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想的感受
跟随老师冥想引导再次回首自己的过往,一切变得轻松起来,曾经让自己纠结的点变得很容易过去,这就是自己之前一次又一次去面对去看见的结果吧?!
疏通了,便不纠结了。所以不管是在写还是在读的过程中,自己变得坦然,不会有那种喷涌而出的眼泪。虽然还有很多的未知,还有很多的无解,但不会总是处在患得患失的感受里。
被否定的感受
同学燕说自己当了全职妈妈之后不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没有方向。当她流着泪说这些的时候,我有一种冲动,想告诉她我也有这样的感受,于是,当她说完,老师还未回应的时候,我就迫不及待地出来说,我很能理解那种感受,同时,我也表达了一下自己在整个冥想过程中感受,两个部分一结合,让我的回应失去了重心,以至于她回应说:“不是的”。听到那三个字,我内心是很不舒服的,其实,我想表达的是那份同理,失误的部分是说了自己在冥想过程中的一些个人感受。于是,在那之后,头脑里有很多声音出来,毋庸置疑的都是一些自我批评的声音。
听了老师对她的回应后,我的那个自我批评的声音更强烈了,老师精准的回应让她同时也让在坐的其他人有收获,让大家明白发现自己的爱好是有途径,有信号的,那个让肾上腺素飙升的感受,那种怦然心动的感受。
在最后总结的部分,我说出了我的不舒服的感受,老师的回应让我有种立马飙眼泪的感觉,唉,我还有很多很多的功课要去做。
不舒服的感受背后是什么?
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不舒服的感受,看看这个感受的背后我是怎么解读的?
我想表达我的同理,却被对方解读为“不是的”,那是“我同理你,而你却没有收到”的失落;
是一种被拒绝的尴尬;
是当着众人表明:“你不懂我,我没问你,别瞎掺和的不屑!”
……
原来我有这样的解读,才会有不舒服哦,那么有没有可能换个角度来理解呢?
也许她只是觉得我没有get到她的点,于是很真实地表达了她的看法而已;
退一步说,即使对方不认可,那也没什么,我只表达我表达的部分,我只做我可以做的部分;
我也在学习在成长,这样的碰撞也是我学习的课题。
嗯,换个角度想想,似乎也不用那么不舒服呢!
最后的禅塔罗卡抽的就是“了解”,嗯,一个自己得要好好面对的课题。自己以为的那个“了解”是真的了解吗?怎样才是“了解”?
老师的经典语录
我们习惯有迹可循,喜欢有参照物;
“舒适圈,不是舒服,而是习惯”
“留意生活中有让肾上腺素蹭的那一下,那个让你怦然心动的感觉”
“三分钟热度,三分钟沦陷,三分钟卷土重来”
“人生是一场梦,为何不创造其他的梦?人生是一场体验,为什么不创造一个不一样的体验”
“借由原来的工作展现自己生命的哪些特质?哪些场景可以唤醒自己的那些特质?”
……
这次的读书会,自己有点沮丧,但回到家当自己重新梳理一次,重新解读一次,换个角度去理解,原先的那种沮丧感慢慢减弱了,反倒有了多一次难得锻炼自己机会的看见,嗯,一切的发生都有其有价值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