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儿科医生健康公开课》。
眼睛红红,不要擅自用眼药水
结膜炎在儿童中发病很常见,如果发现孩子的白眼球部分和下眼皮里面红红的,有充血的表现,眼睛有痛痒的感觉,伴随流泪和有分泌物,他很可能得了结膜炎。
结膜炎就是我们常说的红眼病,多数由细菌感染引起,但也可能由其他原因引起,如化学刺激物、过敏反应或其他眼部疾病。
医生诊断后再用药
引起结膜炎的原因有多种,一般感染性结膜炎持续七到十天,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结膜炎,较难判断,需要用抗生素眼药水、眼药膏,其他原因引起的结膜炎不需要用抗生素眼药水。
正确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
警惕总是泪汪汪的眼睛
刚出生的宝宝哭时是没有眼泪的,到将近一个月时才开始产生眼泪,眼泪通过鼻泪管排出,这就是为什么宝宝哭时会有鼻涕流出的原因,但鼻泪管在出生的时候很细很容易堵塞,大约每100个新生儿中就有两个鼻泪管会发生堵塞,眼泪不能正常排出时就会出现一天到晚泪汪汪的样子。
鼻泪管堵塞有哪些症状呢?
鼻泪管堵塞采用抗生素治疗
大多数堵塞的泪囊管不需要治疗,在孩子一岁左右会自然缓解。
鼻泪管按摩法:
按摩的目的是将鼻泪管里的分泌物挤出,按摩可以用棉棒或手指进行,要小心轻柔,从眼睛的内眼角向上按压,一天做两次即可。
宝宝感冒时,由于鼻塞流鼻涕,也经常会堵塞鼻泪管,引起相似的症状,除了之前提到的按摩,滴眼药水等护理外,还要保持鼻腔通畅,可以用生理盐水喷鼻。
看不清,看不清一近视眼
近视眼是眼睛的聚焦出现了问题,由于在视网膜之前集合成焦点,导致视网膜上形成了不清楚的像,因此看远处的事物看不清楚,远视力降低,但近视力尚正常,也就是说近视眼只能看近,不能看远。青少年学生近视比例不断提高,提醒家长要更加关注孩子的用眼习惯。
可能出现近视问题了
看不清远处的事物;经常出现头痛;不停的揉眼睛;斜着眼睛视物;不明原因地看不清黑板。
近视眼一定要佩戴眼镜吗
鉴于中国儿童近视发生率之高为全球之最,我们建议学龄儿童最少每年进行一次眼科检查。对于近视严重或者进展迅速的孩子,检查周期还应缩短到每半年或者每三个月一次。
什么时候需要进行视力检查?
视力检查能及时发现视力问题,一般在儿童每次的健康体检时都要进行。
爸爸妈妈近视,孩子一定会近视吗?
妈妈问:我家孩子三岁,能给他看电视、看ipad吗?
傅医生答:可以。电视、电脑、ipad等电子产品作为新型媒体和教育工具,已经是现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完全摒弃这些教育工具,没有必要而且也不太容易。家长们注意控制好使用时间,每天不超过15到20分钟。
孩子爱揪耳朵,可能是中耳炎
幼儿感冒后很容易发生耳部感染,因为咽鼓管连接着耳和咽喉,宝宝的咽鼓管非常狭窄,感冒后很容易堵塞而发炎,产生的液体积聚在骨膜后可引起细菌繁殖。中耳炎的高发年龄在六个月到两岁,一般感冒第三天前后是中耳炎的高发时期。
揪耳朵伴有发热要就医
耳朵内部的感染医学上叫中耳炎,症状包括:
揪拽耳朵,听力受损。
孩子特别容易在平躺或喂奶时哭闹,食欲减退。
发热,烦躁易怒,头痛。
有液体(清亮的、黄色的脓或血水)从耳朵里流出来并伴有一些恶臭味。
出现以上问题,一定要及时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
改变不良习惯
避免孩子吸二手烟,身处吸烟的环境会让孩子容易患病,中耳炎也不例外。按时接种疫苗,除了可以预防肺炎、脑炎等疾病,也可以减少中耳炎的发生,特别是肺炎疫苗和流感疫苗。
在宝宝一岁前坚持母乳喂养,并注意喂养姿势,母乳中的很多成分可以增强孩子的免疫力,减少病毒和细菌感染的机会;勤洗手可以预防病菌感染。但一岁后仍然用安抚奶嘴可能会增加患中耳炎的机会。
请温柔地清理宝宝的耳朵
宝宝柔弱的耳朵不需要经常清理,只有在耳垢过多,可能堵塞耳道或变干变硬不能自行排出的时候,才需要清理。
中耳炎治疗不一定依赖抗生素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儿童患中耳炎后不给予抗生素治疗同给予抗生素治疗一样,大约十天痊愈,所以越来越多的儿科医生选择不依赖抗生素治疗中耳炎。
但对婴儿、免疫力差或严重的中耳炎患者还是要用抗生素治疗。
冰敷可止痛
解热镇痛药物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或布洛芬(美林)可以退热和缓解耳痛。用冰袋或冷的湿毛巾敷在耳廓上大约20分钟,可以在止痛药起效前起到很好的止痛效果,但有的孩子会感觉热敷更舒服些,所以要因人而异。
牙是健康之门,别让龋齿有机可乘
碰到牙医同事,她会跟我说这样一些病例:一个满嘴"豆豉牙"龋齿的小男孩刚坐上诊疗椅,就哇哇哭叫,医生好不容易才完成部分治疗;一个12岁的小学生,因为牙齿排列不整,在妈妈几个月的威逼利诱下才肯来看牙医。结果,医生发现他不仅牙齿排列不整,还有好几颗牙齿损坏严重⋯⋯
如果孩子出现恒牙松动,请及时就医;恒牙掉落的话一定要用自来水清洗,不要碰到牙根,马上放在牛奶里,尽快带着孩子去医院那里重新种植牙齿。
哪里来的龋齿?
一方面,宝宝口腔内不洁净,大量的食物残渣存留在齿缝间和沟裂中,细菌滋生,产生牙菌斑,或宝宝食物中含糖量过高,在口腔内形成大量的乳酸,逐渐破坏牙齿结构,发生龋齿。
另一方面,宝宝营养不良,或有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等病症,造成宝宝牙齿缺乏钙质,被口腔内乳酸侵蚀也会形成龋齿。
乳牙迟早会脱落,不需要额外护理?
不少家长认为,乳牙迟早是要换的,所以宝宝有龋齿也无所谓。实际上,乳牙龋齿如果不治疗,会有许多危害。⋯⋯
所以日常的口腔保健应在出牙前就开始,用一小块潮湿的纱布轻轻擦拭牙龈,另外,不要让宝宝含着奶瓶睡。
两到三岁孩子学会刷牙且不会吞咽牙膏时,每次用约黄豆大小含氟的牙膏来刷牙。
出牙之前就做口腔护理,
在宝宝出牙之前,妈妈就要为宝宝做口腔护理。早晨及晚上临睡前,在食指上缠上干净的纱布,蘸清水清洁牙齿及牙龈,有利于保持乳牙清洁,按摩牙龈也可促进牙齿萌出。
一岁半至三岁养成刷牙习惯
三到六岁独立刷牙
根据《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建议,婴幼儿在第一颗乳牙萌出后六个月内,由家长带去医院检查牙齿,此后每半年一次。
三岁以后的宝宝有很强的模仿性,可以通过给宝宝看类似的绘本、动画,帮助宝宝培养刷牙的习惯。
睡觉经常打呼噜,要检查扁桃体和腺样体。
引起宝宝打呼噜的原因,除了感冒、肥胖、睡姿不正确之外,扁桃体肿大和腺样体肥大也是重要原因。
了解扁桃体和腺样体
扁桃体是位于咽喉的一对扁卵圆形的粉红色的组织,腺样体是和扁桃体很相似的组织,位于悬雍垂上面鼻子后面,他们都是人体防御感染的免疫器官。
家长对扁桃体比较了解,孩子发热时,有经验的父母会先检查扁桃体是否红肿。
腺样体肥大的典型症状
多数时间用嘴呼吸而不是用鼻子呼吸。
说话时因为鼻塞发鼻音。
白天呼吸时不通畅,呼吸时常有响声。
晚上睡觉时打呼噜。
扁桃体和腺样体同时肿大的情况
夜间睡眠打鼾期间会有短暂的呼吸暂停或突然出现很大声的呼吸,即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憋气或喘大气;吞咽食物困难,特别是吞咽固体食物时;在没有扁桃体急性炎症时,仍然出现持续的声音嘶哑。
宝宝睡觉打呼噜分为连续性的和非连续性的,如果孩子翻个身便不再打呼噜,则属于非连续性的,是正常现象。
反复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需要手术摘除吗?
打呼噜危害大,确定病因最重要
打呼噜会使孩子睡眠质量下降,生长缓慢,影响骨骼发育,还会影响学习能力,对孩子的危害要比成人大。
夜里哭醒说腿疼,可能是生长痛
在门诊,儿科医生经常会碰到父母带孩子看腿疼,小孩表现为夜间无缘无故的喊腿疼,而且常常痛醒,至第二天清晨,症状又消失,做检查各项指标也都正常。
对于三到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查体后没有发现任何检查异常和病理特征,很有可能是孩子出现了生长痛。
容易吓到父母的疼痛
在临床实践中,三到六岁及八到12岁的孩子发生生长痛的情况较多见,其中尤以三到六岁居多。但其他年龄段的孩子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生长痛。
春天最容易出现生长痛?
虽然春天是公认的长个子的季节,但生长痛却与季节性无关。
孩子夜间痛醒时,父母可用热毛巾对疼痛部位进行按摩或热敷,主要是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按摩时一定要注意力度,让孩子在温柔的抚摸下安静入睡。
不需要治疗,提醒孩子适当休息
生长痛属于肌肉性疼痛,一般不需要治疗。引起生长痛的原因并不清楚,专家认为骨骼生长不是原因,因为即使在青春期生长高峰时,生长也是平缓的,不至于引起疼痛。
生长痛常在剧烈运动后出现,运动时不会觉得疼,肌肉放松下来之后才会出现疼痛。
什么样的生长痛要看医生?
严重的疼痛。
肢体肿胀通过积极的措施(包括休息、冷敷、抬高肢体等)没有减轻或在24小时后加重。
伴有发热。
在痛处的肌肉摸到肿块。
出现跛行。
疼痛的肢体皮肤发红,皮温增高。
尿色变深,特别是运动后出现。
皮肤上多出来的小东西一疣
宝宝皮肤上突然凸起了些硬硬的小斑点,检查后说是病毒感染所致的寻常疣,俗称瘊子,它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疣通过密切的身体接触传播,病毒通过破损的皮肤进入,常发生在学龄期儿童,很少见于两岁以下儿童。
预防传染性软疣最好的方法就是:避免孩子与患传染性软疣的孩子或成人发生皮肤与皮肤的直接接触。
寻常疣会出现在身体任何部位?
药物治疗需要数月?
多数疣在一到两年内自然消退,或经治疗后去除,越早治疗越容易彻底去除。
成群出现的传染性软疣
独一无二的记号一胎记
宝宝的胎记是指宝宝皮肤上那些黑色、青色或者是红色的小记号,胎记一般在宝宝小屁屁上最常见,也有些会被贴在宝宝腰部、前胸或后背上甚至是脸上。
这些小记号的学名叫色素痣,大多数情况下它对宝宝是零威胁的,所以不需要做胎记去除,只有少数一些可能会伤害宝宝。
先天性色素痣
红胎记
还被称为葡萄酒斑,是一个或数个暗红色或青红色斑片,边缘不平整,不高出皮面,面部或肢体处多见(通常只长在身体的一侧),鲜红斑痣不会随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可随人体长大而增大,多对身体无害。
扁平血管瘤(毛细血管扩张斑)
冷静应对噎食、气管异物
食物的通道叫食道,空气的通道叫气管,两者共用喉咙这一段,然后各行其道,为了防止食物误入气管,我们进食时,气管是关闭的,这样食物就会乖乖进入食道而不跑偏,可有时候,尤其是大笑、大声说话的时候,气管不能及时关闭,就会有食物误入气管的危险。
宝宝在吃东西的时候特别容易发生呛堵、噎食,但他们还是喜欢把东西放进嘴里。
从源头预防噎食
从噎食到引起窒息,常常只有短短数分钟的时间,情况十分紧急,对家长的冷静处理能力和急救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所以要避免这种悲剧的发生就要从源头上预防噎食的发生。
一到四岁的宝宝不善于咀嚼,吃东西往往是吞下去的,以下这些食物对宝宝是非常危险的。
小而硬的东西:小玩具或玩具零件、糖果、纽扣、果核或坚果类的食物都有可能使宝宝噎住,像花生、瓜子、豆子、荔枝、龙眼、葡萄、果冻等体积比较小的食物也很容易噎到孩子。
软而粘的东西:汤圆、年糕、口香糖、巧克力等粘性比较强的食物也容易引起噎食,甚至面包对孩子来说都是危险的。
孩子在吃东西的时候家长不要让孩子边吃边闹边说笑,也不要在小孩吃东西时吓唬他们。孩子哭闹时也不要喂饭、喂药,此时喂东西很容易导致食物误入气管。
冷静才能救命
当你的宝宝出现以下的症状,说明出现了噎食或有异物进入了气管,要马上送医。
宝宝吃东西时突然不说话,脸上出现痛苦的表情。
宝宝用手按住颈部或胸前,并用手抠口腔。
如为气管阻塞,宝宝可能会出现剧烈咳嗽。
宝宝面色发紫、双眼直瞪、双手乱抓或抽搐。
当宝宝发生窒息时,很多家长就非常紧张,甚至不知所措,从而错过了最佳的急救时间。
海姆立克急救法
遇到异物哽塞时,掌握海姆立克法,简单说是做压肚子动作,腹腔和胸腔间有横隔膜,压肚子能提高腹部压力,横膈膜向上挤压,从而挤压胸腔,排出异物。
具体步骤
站在或跪在孩子身后,使孩子稍向前倾;双臂环绕孩子腰部,一手握拳,将握拳的拇指侧抵住孩子肚脐以上、胸骨以下的腹部正中线上,另一手包住拳头,双臂用力收紧,瞬间往内往上挤按,连续多次,直至异物排除。
海姆立克急救法不适用于一岁以下或已经失去反应的孩子,一岁以内的孩子发生异物误吸时应采用拍背压胸急救法。
拍背压胸急救法
先拍背,将幼儿的身体伏在急救者的前臂上,头部朝下,急救者用手支撑婴儿的头部及颈部,用另一只手的掌根拍击婴儿背部和肩胛骨之间的区域,连续五次,大约一秒一次。如果拍背五次仍然不能将阻塞物排出,就开始压胸法急救。
妈妈问:宝宝噎住了,家长能急忙拍打孩子的背部或直接把手伸入喉咙取物吗?
傅医生答:不可以!这种传统的急救方法不仅无效,剧烈的拍打和不得法地深入喉咙探取食物,还会让异物更深入呼吸道,弄巧成拙,贻误最佳急救时间。
遭遇意外烫伤,四步急救做到位
其实在各种意外伤害中,宝宝烫伤的比例很大,意外烫伤甚至是零到14岁城市儿童在家中发生意外伤害的首要原因。
宝宝会爬会走以后,开始对任何事物都抱着高度的好奇心,但这个时候的宝宝没有安全意识,容易引发烫伤。
烫伤急救四步骤
如果家长急救措施到位,会让宝宝留下伤痕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也会减轻宝宝的疼痛。
1,立即用冷水(水龙头的自来水即可)冲十到15分钟,或直接往烧伤处浇冷水,持续十到15分钟,以减轻水肿和疼痛。
2,轻轻地脱去宝宝被热水、热汤等浸透的衣服,或是用剪刀剪开覆盖在烫伤处的衣服、鞋袜等。
3,冲洗之后涂抹烫伤膏,可用磺胺嘧啶银等烧伤膏,不可随便涂抹其他东西,以免造成感染。
4,如果伤面上出现小水疱,不要把水疱弄破,以免造成感染;如果水泡较大或水泡已破,最好到医院进行消毒处理。
警惕家里的烫伤隐患
洗澡水:
热汤热水:
吃饭时,把热汤、热粥、热菜放在宝宝够不到的地方,桌上最好不铺桌布,以防宝宝不小心拉动桌布,将桌上的热食倒在身上。热水壶等应放在宝宝碰不到的地方,厨房门要关好,以防宝宝溜进厨房,碰到热锅造成烫伤。
动物咬伤,清洁伤口防感染
许多家庭都有宠物,虽然宠物看起来都很可爱,但有时玩得过头了,宠物的利牙还是会伤到小主人的,常见的宠物是狗和猫,被狗咬伤最担心的就是感染狂犬病。
别看猫每天都会把自己舔的很干净,但实际上被它们咬伤,很容易被感染,而且猫的牙齿和爪子更加锋利,咬的伤口更深。
如果是被高度怀疑有狂犬病的动物咬伤,要立即去医院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狂犬病疫苗。
局部伤口处理越早越好
就诊时,只要伤口未愈合就应按以下步骤进行伤口处理:
一,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二彻底冲洗后用2%-3%的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消毒。
⋯⋯
孩子与动物的交友原则
无论如何,要跟小动物保持距离,最亲密的接触只能用手轻抚干净的宠物。绝对不能让孩子与动物拥抱、被宠物舔脸、与宠物同睡。
告诉孩子,不要把脸靠近宠物,不要随意靠近陌生的动物,不要拉扯它们的尾巴,不要随意将手指伸进宠物笼中,不要接触攻击性较强的宠物。
善待动物,不要随意用棍棒打宠物、追赶宠物,特别是怀孕或刚生完小宝贝的动物,那样会导致它攻击性动作的爆发。
跌倒伤,乱动不如一静
妈妈们最伤心难过的是,就算尽心尽力,无微不至的保护自己的孩子,还是很难完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跌倒、撞伤甚至骨折都是在孩子身上很常见的意外伤害。
小家伙越来越活泼好动,可能会从床、餐椅、沙发、楼梯等地方摔下来,在这种情况下,爸妈该掌握一些急救处理方法了!
宝宝一旦出现跌倒、摔倒等情况,给家长一个忠告:一定要冷静!观察三到五秒钟,再决定是否要扶起还是原地处理。
宝宝跌伤了,别急着揉搓
可把冰块装入袋子用毛巾包好,冰敷局部可止血止痛,切忌热敷!因为热敷会引起局部组织温度升高,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青紫加重,所以热敷需72小时以后进行。
如表皮擦破时,可用干净毛巾擦干净伤口及周围,然后涂上碘酊。
头部着地后的判断至关重要
宝宝跌伤时,若是头部着地,即使当时无任何症状,也要让宝宝休息,观察48小时无症状才算安全。
宝宝的精神状态:
如宝宝出现精神不振,反应迟钝,或烦躁不安,丧失意识需立即就医。
是否有呕吐症状:
如果是哭闹引起的呕吐,不伴有精神意识的改变,不用过度担心。如果是频繁的喷射性呕吐,则可能发生了颅内出血、颅内高压等脑实质损伤,需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
是否有剧烈的头痛:
婴幼儿不会表述疼痛,可能表现为哭闹、烦躁、易激怒;大一点的孩子会说自己头疼,头晕,持续不缓解。如果头痛严重就应该立即就医。
怀疑骨折,易静不易动
如果孩子出现明显的肢体活动障碍及疼痛,应警惕有无四肢骨折、脱臼,最好及时送医院检查。
跌倒、车祸都可能发生骨折,如果没有外伤却感到激烈疼痛,局部变形,不能活动,很可能就是骨折。
怀疑骨折时怎么办?
如果有下列情况,要先送医院急救治疗。
孩子痛哭表现出剧痛感觉。
患部突起,形状改变。
某些部位好像不能动。
内出血引起肿胀,肿的发紫。
急救处理
固定:
进行冷敷:
不必免强伸直:
如伤及胸、腹、腰时,要检查局部有无膨隆,如孩子描述肚子痛或小便带血,则很可能伤及了内脏器官,去立即送往医院。
凶险溺水,预防胜于补救
游泳是消暑的好办法,但若缺乏家长或成人陪同者的良好监护,游泳对孩子来说常会变成一件危险的事。
溺水作为全球死亡的病因排名,在五岁以下儿童占第11位,在五到14岁儿童占第四位。
宝宝在浴缸里洗澡,或在水池、游泳池、浅水沟等地方时,家长一定不能离开或去照看另外的孩子,一刻也不行。
真正的溺水并不像你想的那样
很多时候孩子正在溺水的危险中挣扎难以呼吸,大人就在一旁却浑然不知。
头浸在水里,嘴在水平面上。
眼睛空洞,眼神散乱。
换气慌乱,断断续续。
尝试翻转身体。
如果你发现泳池中的孩子出现上述任何其中一种迹象,请立即前去查看,如果是危险情况,立即呼叫救生员做专业急救。
孩子在家中都可能发生溺水
对于四岁以下的婴幼儿来说,还有个特别值得大家警惕的溺水高发区一家里。
溺水不仅在超过孩子身高的地方才会发生,五厘米深的水都可能让孩子溺水!
马桶用完要时刻记住盖上盖。
水桶储水后记得加上盖子或者不用桶出盛水。
在给孩子洗完澡之后,立刻把洗澡水倒掉。
假如发现孩子在水槽边玩水,要立刻抱开,并好好教育。
急救黄金四分钟
一般溺水两分钟意识就会丧失,四到六分钟后身体尤其是大脑会遭受不可逆的伤害,仅仅几分钟,一条鲜活的生命就可能会离我们而去。
人工呼吸操作方法
一,跪着孩子的肩侧,撬开口腔,清理口腔异物、泥沙及污物。
二,在保持患儿仰头抬颏前提下,一手捏紧孩子的鼻孔,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孩子口内吹气(婴幼儿可对着口鼻),然后放松鼻孔(或口唇),照此每五秒钟反复一次,直到其恢复自主呼吸或专业抢救人员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