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加入新公司已近七个月,我的开发设备经历了以下变迁:
- 入职时配备的MBP M2 Pro 16G,主要用于会议和便携办公(如在家办公)。
- 去年11月,利用教育优惠购入M4 Mac Mini 16G,作为主力机使用至今年3月。
- 目前主力机为鸡哥极光X,配置为12800HX+4070,内存从初始的16G逐步升级至32G。在此过程中,曾因默认虚拟内存设置与物理内存相同,导致C盘空间不足,频繁卡死。
Windows下的开发体验
硬件配置
- 之前Mac Mini配备双屏,现Windows同样双屏,但笔记本屏幕(最佳屏幕)常关闭,因注意力有限,屏幕增多未必提升生产力。
- 鸡哥极光X仅支持HDMI和MiniDP,最多双屏,此信息通过客服确认。
- 设备移动时易死机,现基本固定使用。
- 性能无忧:网络升级至WiFi7,内存从16G扩展至64G,硬盘未动,未遇瓶颈。
双拼效率最高
必备工具
- 软件生态优于Mac,无需切换回Mac使用特定软件。
- 命令行工具:自带Terminal和PowerShell已足够,默认启用WSL2(Docker亦基于此),Linux命令行工具齐全。
默认就把wsl2开了
开发实践
目前主要开发语言为Go和Python:
- 日常使用IDEA全家桶及各类AI编程插件,环境均设在Windows本地,开发Go和Python时,与Mac体验无显著差异。
- 常用编辑器包括Cursor、VSCode和Trae,主要用于快速编辑或运行简单Demo。
主力还是idea全家桶
结语
- 硬件升级对开发体验的提升至关重要,MBP的最大优势在于移动性,部分同事选择公司设备办公,家中使用主机,完全不用Mac。
- Windows平台提供更多可能性,是否为负担取决于对工具的看法,工具应服务于目标。
经过一番折腾,发现当前开发场景不受平台(Windows或Mac)限制,同时使用两者加深了对工具使用和工具思维的理解,更易适应AI浪潮,快速体验和切换,最终服务于个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