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还是要有一些喜欢的事情做,比如唱歌,落寞的时候可以唱伤痛,比压抑在胸口吞吐不得容易;在快乐的时候也可以更添欢乐;不论低潮,悲愤,极乐,总是得有一个口子,你可以较为容易进入到自己的内心,攫出情绪的起因,跟自己对话,有时候也能帮助他人察觉,这样远比蜷缩一隅,自娱自乐,自我排遣还陷入更深难解的结要好得多,直接得多。
我曾听安妮宝贝说过“文字具备的仅仅是即刻的意义”,而我喜欢的事可能就是随笔写下这些即刻的文字,借以跟自己对话。写下它们的时候,它们是鲜活的,是赤裸裸的不加修饰的散发炽烈光芒的情绪,是辗转反侧苦求不得停停顿顿的迷惘,是沙漠的洲,深海的光,燃尽炭火中突然泵博而涌的一抹火花,当下它们对于我的意义是巨大的,写下它们的人是我,它们的受众也只会是我。然而过一些时候,它们名义上是我的,但已经成了别人的了,看过它们的人会跟我一样,在我曾经踌躇过的那块时光里踱着步子,感受那里的阴晴风雨,风花雪月,然后,终像是这匆匆的过路人,不能久坐停留,跟我一样,离开了那个地方,忘记了那里的风景,再次翻起,也没有了那时的味道。
2
这几天发现,打动人心,引起共鸣的事往往不是复杂而起伏跌宕的故事,简简单单的关于生活,关于人生,那些充满烟火味的琐事的叙述,勾勒也足以让人鼻酸。
今天学校晚会,一个简单的情景剧,大抵说的是大学时,几个爱好性格迥异的室友的大学生活,结婚,老去的情景,每个阶段都在意料之中,无新意可言,然而节目结束时,我四下观望,大家却深以为动,我直男癌的室友也佯装感动地哭泣来打趣,然我我愿意把他这种假装感动的行为做这样的理解,他也侦察到了其中的感动之处。
确实,大部分的人都已经或者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他们会上大学,会结婚生子,会老去,会重复地道离别和再聚首,相谈甚欢或形同陌路。
那么,面对这类故事,我们的情绪弦上的矜持为何屡屡败下阵来?我不清楚,科学家目前对大脑的了解研究的所有成果累计都还是冰山一角,我又如何给出合理的解释。
或许,只能是或许,在这个简单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我们过去的影子,那些性格迥异的人恰好是我们的缩影,是我们的写照,亦或是那些我们热切渴望想要成为或想得到的人,我们看着他们的故事,体会着自己的故事,这一路上,谁是没故事的人呢?
我们渴望将自己的故事说给他人听,但总觉的自己经历平平,能够提起的,那些起起落落算不得,幼稚的爱恨算不得,平凡的生活算不得。
但想不到的是,有一天,你加班回家,在末班地铁上,余光瞥到聊天软件给你推送的几年前的照片,那段记忆骤然汹涌席卷脑海,当那些平平凡凡的一幕幕景,一句句话,那似散未散,简简单单的过往在眼前像电影般播放时,你找不到暂停键,只有等它播放着。此刻,地铁上的行人或许波澜不惊,斜着头做自己的事情,可是他们不知道也察觉不到是,此时此刻你的内心正炽热地翻滚,眼眶里,眼泪也好似要决堤涌出。
写完这两段文字,23:42,洗澡,睡觉,舒服许多。
卷毛rabbit
2017 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