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学习时报》头版头条刊发的福建省省长赵龙署名文章《积极促进新时代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犹如一声激昂号角,为福建民营经济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全国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极具借鉴意义的“福建样本”。
传承创新“晋江经验”,铸就民营经济精神内核
“晋江经验”是福建民营经济发展的制胜法宝,其“六个始终坚持”和“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核心内涵,历经岁月沉淀,在新时代依然熠熠生辉。过去,福建民营企业家凭借“爱拼才会赢”的闯劲,将一片叶、一根竹、一张纸等做到极致,把一双鞋、一块玻璃、一组电池等做得更好,孕育出宁德时代、安踏、福耀玻璃等一批世界级领军企业,14家企业上榜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这些企业不仅是福建民营经济的骄傲,更是“晋江经验”生动实践的典范。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传承弘扬、创新发展“晋江经验”至关重要。它激励着广大民营企业家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心无旁骛地专注实业发展,一心一意打造品牌。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源,只有坚守实业,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同时,“晋江经验”所蕴含的勇于创新、敢于突破的精神,也促使民营企业不断追求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推动企业实现从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从低端产品向高端品牌的跨越。
政策护航,打造民营经济发展沃土
福建全面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在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上持续发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了优良的环境。在体制机制方面,建立省领导挂钩联系重点民营企业机制、听取企业意见调研联系点制度,设立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完善“政企直通车”服务平台,让企业办事更加便捷高效。这些举措搭建起了政府与企业之间沟通的桥梁,使政府能够及时了解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在政策体系上,福建制定“1 + N”系列政策和营商环境建设规划,在全国率先出台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财税、金融、就业、产业、科技、环保等各方面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例如,在金融方面,加大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有效缓解了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在科技创新方面,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研资金向企业倾斜,技术攻关请企业参与,成果转化予企业便利,推动更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激发了民营企业的创新活力。
政府诚信,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政府诚信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赵龙省长在文章中强调“政府要带头讲诚信,新官理旧账,说话要算数,做到言而有信、诚实守信、增强互信,决不能失信于企业、失信于市场、失信于百姓”。这一承诺掷地有声,让民营企业家吃下了“定心丸”。
政府诚信不仅体现在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上,更体现在对企业的服务态度和效率上。福建建立“四通四到”机制,即“畅通联系渠道不叫不到、沟通解决问题随叫随到、疏通政策传导说到做到、打通部门壁垒服务周到”,不折腾、不缺位、不越位,真正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为要。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优化提升省一体化大融合行政执法平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防止重复检查、多头检查、随意检查、运动式检查,切实做到“无事不扰”,让民营企业家能够心无旁骛地做实业、谋发展。
同时,政府与企业交往要亲而有度,光明磊落与民营企业家交朋友,在与企业正常交往中,不谋私利、不失公允,不违规干预、不介入企业间的微观事务,不把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伸得过远、管得过多。这种亲清政商关系,为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社会环境。
创新驱动,引领民营经济转型升级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民营企业必须紧跟时代步伐,加大创新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福建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贡献了全省70%以上的科技创新成果,拥有全省80%以上的企业技术中心,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90%。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福建将进一步强化民营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科研资金向企业倾斜,技术攻关请企业参与,成果转化予企业便利,推动更多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学仪器等科技资源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同时,高度重视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智能化改造、绿色化发展,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只有敢转、快转,民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福建民营经济在新时代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晋江经验”的指引下,在政策的护航下,在政府诚信的保障下,在创新驱动的引领下,福建民营经济必将乘风破浪,驶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蓝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贡献。我们期待着福建民营经济创造更加辉煌的明天,也为全国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