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一下我们在育儿的过程中,是不是说的多听的少,甚至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呢?
这样往往有些孩子的情绪感受,我们不能明白理解。为什么我们有两个耳朵一张嘴,就是要让我们多听少说,而恰恰我们做反了总是说得多听得少,用成年人的思维方式来评判孩子做的一切。
作为家长,我们经常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孩子身上,孩子再说孩子的,我们再说我们的,孩子不听我们的话,就认为孩子不听话,认为他顶嘴或者不乖等,
每次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孩子做计划没有完成,你就训斥,打骂,不听孩子的解释!
比如说孩子晚上回家晚了,不分青红皂白的数落一顿孩子,有没有想过孩子是不是去帮老师和帮同学去了呢?可作为家长根本不听孩子的,因为从来没有关心孩子的人,只是我们在说!
那么久而久之会给孩子带来哪些伤害呢?
时间久了,孩子会把委屈藏在心中,我们不知道他的所思所想,也不知道教育的方向,孩子到底欠缺什么,他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需要培养的是什么样的品质,我们还乐此不疲的一个劲的去报辅导班,盲目的认为孩子不好,我们想一想这是他需要的吗?我们认为好的,孩子真的会认为好吗?
不给孩子表达机会:
会导致孩子和你有对抗的情绪,不给孩子表达的机会,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孩子一说话就急!孩子会产生直接和你对抗的情绪!
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导致双方互不信任:伤害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有大多数家长只是关注孩子身体有没有感冒发烧,而从来没有去关心孩子的心理,是否受伤了!有一项调查,我们的父母没有时间听孩子,没有耐心听孩子说,中国的父母一个星期能认真听孩子说话的时间不足30分钟,倾听孩子去说心理话是开启孩子心灵的钥匙!
倾听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沟通是从倾听开始的!我们可以在早上或者晚上接送孩子的时候,在路上跟孩子多聊聊天。这样孩子一些心理想法,心理动态,我们随时能掌握,有问题也能及时的解决,尤其在孩子小的时候经常问我们十万个为什么,我们每一个问题都要认真的解答,而不应该敷衍了事给孩子说:我忙着呢,等会儿再说吧。
这样时间久了,孩子觉得你不重视他,他会慢慢的把心里话压在心里,宁可和他的同学分享,也不可能跟家长分享。
家长如何倾听呢?
听出话外音:
孩子渴了,天气热了,他不会直接说他想要的,他会说妈妈我渴,我热,然后就不说了,(其实他看别人家的孩子吃雪糕了,他也想吃)作为家长,我们要照顾孩子的感受,照顾孩子的情绪,要懂孩子的心!孩子的心思那是多的,你都无法想象,所以我们要明白孩子想要表达的内心需要是什么!
我们在日常观察孩子的习惯和行为的改变:
孩子突然不说了,上课走神儿了,无精打采了,发现孩子习惯行为的变化,及时了解!不要轻视孩子!大多数家长从来没有关心孩子的其他方面!
孩子讲话时立刻去倾听:
当孩子想和你说话的时候,一定不要说等一下,放下手中的事儿,立即倾听!可大多数家长都是以你为主,以孩子为辅!只有认真倾听,才有利于获得孩子的信任!
只是倾听不急于评判:
孩子回家晚了或者作业没做完,孩子肯定会和你解释的,作为家长要听老师的也要听孩子说,要了解孩子怎么说,而不是着急判断评判!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她会很委屈,这样会埋在孩子心底,他会对你有怨恨情绪!这种怨恨的情绪很可能会造成心里伤害!
让我们家长多一些耐心,多一些倾听,少一些评判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