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感想,只想说说那本让我一度崩溃,又使我无限受益的名著:《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从选了这本书开始的那条晚上,我的崩溃生活似乎就开始了。哈贝马斯先生作为一个伟大的哲学家,语言晦涩、思想深奥,这些都不是绊住我的第一个困难。我最大的困难发生在一开始——这么一本经典名著,我竟然没办法在网络上找到它的电子文稿。
我没有选择实体书,因为先下市场上的实体书也是原著书籍的扫描件。这倒是不难理解,毕竟专业书销量低,再版的可能性本身就小。但我确实没想到21世纪了啊!一本名著的电子文稿!竟然比新出的书的电子档还难找!最后逼不得已,我竟然下载的是扫描件的电子文档。字小、字间距也小、油墨字有些看不清楚,手机放大毕竟有限,看十页眼睛都疼了。
然后第二个困难就来了,看完了十页,眼睛还没疼,脑子先疼了。
真的很难啃,就算我现在已经做完了报告,仔细查看过笔记,再反复翻了好几遍书之后还是要说,真的太难啃了。读他的过程中我求助了法学院的同学,求助了百度百科,甚至求助了我的学业导师,还有传播学课上小安老师偶尔提到的一两句话。努力了一个多月,我把这本书读完了,并且拿出了一个还算可以的理解。
然后我发现我突然有很多事情都明白了。我可以去解释传播学的某些问题,可以去看懂说到公众的书,寒假选择的两本书《幻影公众》和《乌合之众》也有意无意受了这一本书的影响。
我还是要承认,可能我只是窥到了先驱的一点皮毛,我只是粗粗的读懂了一丝丝他的深意,但这一点,就已经给了我相当特别的体验。
寒假读完了三本书,或许就在这三本书里,我也只能摸到前人思想的一点点星屑。
这门课之于我,就是这样的用处。我不乐意去看的书,之后都乐意了,我不愿意让自己面对的晦涩难懂的词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也已经读了,我不喜欢读的学术专著,不喜欢费尽心思去一篇一篇看的学术论文,这本书也逼着我去看了。
人总得有一些自信创造出来,之后才能鼓起勇气去面对同样的事情,摸过星屑的人,才有勇气去碰更大更远的月亮。
不是很有很有抱负或者很有突破性的进步,但我由衷感谢哈贝马斯先生这本难啃又给了我很多帮助的书,且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