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为大家分享加拿大的布兰登 罗伊尔所著的《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第五节,原则5整合相似事物。
作者在一开始,就亮明观点:整合相似事物,就是先结束一个主题的讨论,再接着讨论下一个主题。
什么叫整合相似事物呢?
在我看来,就像我们数学中的合并同类项一样,将有相同特点、格式或有内在联系的事物,合并成为一个主题。
假如我们去超市购物,看到日用品、零食、调料、饮料、蔬菜、水果等商品,被放在了一个大柜台上面。
试问,作为消费者,我们心里是什么感受?我们是不是想立马转身就走,再换一家超市去好了!
读文章也是如此。
如果我们写的文章,相同的、不同的主题被全部糅杂在一起,看起来就像是一团乱麻,惨不忍睹,那么读者看到会有什么感受?
在“屏读”时代,这样的行为无疑是自取灭亡!读者一看到你这样的杂乱无章,毫无逻辑可言,根本就看不下去,他们会选择立即关掉!
为了防止出现类似现象,我认为,写作者应该好好地学习、并运用一下本节的知识与内容。
如何整合相似事物呢?
一是有意识地培养、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和能力。
显而易见,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存在着逻辑关系的。
如果我们不有效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那么我们照样是纸上谈兵。只知道写作应该整合相似事物,可是哪些东西是相似的呢?
这就需要我们大开脑洞,进行头脑风暴,好好地想一想了。
至于如何锻炼逻辑思维能力?我在网上搜到一些锻炼逻辑思维的方法与各位分享。
逻辑思维能力是可以锻炼的,经过刻意的锻炼
1.刻意练习,多思考。
人的大脑像肌肉一样,通过刻意训练之后,能够越来越强。
所以,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场合,训练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
比如,听别人说话时,看影视剧尤其是悬疑推理类影视剧时,听别人讲课时,向领导做汇报时等等场合,我们都可以让大脑高速转动,勤加思考,多动脑筋,训练、开发自己的逻辑性。
也可以看看别人的逻辑结构,是如何架构的。与自己比较,发现自己的不足,查漏补缺。
2.增长见识,多看书。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籍是人类思想的结晶。
每一本书,都是经过作者的无数次打磨,不断改进,才能出版成书。
而我有时,我们的逻辑性不强,也有可能是我们不理解不明白有些事情。
比如,我小时候就闹过一个笑话。记得小时,听歌里唱道:“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我就很疑惑地问妈妈:“雷锋姓什么啊?”
妈妈就回答说:“雷锋姓雷啊!”
我就很迷茫地问妈妈:“为什么还有姓雷的啊!我还以为这世界上只有姓毛(毛爷爷)和李(我们的姓)呢!”
现在看来,那真是一个大笑话!为什么世界上,会有人问这样幼稚、可笑的问题的?
可是,这是真事儿!是我在很小很小的时候,闹的一个笑话。
我自己都不记得了,是后来妈妈告诉我的。
这就是坐井观天的极经典的例子。
而现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多学习,多思考,大概也许有可能会闹这样的笑话的?
尤其是可以多看看悬疑类,推理类的书籍或其他作品,它们会让我们的大脑不断地思考和探索,进而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是利用逻辑思维模式,找出各个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比如,我们谈到白菜、萝卜都是蔬菜,那么蔬菜就是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再比如,众所周知,榴莲和葡萄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它们都是水果。
那么,榴莲和韭菜的内在联系是什么呢?
这真是个好问题呵!
在我看来,榴莲和韭菜都有壮阳作用。那么它们的内在联系就是壮阳。
三是我们要勤动脑子,深入思考,我们如何利用这些内在联系,去合并同类项呢?
比如,我们说冬季要多吃白菜和萝卜,可以补充维生素,防止便秘。
那么,我们可不可以变成,“冬季要多吃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防止便秘。”呢?
整合相似事物,是我们写作时,文章描述和论述观点的基本技巧。
所以我们写作时,要注意将相似的事物合并在一起,进行描写和论述。
最好是,将这一个主题描写和论述结束之后,再开始进行下一个主题。
就像本文开头所说的超市一样。
显而易见,超市的货物一般都是分门别类的,分区域放置的。
比如,草莓、西瓜、香蕉等放在一个区域;饼干、小面包、糖块等放在一起;各种油盐酱醋、蚝油、味精等放在一起……
其实,我们写作也是如此,我们需要将主题分明,其实主题就想超市中的蔬菜区、水果区、干货区等等。
我们的素材,就像是芹菜、西瓜、蚝油、面包等等。
我们写作的时候,就要开动脑筋,利用逻辑思维模式,找到素材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合并同类项。
这样,我们就像是超市理货员一样,将各类商品排列得整齐有条理,顾客们也就是读者朋友们啦,就喜欢并愿意继续逛下去啦!
一点拙见,不足之处,欢迎留言拍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