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去相信我们所未看见的,而这种信仰的回报,是看见我们相信的。
——圣·奥古斯汀
三年前我赶上名师成长的末班车,加入了骨干教师成长队伍,应组织的要求每个人都要写一份成长的计划。记得那是春日里的一个黄昏,我坐在窗户边,铺展开笔记,看窗外的夕阳晕染整个天空,听嫩绿的叶片间清脆的鸟鸣,感觉自己就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打着满怀希望的花苞,酝酿着一场最美丽的绽放。我似乎看见了三年后的我,一个温润而有力量的女人。
那个傍晚,我忘记了做饭,很用心很用心地规划了自己三年的宏伟蓝图,起个名字叫《许三千笔墨 绘三年锦绣》。当我把这篇文章发出来时,有网友评论说,写个计划都能写得如此有情有义,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我承认,我对未来的我很热爱;我承认,我对教育生活很热爱;我承认,我的心底有对渐行渐远的青春有一丝伤感,但我依然固执承认,我对成长有着很深的渴望。因为信仰,我相信三年的时光,一定会将我描摹的蓝图一点一点展现。
时间真是个神奇的东西,不紧不慢,不慌不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的运转,就让今天的我看见了当初的信仰。
曾经的规划,兑现如下:
01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儿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
萧红《呼兰河传》里祖父的生态园子给了我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要在课堂上践行语文的生态模样,用自由和绽放尽情地彰显青春生命的律动,用生命温润生命,用成长体察成长。
三年里,带着孩子们去福利院献爱心,带着孩子们走进博物馆了解地方文化,带着孩子们走进大自然,带着孩子们走进阅读的世界、走进电影的世界,带着孩子们在校园里奔跑,丢手绢,推铁环,跳大绳,赏各式花开……
三年里我们甩掉了太多太多的试卷和作业,三年里我们度过了太多太多愉快幸福的时光,三年里唱过的一首一首歌,写过的一篇一篇文章,读过的一本一本书,搞过的一次一次活动,都封存在记忆里,成为永久的难忘的珍藏。
三年里,孩子们从入校时的稚嫩矮小,走向了成熟高大,虽然犯过错误,虽然闹过矛盾,但谁的成长不是从犯错开始的?!王君老师教导我说,理直气壮地犯错误,正大光明的去改正。
三年来的每一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尽管有遗憾,但这样已足够,因为,我们花最少的时间,收获了最大的效益。我们更多的时间,是在体验生命的成长,是在体验心灵的感受。
三年里的一切美好都在内心深处的角落里,毕业了,就让它留在它形成的地方吧。钟吾中学永远的初三(14)班。
02
用三年的时间深入践行读写实践,缔造一间“阅读实验教室。”
三年来做得最扎实的一件工作,就是用读写培养学生的品格和秉性。三年,每个孩子基本都写完了六本读书笔记,读了近80本书。每两周共读一本书,一次读书交流会,两篇读书的文章,一个学期十本书的阅读量,外加假期,三年里,每个学生基本都能读了近80本书。
三年来,最深刻最安静的回忆莫过于每个孩子在阅读课上的读书状态。如果你感觉课堂很乱,很吵,就赶紧给孩子们一本书吧,有了书,课堂瞬间就静悄悄的了。久而久之,每个孩子内心深处那份安静的定力就出来了,真的没有比阅读更能培养学生专注而耐心的秉性了。我从来深信不疑,美好的人格永远比分数重要,而塑造人格没有比阅读更好的了,当人格塑造好了,分数算什么呢,那就是随之而来的副产品啊。
三年,练字、阅读和写作从未间断过,这三年,是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基本功的三年,是真真正正地锻造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三年,耕耘在前,自然收获在后。除却每次考试检测的名列前茅之外,三年的读写成果是前所未有的。
王馨同学在江苏省报刊总社组织的“初中生世界杯”现场作文大赛中冲出重重包围,最终斩获江苏省特等奖(全省仅20人);马敏同学在江苏省教研室组织的“中学生与社会”作文大赛中冲出重重包围,最终荣获江苏省一等奖;郑理航同学获江苏省二等奖;赵子乐、张云博获徐州市一等奖;另有赵子乐、胡紫滢、马敏、王馨、郑理航等同学在《初中生世界》《创新作文》《初中语文之友》等杂志发表文章近二十篇。
这些获奖和发表给孩子们带来很大的助力,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三年的文学熏陶,给了孩子们越来越深的涵养,相信未来的路,他们会因文学的力量而走得更稳健、更美好。
03
三年前的计划里我幻想着,用三年的时间找到一个更好的自己,一个沉默敦厚、充实安静的自己,既写随性的文字,又写教科研的文字。
其实,并不是你想做成什么样子就能做成什么样子,而确是,你每天的所作所为,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就把你描摹成你该有的样子。
三年里,我的阅读量持续增加,粗略算一算,200本书是有余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摞又一摞,是这些书让我安静下来,是这些笔记让我的心渐渐沉淀下来。
三年里,我写博客,在语文湿地写专栏,写简书,近100万字的书写量,让我对生活、对教育、对自我有了全新的认识,以致于不断矫正脚步,越来越明确自己教书育人的方向,越来越能够以更好的专业成长引领对孩子们的语文教学。
三年里,天南地北,我听了无数场讲座,每场讲座浓缩的都是专家的人生精华,为此,我的灵魂也受了无数次的熏染和洗礼,在别人的故事里写自己的人生。
三年里,我多次开设省市级研讨课,做了多场关于语文教学、关于专业成长的讲座,是回望也是梳理,是反思更是修正。
三年里,我走进了徐州市中考命题组,二十天的命题生活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感悟,这是我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次成长。
三年里,我得到蔡明老师、王君老师的厚爱,他们给予我专业发展最为明晰的方向和引领,给予我更高的平台和成长期望。
三年里,我发表了论文若干篇,从《徐州教育科研》到《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从《初中教学研究》到《语文学习》,从《汉江日报》《江苏教育报》到《中国教师报》,等等,写作的视角一经打开,写作本身就有了新的意义和思考,不为写而写,不为发表而发表,当写作成了生活的习惯,成了思考生活的方式,写作就是一种快乐,就是一种心情和思考的自然流淌和释放。
三年里做徐州市个人课题,参与研究并结题江苏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参与研究并结题徐州市教研室规划课题,一八年主持申报了江苏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初中语文有效教学课堂追问的案例研究》。对课题的思考促进了我的专业的发展,促进了自己对语文教学更深入的探究。
三年里积极思考课堂教学,《老王》在“一师一优课”评比中获省级优课一等奖;吴伯箫的《灯笼》获徐州市初中语文培育站评优课一等奖;《最真的情总是以最朴素的面容呈现》获省微课二等奖;《<荷塘月色>朱自清的情感探索》全国微课三等奖。奖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参与,是思考和探究一直在路上。
三年里意外收获了诸多荣誉,新沂市教学先进个人、新沂市先进教育工作者、新沂市优秀读书个人、徐州市最美行知式教师、徐州市师德先进个人、徐州市首批“带头优师”、徐州市文明家庭、全国亲子阅读书香家庭。这些荣誉的获得是肯定也是鞭策。
遗憾的是,三年里,我曾幻想评过职称去,可是,依然看不到希望,但责任不在我,这真不以我个人的努力程度而转变,所以,这闲气和抱怨,不生。对于职称,乱用志摩先生的话,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三年里,我说完成一本值得砍树的书,虽然,她还未到来,但我相信,快了。胡适说了,大胆的假设,需要小心的求证。
感恩这三年里遇到的人和事,感恩领导和学生,是你们成全了今天的我。
时光的年轮走到现在,深感梦想是个好东西,有时候想起来一次,就温暖自己一次,说出来一下,就温暖自己一下,然后,你就有了前进动力。
听到什么样的歌,看到什么样的文章,写出什么样的文字,遇到什么样的人,这,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我们是个什么样的人。
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情,人生总要有个目标,生活总要有个奔头,日子总要擦出点小火花,这,才叫有意思吧。
所以,慢慢走,慢慢做,活得充实、满足才是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