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质之论
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
传统中最正确的答案,便是“读书明理”四个字。明理,是先要明白做人的道理。如果要问中华民族、中国人素来的教育目的是什么?
让我们再重复一句:
是为了“做人”,
而不是为了“生活”。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一阴一阳谓之道,
道心在悟,道心在微,道心在危!
道指道義,德指品德,德之所在,天下贵之!
天地中万物,人伦中万事,以俗眼看纷纷各异,用道(阴阳)眼观是常,何须分别得失,得失与荣枯,有时犹若无,功名因际遇,学问在工夫,纵览天阶杳,横看世道污,本人生性怪,就是不胡图。人世间信仰百态,儒、释、道三教合一。
总而言之性格造就人的命运。
君子守三戒,佛门静六根,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行,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欲除烦恼先忘我,各有因缘莫羡人。善恶无门唯人自招。佛学为什么讲无常?因
为世界上的事没有永恒的。
人的欲望,永远贪求永恒,想永远保持存在,那是永远不可能的,那是笨蛋,是看不清楚的人搞的。所以佛告诉你,积聚必有消散,崇高必有堕落,合会终须别离……那是必然的道理,这是大原则。
引用《掌中诀》一段文字:“迦叶佛说:“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自净其实我意,是诸佛教,佛教与佛有区别,佛是一种凝聚力,佛法无边。佛是一种学问。看弥勒佛也不错,善哉复善哉,无顾亦无灾,肚大能容,物囊宽不聚财,凡尘红滚滚,智网暗恢恢,笑看人间事,眼唇都不开。明人无须言,迷人说不明,言词少则贵,一笑天下平。以静制动,动则一无是处,处处无事处处事。心灵物也,心性不异,即性即心,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高深莫测。天上的鸟,水里的鱼,高可射,低可钓,万丈深渊终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量量同字不同音也不同义。量(粮)是你跟它走,量(亮)是它跟你走。”
善哉复善哉,无顾亦无灾,肚大能容物,囊宽不聚财,凡尘红滚滚,智网暗恢恢,笑看人间事,眼唇都不开。
道家讲的是处世,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所以才‘无为而不为。
佛家讲的'是出世,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因此才要证菩提道。
儒家讲的是入世,规即是矩,矩即是规,做人入世要懂规规,没有规矩就没有方圆。
道即理,理即道,道理,理道,颠倒颠,才通仙。一而三动之,三五之道,而生理〈万物),三五之道静之,而归于一〈道)。所以。
天地阴阳之道,是阳为生,而阴为长。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戊已才是真阴阳。
不知戊己者,不懂阴阳也。
一阴一阳谓之道,万物皆有道亦有灵性!
《掌中诀》记:“万物生于水又化于水”。
坎者水也,坎纳戊,离者火也,离纳己,水火既济,火水未济。
戊己者土也,戊纳水于北,离纳火于南,对立统一,水火交融得出正果即人,人即是道,天道,人道,地道。
俗话说:做人要地道,要真善美。
什么是真善美?
真,真诚,以诚待人是最基本的善,道德,遵守法规,做个文明的人,
而美则是更高层次的,向上求知最根本;人往高处走,无私奉爱人最美,真、善、美之间的和谐统一是人们所向往的理想境界,真像征知识与理性,而善代表道德,美是更高的层次,
一个人只有拥有真与善,他才能被称作美,美,是内涵美,当你做到了真与善的时候,自然就体现出美,至真至善至美 ,就是完美的意思,常言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善待他人,使心中得到净化,
净化人心是教育之根本目标,
变化气质是读书的最大受用,
大业惟修德,
敦伦在读书。
将自己的快乐分享给别人,也就得到了两份快乐的机会,因为幸福是会传递的。
求真务实,多为人谋,道心在悟,道心在微,道心在危。
毛主席说:“人间正道是沧桑”。
他还说:“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群经之首,《易经》中悟。
《易经》是中国上古第一天书。
单是书名就很神秘,千年来,人们对“易”这个字进行了很多解释。
其中汉代学者郑玄的解释颇为透辟,他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易简,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
变易、不易、简易,这三个内涵确实概括了《易经》的伟大精神。
变易:变动不居,周流六虚
《周易》上告诉我们,“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相推而变化生”,万事万物总是处在永恒的变化之中。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易道讲求的就是变化,永远处在变化之中,四方上下周流无碍,不停留在某一点上。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变化,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所以,“变”是《易经》的精髓和灵魂。整个《易经》说的就是“变”。高等智慧的人,不但知变,而且能适应这个变。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是我们保持活力和生机,不断进取的第一法门。汉代智圣东方朔曾经告诫儿子说,与物变化,随时之宜,无有常家。意思就是要随时准备应对外界的变化,如此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不易:万变不离其宗
老子说:“不知常,妄作,凶。”(《道德经》)一个人不知道常规,就开始乱变,最后结果只有一个字——凶。人一味乱变,变到最后,自己连立锥之地都没有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
世界上唯有善心不能变。一个人心怀善念不能变,对父母的孝心不能变,对朋友的真诚不能变,坚守原则不堕落的心不能变。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简易:大道至简,以简驭繁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经》用64卦384爻,囊括了天地变化之道,人生之至理,正是因为做到了以简驭繁。
大道至简,大道是极其简单的,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
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我们一旦掌握这个大道,也就必然能做到以简驭繁。
《道德经》上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人生需要上进、需要做加法,但更重要的是学会做减法。
简单比复杂更难。很多人都善于把事情做得复杂,而只有少数成功者才能把事情做得简单。简单就是抓住重点,抓住根本和关键,提纲挈领,以简驭繁。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懂得简单过生活的人,才能品味到生活的本真味道。一阴一阳之谓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地、人,合为“三才”。天主气。天数乃大势,气数应之。地主精。精血为体,依托魂灵。人主神。神、形相倚,心、性相果。
天地人三才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三才最早出自:《易经》
“太极”为气,是分清、浊,谓“两仪”。
盘古开鸿蒙,清气上而衍周天,浊气沉而化大地。然,混沌无极,上下无度、八方不存,清气之谓“上”者,概以沉积之大地居中,延展两极。故,天地之形,恰如葫芦,地居中颈。
清气有太阳者、变阳者,浊气有变阴者、太阴者,是为“四象”。
太阳,八卦论为乾、兑,应之天、泽。
地之顶,有九重天;地之底,有十八泽。
变阳,八卦论为震、离,应之雷,火。
九天之上有神雷;十八泽之中出阴火。
变阴,八卦论为巽、坎,应之风、水。
衍化、孕育生灵。
太阴,八卦论为坤、艮,应之地、山。
承载世间万象、沧海桑田。
阴居中,阳处两极。
地居中,以之为基,视周天星辰流转、十八泽深渊翻腾,故曰:地静,天动。
静为方,动为圆,所谓“天圆地方”。
生灵出乎“浊”,演人教大兴,顶天立地、翻滚红尘、沉迷六欲、执着七情、体味百态,演大千世界繁华盛景、光怪陆离,正合造化之妙,有后天之功。
《六祖坛经》云:迷则师渡,悟则自渡。
妃子笑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