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的首要行为目的都是归属感和价值感。
所谓不良行为,无非是缺乏知识(或意识)的行为,缺乏有效技能的行为,以及因失望而产生的行为。
孩子们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和观念主要有四个:
1、寻求过度关注——只有在得到你的关注时,我才有归属感;
2、寻求权力——只有当我说了算,或至少不能由你对我发号施令时,我才有归属感;
3、报复——我得不到归属感,但我至少能让你同样受到伤害;
4、自暴自弃——不可能有所归属,我放弃。
识别错误目的的三个线索:
1、大人对孩子行为的情感反应;
如果你的感受是恼怒、着急,内疚或烦恼,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过度关注。如果你觉得受到了威胁,你和孩子一样,想要主导一切,受到挑战、被激怒或被击败了,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寻求权力,如果你以权力回应,就会陷入权力之争。如果你感觉受到了伤害,感到失望,难以置信或者憎恶,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报复。如果你觉得很无能为力,绝望、无望或无助,孩子的目的很可能是自暴自弃,如果任由自己的感觉支配你,你也就和孩子一样会放弃。
2、要求孩子停止时,孩子的反应;3、目的揭示法
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我们不能按照原始脑的驱动,做出反击,我们要从长期的效果考虑,运用鼓励的策略应对。
案例1、地毯上的粘土——成功运用目的揭示法,识别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
孩子玩粘土,事前(不是当天)约定只能在小桌子上玩。我去厨房收拾。5分钟后回房间,看到地毯上到处都是黑色粘土,顿时火气上涌,心里几个声音同时响起:这可怎么弄干净?又得花费时间收拾烂摊子。不花时间陪你玩,却不得不花时间干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太沮丧了!我该怎么办?朝他吼一顿有用吗?跟他念叨我很生气有用吗?跟他说我不想浪费时间做这种收拾烂摊子的事情,你明知道不能弄到地上,妈妈会生气,为什么还这么干有用吗?
我应该如何有效处理这件事情?想起昨晚看到任何孩子的不良行为背后,大人也要担负一半的责任。如果我不放任他自己这么玩,事情也就不会发生了。我让自己保持冷静,试图寻找孩子这种行为背后的感受。
于是在表达完我很生气后,我没有不停地念叨,而是询问他:”瑞琦把粘土弄得满地都是,是不是为了引起妈妈的关注,想要妈妈陪你一起玩?”
他点点头,说:“是的”。
听到肯定答复,我的火气已经熄灭了三分,接着说:“如果你要妈妈陪你一起玩,有没有更好的方式呢?比如去厨房问问妈妈:你能陪我一起玩吗?那妈妈就会过来陪你玩啦。即使不能马上来,也会尽快放下手上的活过来的。下次知道怎么做了吗?想要妈妈陪玩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孩子点头,说好的。
我一边收拾一边接着说:“今天的粘土收拾很麻烦,妈妈自己来,就不用你帮忙了。宝宝你看,妈妈今天虽然很生气,却没有发脾气,妈妈保持了冷静。你能不能给妈妈点个赞?”
“好啊!”孩子高兴的说,然后伸出大拇指,按在我的额头上点了一个赞!又加了一个吻,完成了我们之间的点赞仪式。
案例2、睡前争斗——使用错误方法,未能赢得孩子,以此为戒
今晚饭后该换睡衣,刷牙时,孩子一直玩他的乐高,拿到床上去玩。对爸爸妈妈的提醒充耳不闻,毫不回应。
我一连犯了三个错误。
我在给洗完澡的妹妹穿睡衣,一边问他要不要比赛?很多时候他会很开心的配合,然而今天他不为所动。
我继续,试图让他去换衣服,却没有给他提供两个选择,此乃一错。他开始要求我给他换衣服。我的原则是他自己会做的事情,我就不再帮他做。所以我开始各种拒绝,陷入了跟他的争斗中。我说你自己会做的事情,却要妈妈代劳,你要妈妈帮到几岁呢?妈妈帮你穿,你自己穿衣服的技能就越来越退化了。你曾为自己能穿衣服多么自豪呀。你应该多多练习,才能越来越快。就穿衣服来说,我要给妹妹穿,自己穿,还要给你穿,花那么多时间,我就没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了,妈妈也需要有自己的生活。(回顾起来,这两点我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说出口的,甚至以前都从来没这样说过,不仅逻辑有问题,也带给他很不好的感觉,第一点让他觉得他能力会变弱,第二点让他觉得妈妈没时间给他,都很让他受伤)此乃二错。
我出去稍微冷静了一下(但是时间不够充分),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换睡衣两分钟,刷牙两分钟,然后你有15分钟的睡前故事时间,如果20分钟后,你还是没换衣服刷牙,你的睡前故事时间就用完了,今晚就没有故事了。”我以为我在明确告诉他逻辑后果,结果却很容易被理解成威胁和惩罚。他哭闹的更凶,一直要求我给他换睡衣,我追问他为什么,他说不想自己换,只要我换。最后还是我妥协,在他的哭闹下帮他穿了睡衣。
之后该去刷牙又开始撒欢儿的闹,不配合。我的情绪还没转过弯来,这下更火了。开始说不刷牙就要花钱看牙医,不刷牙就没有零食吃...等等,完全忘了策略。然后告诉他我带妹妹去睡觉,让他自己看着办。最后他要求我给他刷牙,还比较配合。但我一点赢得孩子的感觉都没有。
先生给孩子讲故事时,他坚持只讲一个故事,因为时间不够了。我开始复盘刚才发生的事情,猛然想起孩子睡前的争斗,是因为他们能感觉到父母急于摆脱他们,他们的归属感受挫。如果这时候我愿意花时间坐下来,全心全意享受陪伴他几分钟,他就能体验到归属感。如果我让他选择多玩2分钟再换睡衣还是3分钟后再换,多半事情就解决了。或者我可以建议给他讲一个故事,然后他再去换睡衣刷牙,而不是威胁他当心逻辑后果,抱怨自己没有时间过自己的生活,甚至阴性惩罚剥夺他的睡前故事,就不会雪上加霜,引起他更强烈的哭闹和拖延。他肯定会在一个故事后就开心的换睡衣刷牙的。
以此为戒,下次睡前要用100%的享受陪伴来给孩子归属感,从而让他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