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私家地理》2014年8月刊]
逛开架式私家博物馆好像小时候跟着大人去别人家做客,心里装的是惊恐与敬畏。
米兰有四座曾是私人宅邸现对公众开放的私家博物馆,完好保存着19、20世纪四户爱艺术爱收藏的人家在这座城市的生活痕迹。虽然主人们都已不在人世,但曾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房屋和器物仍在无声诉说着这些人与这座城的故事。
四座私家博物馆虽风格迥异,但都闹中取静地藏在热门购物街区旁,不做广告也没有大招牌,就这么低调静候懂的人入,大多数时候参观者寥寥,这样的冷清倒也符合私家博物馆的气质。上了年纪的木地板随着脚步移动吱吱呀呀,让人不由得小心翼翼走路,不仅怕打扰了坐在一边气定神闲读书看报的爷爷奶奶看管员,更怕会不小心撞倒架子上那些年纪远比自己大的瓶瓶罐罐。
Poldi Pezzoli博物馆
四座博物馆都以曾经主人的姓氏命名,其中历史最悠久的Poldi Pezzoli博物馆早在1881年,即最后一任主人Gian Giacomo Poldi Pezzoli去世两年后便对外开放。一进门,右手边传来的潺潺水流声不免令人诧异,是的,楼梯转角处竟然有座迷你小喷泉:底座上吐着水的是张愁眉苦脸的老人面孔,顶着上方两尊欢天喜地的铜塑小天使,而小水池里还果真有几尾金鱼在游弋。在室内放置一个如此戏剧又浪漫的喷泉雕塑组合,可见Gian Giacomo的文艺气息和混搭功力,要知道当他1822 年出生于此时,这座祖传老宅可完全不是这个样子。一切都因幼年丧父的Gian Giacomo有位极其文艺的母亲,导致他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文艺男青年,尤其是在继承了若干财产与这座房子后,他更可以放手去收藏各种艺术及手工艺品,而当逐渐发现家宅与收藏品不够契合时,他索性找来室内设计师重新装修整座楼,根据藏品为每个房间分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装饰风格,把家打造成了一座仿古逼真的古典艺术乐园,成为了彼时米兰的热门社交地。
这么热闹了好多年,慷慨好客又没有子嗣的Gian Giacomo希望能把自己的家庭博物馆分享给更多人,遂立下遗愿让此私楼对外开放成为公共空间。可惜的是此楼在1943年米兰遭同盟国空袭时损毁严重,幸好藏品当时已被转移他处未受影响,但楼里大部分古典奢华美轮美奂的吊顶门框都只留在了黑白老照片里,只有带喷泉的巴洛克式楼梯和二层最尽头的金碧辉煌中世纪风格书房被完全修复成了原样。
Bagatti Valsecchi 博物馆
不过不用太过遗憾,若是钟意古典风格,距离Poldi Pezzoli博物馆500米不到还另有一座保存完好的文艺复兴风格私家博物馆:Bagatti Valsecchi(巴加蒂瓦尔塞基)博物馆。在Poldi Pezzoli博物馆于19世纪80年代对外开放后不久,Fausto和Giuseppe Bagatti Valsecchi两兄弟也开始了对自家老宅的翻修工程,虽然他俩学的是法律而非建筑,但兴趣使然令他们亲历亲为了整座房子的设计装修及艺术收藏。从现在博物馆展出的家族老照片中可以看出俩人的兴趣爱好着实广泛,除了经常骑马骑自行车,还飞过热气球登过大雪山。当同时代的学院派建筑师们在折中主义的浪潮中痛苦地寻找着建筑风格新出路时,他俩作为建筑门外汉倒是可以反其道而行之地向300多年前的文艺复兴风格致敬。在参考了众多古籍资料后,整幢楼从装饰到收藏都完美再现了16世纪伦巴第王国的豪宅范儿,同时还巧妙地融入了水电煤卫浴等各种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也因为此楼的成功改造,兄弟俩后来还真做起了建筑师,接了不少修复及设计古典式教堂及别墅的项目。在他们去世后,子女们继续在此楼居住,直到1974年Giuseppe的儿子决定向政府捐赠此楼及其中的艺术收藏。经过修复后,1994年此楼正式对公众开放。
Necchi Campiglio博物馆
如果说私家建筑体现的是主人的性格,那么前两座改造于19世纪末的老宅代表的应该是在工业革命欣欣向荣之时仍在缅怀过去旧时光的保守派遗少,而后两处建造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住家则更像是大胆拥抱现代化的改革派青年,操刀这一私人住宅风格大变样的幕后人物便是两家共同的建筑设计师Piero Portaluppi,当年米兰建筑界的大红人。
落成于1935年的Necchi Campiglio别墅算是私家博物馆里人气最高的,因为电影《我是爱情》(Io sono l’amore)曾在此取景,片中Tilda Swinton扮演的别墅女主人是嫁给米兰纺织业家族的俄罗斯裔媳妇,而真实生活中的女主人Gigina Necchi也的确来自生产Necchi牌缝纫机的家族。Gigina Necchi与丈夫Angelo Campiglio某次在斯卡拉看完歌剧后无意闲逛发现了这块待出售的土地,于是夫妻俩决定和妻子的妹妹Nedda一起在此安家落户。这座刚在2008年完成修复对外开放的私家博物馆是意大利少有的保存完好的30年代独栋别墅,建筑师Piero Portaluppi的设计中虽然只有最基本的几何元素做装饰,但名贵的用料与一丝不苟的细节处理照样体现出奢侈,就连每个房间的暖气罩都有相匹配的精致纹样装饰。少了古典繁复,多了大尺寸玻璃的室内空间显得宽敞明亮,各种现代材料和科技也比比皆是:金属滑门、电动卷帘门、保险箱、电梯、闭路对讲机,还有门前的米兰第一座私人室外恒温游泳池……带领参观的向导每揭开一个机关,都引来在场参观者的啧啧称奇。除了建筑本身,收藏品中也有惊喜,比如主卧室的墙上竟然还有一幅唐伯虎的画作。
Boschi di Stefano博物馆
最后一座Boschi Di Stefano博物馆规模最小,和其他三所独占一栋的私宅不同,这个家只是一幢公寓楼的一层,楼里现在都还住着其他人家。虽说是多层多户的公寓楼,可毕竟还是体现着Piero Portaluppi的设计风格:从大理石的纹理、地墙的装饰图案,到顶灯、楼梯栏杆、电梯和窗框的造型,每一处小细节都无时无刻不在强调着两个字:讲究。昔日主人Antonio Boschi及Marieda Di Stefano夫妇一位是酷爱音乐参加过一战的工程师,另一位则是成长于收藏世家办过雕塑展的艺术女青年,夫妻俩一生收藏了2000多件意大利20世纪的艺术品,后悉数捐赠给了米兰市,其中不少现陈列于市中心的20世纪美术馆(Museo 900)内,另有300多件被保留在了他们生前居住的这套公寓里。现在,整套公寓的11个房间内满满当当地挂着画,就连卫生间都没放过,同前三座私家博物馆相比,这里少有了住家的氛围,更像是一家设在公寓里的艺术馆。
逛开架式私家博物馆好像小时候跟着大人去别人家做客,心里装的是惊恐与敬畏,而当看到那些美得恨不能占为己有的器物时,羡慕与嫉妒更是不经意地掠上心头。不过对于热爱美好事物的人而言,即使得不到它们,能看看也是好的。
跟意大利其他城市相比,米兰这个商业经济中心的自然美景和历史遗迹确实不值一提,路上的行人也大多步履匆忙对人爱理不理。于是“冷漠”成了米兰人的标签,反正当事人也无所谓要摆脱外人的偏见,况且他们也实在没闲情和路人哈拉大半天,与其跟话不投机半句多的人硬闲聊,不如在自己的天地里任逍遥。于是有钱又有品的米兰人们把世间美物都往自个儿家里搬,住宅变成了私家博物馆,在主人离世旧宅开放后,我们终得一见这座城市里那些深藏闺中少人知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