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在路边摊偶得一本华侨出版社精编版资治通鉴。自那时起每年暑假在家都会翻阅部分,因为不是全册,开篇并不是讲的三皇五帝夏商周,而是以代表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折,以及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三家分晋讲起。
晋末年晋公室与韩、赵、魏、范中行、智氏六卿争权,六卿胜,取消奴隶制度的劳役剥削制度。几年后韩、赵、魏、智联盟又消灭了范、中行二氏,最后以一家独大的智氏频繁试图吞并另三家最终被他们联合解体为终。
每每读到这个章节,印象最深的就是当初智氏家主选拔接班人这段,以及最后司马光做的关于智氏灭亡的总结。
那个发动吞并韩赵魏的智氏家主智伯瑶被上一任家主选中的过程有段话尤为精彩。原文在此不再累述。大意是智伯瑶其父智宣子很喜欢他,想让他做接班人。参考他族人智果的意见。结果智果却说选瑶不如选宵(宵乃瑶之兄也),原因是伯瑶有超出常人的五大优点,却也有一个致命的缺点。比如他身材魁梧面容姣好,擅长骑射,其他方面技艺也很优秀,口才文采俱佳,并且刚毅果敢。他有如此多的优点唯独没有仁德之心。智果担心一旦它成为家主,用他那五大贤能去做不仁不义之事,将没有人能阻止的了他。结果智宣子主意已定。智果作为智氏旁枝,为了使家人免受祸害自请改为他姓,从此与智氏再无瓜葛。
每每读到此,都为智果的识人之术,思虑之远所深深折服。
而关于智伯瑶当上家主之后辱韩相段规,向韩魏赵区地等等一系列目中无人,锋芒毕露,一心想要吞并韩赵魏的种种行为。估计大家都耳熟能详。最后韩赵魏联合灭智,智氏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司马光以此为例论德与才。原文如下: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胜德也。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矫揉,不羽括,则不能以入坚;棠溪之金,天下之利也,然而不熔范,不砥砺,则不能以击强。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之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此段话中尤以“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为论点。并且阐述取人之术德才兼备者一等,有德无才次之,有才无德最末。譬如文中说的德才兼备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为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真真是精辟!精辟!
而反观教育后代,也真真是明白了那句立德树人的重量!
最后也再次叹服于智果当时放弃作为一家独大的智氏族人种种优待,决然带着家人舍弃荣华富贵,远走他乡的那份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