我评价等于内在父母的评价

什么是自我评价?

就是心中的客体关系中,“内在父母”对“内在的我”的评价。其基础就是童年时父母对我们的评价。

三种父母:第一种,无论你做什么都会批评你

第二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忽视你,

第三种,无论你做什么,他们都鼓励你。

我们都要努力做第三种父母!

《教育是为了大人,还是为了孩子》

对于这一节的感触特别深,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教育到底是为了谁?

大多父母都会理所当然的认为当然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有个好未来。然而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教育的实质真正是为了孩子吗?

我们国家教育的大环境就是应试教育,归根结底还是看成绩,政绩的评判标准是升学率。

案例中的著名小学抄袭是普遍现象,让人太震惊,和我们意想的太不一样了。

孩子上个学全家都跟着崩溃,这个婆婆说的话确实很给力,值得学习,看到了事情的本质,真正的教育就是这样的,保护孩子的天性。

辅导作业难成社会级现象,各种各样的课程辅导机构衍生出来,大多都是为了利益,有哪个真正是为了孩子,家长暂时得到解放,机构盈利,最受伤的只是孩子!

真正的轻松总是伴随着能力的解放,那会带来真正的优秀。

快乐的三个层次:

竞争式的快乐,一定得我比你强,这样才快乐,否则就痛苦

条件式快乐,除掉了竞争的成分,很客观的快乐,

无条件式快乐,不需要外界任何条件就能感到快乐和祥和。这是很美的状态!

父母最容易打破绞杀孩子的链条,对孩子说,从现在开始,请享受生命!

5.12读书笔记

《父亲太暴躁不是你的错》

最初,我们都是极其自恋的,于是,周围发生好的事情,我们认为是自己导致的,发生坏的事情,也往自己身上揽。好的父母,会用爱和耐心帮助我们理解,什么是我们该负责的,什么该我们负责的。由此,我们慢慢走出这种自恋。但是,假若父母说,是的,所有的那些坏事情,的确就是你导致的,孩子就无法走出坏的自恋。不幸的是,这样的父母并不罕见,很多父母对无辜的孩子发了一遇即

后会理直气壮地说:这一切都是你的错!

案例中的女孩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惑,有这样一个爸爸真是一件无奈的事情,如何处理这个关系,让自己少受一点伤害的方法:

谁的责任谁承担,把父亲的责任还给他,要知道,这不你的错,所有小孩子天生会把好事坏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真相,什么事情不是他导致的,他不需要负责!

认识并接受真相很重要,心理健康的基石是直面自己人生的真相,而不是盲目乐观,我们的“心理自我”就是以我们过去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就是由其所有的体验组成的,这些人生的真相一旦发生,就已注定不可改变,你若想否认这些事,其实就是在否定自己,我们要学会承认过去,不和过去的事情较劲。在家庭系统中,孩子改变不了父母的任何事!

改变别人永远是最难的,只能去改变自己!孩子是家庭系统中最没有力量的人,所以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

《孩子当不了家庭的保护神》

“当父母的关系出现问题时,孩子会伤害自己,目的是拯救父母的关系。”

小孩子都是这样,所以很多问题并不是孩子本身有问题,之所以有这样的语言和行为,我们要去看到背后原因,发生问题,看到问题的原因,再去解决问题!

不上学,莫名其妙的生病,各种奇奇怪怪的现象发生,孩子都是希望通过他的努力,可以让父母关系缓和,只有自己有问题,生病父母才会站在一起关心她。孩子的有些做法可能是错误的,但一定是善意的。当父母发现孩子在当这个家庭的保护神坐自我牺牲时,一定要理解病接受孩子的善意。同时希望他能尊重他们自己的问题,无论父母怎么处理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都会一如既往的爱他。

5.13读书笔记

《你的感受如何被扭曲》

存在等于被感知,一个人的存在感来自于他的感受被另一个人看到。我们都很在乎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区别在于:有清晰自我的人,有好的父母特别是好的妈妈,你的感受被好的妈妈感知到了,有了存在感形成了所谓的自我,没有清晰自我的人,没有实现这一步,所以他一生都在用直接或扭曲的方式希求被别人看到。

评价不是看到,看到必须是心对心,感受对感受,是心灵的呼应,而不是头脑对心,更不是药物对心。

不存在感就源于感受没被感知,常见的三种方式:忽视,双重矛盾,僵尸化

忽视:最初就是妈妈或最关键的扶养者,没有精力,没有兴趣,或没有能力看到你。极端忽视会导致极端的不存在感。“原始的融合焦虑”指一个人害怕与他人他物甚至他自己的联系,因关系意义上的链接会让其担心失去自己的身份和自主性,这种惧怕所产生的焦虑即原始的融合焦虑。

双重矛盾:源头,一个人内心的分裂,也即意识与潜意识的分裂,它会给其他人造成极大的困扰,特别是孩子与配偶。

僵尸化:父母希望你一动不动,你的活力只体现在执行父母的意志上,他们希望你只是他们手脚的延伸,而不要有任何自由意志。原因是来自父母的不安全感,他们想要掌控一切,怕失控。

破解之道:信任自己的感觉,无论如何都要勇敢的投身于外部世界,让丰富的事情激活你的感受力,以此不断碰触自己的感受,勇敢的去爱是必不可少的,有丰富感受并被确认的人都会形成所谓“存在性安全感”愿我们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活出这种感觉!

《你的身体是不是别人的奴隶》

在与妈妈的关系中形成的真自我与假自我。

真自我:围绕自己的感受而构建

假自我:他的自我围绕妈妈的感受而构建

假自我会导致迟钝,当身体遭遇一些刺激时,反应总是慢一拍,不仅如此,感受我不够清晰与鲜明,迟钝只是一个表面反应,更深的逻辑是身体与“我”的分离。不管一个人的假自我有多严重,他仍然会寻求真自我。

我选我,我自由,我存在。

愿我们从现在开始,从那些看似琐碎的时刻开始,活出自己。

唤醒你沉睡的活力

书中多次出现的:三岁之前妈妈一定不要与孩子有超过两个星期的分离,否则会造成不可逆转的被抛弃创伤。

若妈妈足够好,一个孩子就会形成基本健康的心理,即所谓原始母爱贯注。

任何一种带有心灵感应的爱,都可以让阻断的生命之水重归流动。

5.14读书笔记P269-287

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爱与自由。对于爱,似乎只是一种无法言喻的感觉,只要是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给孩子的也都认为是爱。对于自由呢?

由于大人们自己的焦虑,不敢给孩子自由,不相信孩子会朝好的方向走,怕失控,怕孩子做出破坏性的事情。问题出在哪里?其实问题在大人身上,大人体内的内在小孩。

可怕的内在小孩怎么形成的?

源于最初的母婴关系的质量,当我们看到那个小孩时,就是看到了自己,碰触真实的自己,会让我们更加真实。有内在婴儿恐怖意象的恐怖来自两个元素:没有人爱这个婴儿(很深的绝望加饥饿感)这个婴儿想毁灭这个没有爱的世界(可怕的愤怒与怨恨)

当这个孩子无法面对的时候,都会将恐惧压到潜意识里去,在严重,就彻底切断了与自己内在婴儿的链接,然后我们又会寻找一切机会试着与他建立链接。

中国的家庭中,大人对孩子的活力有一种普遍的恐惧,孩子无论做什么,大人都忍不住想限制他,很可能就是源于大人恐惧自己内心的婴儿,所以要限制他。

父母要给到孩子真正的自由,就要好好去观照自己的内在婴儿,理解他,拥抱他,给到他爱,让他不在恐惧,这时你才会有勇气给到孩子自由!

关于愚孝是怎样形成的?

关于愚孝,文中的例子让我们看到了愚孝的各种表现,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之前很不理解。现在忽然明白了很多

什么是愚孝?孩子会不惜牺牲自己,自己配偶,和孩子的利益,而一味的对父母做出极大的牺牲。

没什么孩子会对父母愚孝呢?因为这是他们亲近父母的唯一有效方式。

四种病态维持人际关系的方式:权力的游戏,依赖的游戏,迎合的游戏,性感的游戏。

愚孝就是迎合的游戏,迎合者最容易让人产生歉疚感

父母对一个孩子越冷淡,这个孩子就容易长为迎合者。导致迎合的核心原因是恐慌,迎合者之所以只付出不索取,是因为担心开始索取就会令关系疏远甚至断裂。渴望实现童年一直没有实现的愿望,就是“愚孝”的核心原因。

5.15读书笔记P288-303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在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轮回,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

结婚时选择的标准不是爱,情欲激情,常常是安全感。所以婚姻稳定,但缺乏安全感。

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无意识家庭问题,一方控制,一方逃离,互相转嫁逃避,不承担责任,导致家庭关系混乱,由夫妻关系转嫁到亲子关系,然后孩子在出现很多问题,于是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感情。

结果再次引发婆媳矛盾,这个轮回仿佛成了一个破不了的局。

这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家庭式轮回,我们的婚姻复制我们父母的,因为我们没见过好的感受过好的婚姻,我们不会,所以我们只能轮回,原生家庭的模式要停止复制,就要有一代人通过学习终止不良模式,我们都要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活出爱,活出自己的生命!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这句话成立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导致这种极端的爱,其实都是转嫁机制,因为我们被孝道所捆绑,让我们看不到恶最初是如何滋生的。父爱和母爱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我们要不断检讨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一谎言看到了太多的控制,这是我们一个集体无意识,他源自我们1-3岁蹒跚学步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如果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

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还是以爱的名义捆绑孩子,父母要意识到我们和孩子本质上就是不断走向分离的,我们要会自己活,孩子有他自己要走的路,我们要在各个阶段给予他爱,支持,看着他成长远去,这才是真正为了孩子。

婆媳关系:看上去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导致的,其实问题的实质还是俄狄浦斯情结。传统中国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导致母子关系重于夫妻关系。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要积极的当负起责任来,去调节而不是逃避。

嫉妒:

源自价值感太低。要从自身和原生家庭两方面去找原因。

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这也是非常要警悌的,这是关于爱情最大的谎言。本质上强迫性重复。我们必须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假爱,要看到爱的背后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才能更好的去爱!

5.15读书笔记P288-303

中国家庭中的轮回链条

在这一节中,我们看到了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轮回,从而引发我们的思考。

结婚时选择的标准不是爱,情欲激情,常常是安全感。所以婚姻稳定,但缺乏安全感。

由此产生一系列的无意识家庭问题,一方控制,一方逃离,互相转嫁逃避,不承担责任,导致家庭关系混乱,由夫妻关系转嫁到亲子关系,然后孩子在出现很多问题,于是重复了轮回的第一个链条,夫妻之间缺乏感情。

结果再次引发婆媳矛盾,这个轮回仿佛成了一个破不了的局。

这就是我们身边最常见的家庭式轮回,我们的婚姻复制我们父母的,因为我们没见过好的感受过好的婚姻,我们不会,所以我们只能轮回,原生家庭的模式要停止复制,就要有一代人通过学习终止不良模式,我们都要有勇气面对真实的自己,真实的世界!活出爱,活出自己的生命!

有关爱的六个谎言: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这句话成立吗?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理解。

一个成年人的关系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他童年关系模式的再现,这是一个必须直面的事实。导致这种极端的爱,其实都是转嫁机制,因为我们被孝道所捆绑,让我们看不到恶最初是如何滋生的。父爱和母爱是整个人类不断繁衍并传递爱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渠道。我们要不断检讨反省自己对待孩子的具体方式。

我爱你,所以你要听我的

这一谎言看到了太多的控制,这是我们一个集体无意识,他源自我们1-3岁蹒跚学步开始探索世界时,大人们忍不住要替孩子们完成任务。大人们为了安全,为了爱孩子,严重妨碍了孩子探索世界的努力。如果真爱孩子,请尊重他们的独立空间,请放手让他们自主选择。

我爱你所以我们不分离,

还是以爱的名义捆绑孩子,父母要意识到我们和孩子本质上就是不断走向分离的,我们要会自己活,孩子有他自己要走的路,我们要在各个阶段给予他爱,支持,看着他成长远去,这才是真正为了孩子。

婆媳关系:看上去是中国传统的大家庭观念导致的,其实问题的实质还是俄狄浦斯情结。传统中国家庭是失衡的,亲子关系是核心,夫妻关系是配角,导致母子关系重于夫妻关系。三角关系的核心是儿子,要积极的当负起责任来,去调节而不是逃避。

嫉妒:

源自价值感太低。要从自身和原生家庭两方面去找原因。

爱是为了幸福和快乐

这也是非常要警悌的,这是关于爱情最大的谎言。本质上强迫性重复。我们必须懂得什么是真爱,什么是假爱,要看到爱的背后的需求到底是什么,才能更好的去爱!

5.16读书笔记P304-P311

这一节中看到了中国人的情感模式,也就是我们所能看到的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现象,我们只看到了表象,背后是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情感模式。

大多数婚姻都是无意识,受潜意识控制而做的选择,普遍都是在找妈妈,找母爱的温暖的感觉。

为什么我们处理不好亲密关系?

我们一直以来自认为很重视孩子,认为孩子小时候什么都无所谓,孩子什么都不懂,长大好自然就好了,然后再去亲近孩子。他们不知道很多成年人的问题都是来自童年你认为他们什么都不懂的时期,错过了就回不去了!

孩子与妈妈的亲子关系构筑不好的话,成年后就很难处理好于另一半的亲密关系,然后形成一个轮回。

关于萝莉爱大叔,为什么会有小三,这些层出不穷屡见不鲜的社会现象?其实都是源自童年爱的缺失,父母的忽视。和父母的关系没有构筑好。

人类在寻找另一半的时候往往是在找一种圆满,将自己没有的那一部分补足。这是无意识的,而且带有普遍性。也就是我们通常认为的两个人要互补。

人的内心既有对爱的渴望也有对爱的绝望。真正的爱是活出来的,幸福不在于找对一个人,爱是深深地理解与接纳,两个人关系越深,就不容易审美疲劳。

相爱的人经历的三阶段:

一加一等于一,

一加一等于零,

一加一等于二,

为什么我们对婚姻没有安全感?

婚姻安全的最高境界是彼此成了亲人。对于爱情,与物质,哪个在先?都是要我们自己去衡量做出选择的。但切记:真正能够制造安全的只有爱!

很幸运遇到大家,感谢大家21天的陪伴!有你们真温暖!一起努力,愿我们在成为自己路上越来越坚定!越来越勇敢!第一次坚持21 天一页一页逐字逐句读完一本书,每天坚持做笔记,当决定开始的时候,内心的确有些许犹豫,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坚持下来~毕竟孩子来没开学,一天的琐事确实比较多。不过我还是决定挑战一下自己!我坚信自己是那种只要决定了就会拼劲全力去做,相信自己一定可以!

读完这本书,之前的很多理念又再一次得到了确认与加深第一部部分的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这一点自己也是有亲身体会,看到文中那么多案例的分析,更加深了的理解。也看到了更多自己要去做,要去实践的点,方向也更加明确坚定。

特别重要我们的童年影响,很多重要的点都是在六岁之前形成并定型,母婴关系的质量太重要,母亲在不断的自我成长学习太重要。

关于教育我们也看到了许多真相,但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做父母的一定要有自己的坚定的立场,更要有勇气与智慧。

这本书从头到尾让我不断的看见自己,看见小时候的自己怎么一步一步走到今天,在看孩子,反思我们给孩子创造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我们和孩子的相处模式是怎么样的,孩子需要的正确的爱我们给到了吗?孩子的内心状态好不好?他怎么看到生活,看待学习,他是不是对生活充满了好奇心。不断的去看到,才能向着正确的方向去努力。感受很深刻的是:关于感受,一定要被看见!我们经历了不被看见,所以内心总有不安与恐惧,所以对于现在,我们要先能感觉到自己的感受,看到自己的感受,在去看到孩子的感受,给到孩子他需要的爱!正确的爱!我们一定要先找到来时的路,才能走好以后的路!好好去认识自己,看清自己,接纳自己,活出真实的自己!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923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154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775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960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7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97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93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709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159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00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552评论 1 34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265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76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52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01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55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451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