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反应不是有没有道理,而是心头一痛。然后是苦笑的摇头和无奈的叹息。你呢?相信大多数为人父母者都是这个反应吧。因为整个社会都已深度卷入这场战争,我们每一个家庭都陷在这个超级漩涡中,身不由己,无法自拔。在它的操纵下,到处都是父母忧心忡忡,孩子可怜巴巴的画面。
你说有没有道理?我说它不仅没有道理,它甚至是一个恶毒的诅咒。它是当下的内卷现象侵入中小学校园的一个缩影。下面我们聊一聊,捋一捋这个刺痛了我们一遍又一遍的话题。
关键词一:起跑线
人生确实是一场赛跑,一场竞争。肯定也是有起跑线的。这个起跑线在哪里?以前是高考,后来是中考,现在呢?让我找一找…用世界名曲进行胎教,一️两岁让识多少字,三四岁要背多少诗,接下来是各种兴趣班,琴棋书画搞起来。小学穿梭于奥数、各种培优,中学出入于各种补习班,小小的身躯背负了多少重重的压力。
这条无限后退的起跑线是认真的吗?兴趣班里兴趣是孩子真正的兴趣吗?补习班的超前教育真的符合教育规律吗?每当孩子抬起头向你疲惫地说:我累了,我学不动了。你总是回答:这是为你好,我们要赢在起跑线上。什么?你夺走了他的假期,毁掉了他的童年,还反过来说是为他好?你难道没有发现他的好奇和兴趣渐渐泯灭了,他眼中的那道光亮慢慢暗淡了吗?
关键词二:赢和输
也许你会说,现在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输了起跑线就意味着输了所有。一步输,步步输,永远也追不上了。落后就要挨打,孩子这样的未来,我们做父母怎么愿意看到?为了将来能赢,宁️可孩子现在苦一点,不对吗?
真的对吗?人生是一场长跑。你确定孩子真的赢了吗?你没有看到那些学生一到毕业季就疯狂地扔书、烧书,是为什么你知道吗?那是长久以来心底压抑的释放、那是积蓄多年负面情绪的决堤。更严重的是,有些父母一味的为了赢在起跑线上,而疏于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培养和完整人格的塑造。这无视的代价产生的恶果终于在后期显现了。于是乎,各种令人震惊的事件频频出现在大学校园中。同学之间一言不合就投毒,争风吃醋就捅刀,女大学生又被骗了,某某某失恋又跳楼了…这就是我们教育出来的高等人才?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基础教育?怎么保证下一代在身心方面的建设?…这一切还不足以引起我们的深思吗?
我还看到过一个真实的事例。
一位母亲,是大学里的教授,属于高级知识分子。有一个女儿,但她对女儿很不满意,因为女儿成绩不拔尖(这让她脸上有些挂不住,虚荣心受挫)。于是从小学开始,她就请各科名师对女儿进行一对一强化辅导,效果不错,成绩喜人。一路初中、高中都名列前矛,最终高考没有让母亲失望,进入一所985重点大学。但是大一的时候,突然传来女儿跳楼的消息。遗书️️中写道:自己太累了,她知道自己的普通达不到母亲的要求,但又不想让母亲失望,从小到大靠着补习变成了做题机器。但进入了大学,她发现老师讲课太快了,内容她也根本听不懂。但周围的同学们都很适应这种节奏。她越来越意识到智力的差距,连一个学期都没撑住,她就绝望了,她崩溃了,于是她选择了结束…这位母亲看了遗书快疯了,她这才知道是自己害了女儿。她让女儿似乎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但输掉了终点。这样的赢是赢吗?这位母亲输了、输得很彻底,输得一败涂地,体无完肤。但女儿,已经回不来了。
这个世界对我们普通的父母和孩子是不友和的,到外充斥着各种鸡汤语句,“孩子,你越努力,才越幸运”。“没有伞的孩子,应该在雨中奔跑”。这个世界到处贩卖着各种焦虑,“人生没有寒暑假,成功需要日积月累”。“学霸不可怕,就怕学霸过长假”,“这个世界正在悄悄惩罚不读书的人”,“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声再见都不会说”…
于是有了某某中学的高考模式,有了土猪拱白菜的激情演讲,有了清北毕业生的理想也只是想找个好工作的尴尬。但这些真的可以撑起我们国家的未来吗?联系到近期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不断出台文件,加大打击各种以K12(是学前教育至高中教育的12年基础教育)为对象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培优拔尖超前教育等不规范操作的力度。为什么?就是已经充分意识到这种内卷问题的危害性,从现在开始改变、扭转、消弥。以防未来产生更大更严重的后果。
“别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有道理吗?如果你的孩子是个天才,你可以让他跑得快一些。如果不是,那就正视它。收起你功利性的望子成龙,扯掉你附在它上面的虚荣心面具。不做虎爸狼妈,陪着孩子慢慢长大。去他妈的起跑线,我在乎的是终点。如果为了赢在起跑线,而输了终点、甚至迷失了终点,那我宁愿我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迟一点出发又怎样?静静而稳定地前行,做一个健康而快乐的普通人,又何尝不是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