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骑车上班,绿色出行。我为共享单车代言。”一大早小A就更新了自己的朋友圈。
看到小A的这条更新,我点开他头像,找他私聊。
“平时路程大于一公里就要开车的人怎么突然要骑车了,是不是长胖要开始减肥了。”
“哪有。要不是因为工资不够油钱,我才不会大热天的骑车上班。”紧接着他又回,“今年我在的行业前景不明朗,工资大跳水,真是感觉快要疯了。薪水降了不说,三天两天的还要应付各种检查,钱少事多,真是分分钟想撂挑子不干。”
“那你最好抓紧时间,重新进行职业规划,另谋出路。省的夜长梦多。”
"自己现在年龄跟刚毕业的大学生比没有优势。工作经验也因自己从事的岗位性质也没啥含金量。万一跳出去后的工资还不如现在,到时他只会比现在过得更差。"
上周末早晨我看到小A的在许久没有过动态的扣扣空间里发了一条说说“失眠一宿,头重脚轻去加班。看来不光是得焦虑症,估计抑郁症也离我不远了。”
看到小A被工作这样折磨,我挺无奈。但似乎这又已经成为了一种许多年轻人不可避免的职场常态。
02
想起年少读书时,也曾彷徨焦虑过。但这往往是因为考前贪玩没有好好复习,担心考试成绩太差挨骂而引起。但凡考前做了充分准备,焦虑感几乎不存在。
这个时期的焦虑感存活时间短暂,且能有效避免的原因是奋斗目标性较强。只因只要稍作努力,所有的不确定性都会把控在可预测范围内,达成目标的程度也会随之降低,所以当时这点心理小波折并不会带给自己太大压力,更不会影响生活,甚至夜夜不眠不休的发愁。
参加工作后,多数人沦为了茫茫人海中不起眼的一份子。不仅是学生时代的棱角被多元的社会迅速打磨,生活的激情也早已被现实的残酷吞噬的所剩无几,更别再谈奋斗的目标了。就算是生活有了目标,也因为周围或大或小的事情所耽误,前怕狼后怕虎的左右摇摆。
东野奎吾在《变身》里说过,“低能无聊的人太多。说他们勤勉,不过是因为不会合理分配时间;说他们积极,不过是逃避其他困难工作而已。即便说工作只是生存手段,也没见他们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爱好或特长。我真是每天都在失望。低能无聊的人要是边不满边骂着自己的低能无聊却不愿做出任何改变,那就真是自寻烦恼、自掘坟墓了。”
拿这段话来概括小A的现状再合适不过。像小A这种一边厌弃工作造成的乏味,一边又惧怕改变带来的风险的人。只能自我矛盾,浪费时间。所以我以为只有这种无法清晰规划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才会焦虑。
03
没想到,前几天小C也找我倾诉她最近的烦恼了。
小C是我认识的姑娘里最为上进的一个。几乎每个早晨我都能看到她在朋友圈发的早餐照片。中西搭配,摆盘清奇。看照片就能想象出小C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姑娘。她不但会做饭,烤的西点味道也很正。除了喜欢做饭,小C还会画水彩,写书法。每天上班前要去健身房待两个小时。下班后她还去参加英语培训。周末还去参加各种公益活动。
小C是个爱折腾的姑娘,总是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像小C这样生活的特别充实的姑娘不应该焦虑才对。前几天找小C聊天说起了小A,小C却说其实她也很焦虑。我听完觉得很诧异。像小C这种把时间表排的这么满当的人不应该焦虑才对。
小C说自己的工作性质可替代性太大,自己没有核心竞争力,虽然现在工作算是得心应手,但随时有可能被工作能力更强的人挤下去。况且周围人都在抓住一切机会的丰富自己的知识系统,如果她不努力,总有一天会跟时代脱节。小C的担心也是很有道理。正是因为不满足于现有的,才有了这些无法避免的焦虑。
04
在《盛夏方程式》中有这么一段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不光只是坐到前排的问题,视线也有很大的关系。比方说,当车子行驶在弯道比较多的路上时,身体就会因为离心力的作用而向着外侧甩出去。这种时候,如果你的视线也跟着甩动的话,那么半规管的情报和视线情所就会变得不再一致,大脑也就会出现混乱。这样一来,人就会晕车如果果你把目光固定到车子前进的方向上去,那么就不容易出现这种症状了。那些会晕车的人在自己开车时没事,也是因为他们的目光一直都盯着前方。”
也就是说,要想摆脱焦虑,首先要做的就是先要给自己定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方向。有了方向,就好似无际大海上航行着的船有了舵手。有了舵手,迷失方向的可能性就会降低,焦虑感自然也会减轻。
其次,要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目标如果定的过低,太容易达到,虽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焦虑感,但也很容易让人放低对自己的要求。时间一长,不免会有松懈。满足感可能也会随之消失,焦虑感又会再次伺机而动,带来新一轮的身心折磨。焦虑感反复出现,恶性循环。目标如果定的太大,严重超出自己的能力范围。极容易让自己陷入使尽浑身解数又无法达到目标的挫败感中。顾此失彼,打击自信。焦虑只会不减反增。
就连罗斯福都曾再三告诫美国人:“要成大事,就得既有理想,又讲实际,不能走极端。”所以一定要把目标定在合理范围内。
不论在什么时候都不能关闭接收新知识的雷达。我确信柯维的一句话:“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具备良好的思考、学习、创造与适应能力——也就是才能,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及财富,不能代表经济独立。创造财富的能力才能真正可靠。”
练习写字使人心静,学习绘画能让人观察力更为敏锐。学习新技能的过程即是加强自己思考能力的过程。学习过程中的你可能已经在学习过程中不知不觉为自己的焦虑找到了宣泄的出口。
村上春树在《当我跑步时谈些什么》里说过,“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这样一种简素而规则的生活宣告开始。一日之中,身体机能最为活跃的时间因人而异,在我是清晨的几个小时。在这段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的时间或是用于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打理那些不需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时分便优哉游哉,不再继续工作。或是读书,或是听音乐,放松精神,尽量早点就寝。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不管再忙一定要养成规律运动的习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连一个健康的体魄都没有的话,还拿什么来对抗焦虑。运动不仅能让人身强体壮,而且在运动时,也将比别人多出更多思考人生的时间。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