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个标题,有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觉得我应该是个啃老族。都快到给后代零花钱的年纪了,还找父母要零花钱。真是:
心大无底线,脸厚似城墙。臭不要脸......
如果大家是这么认为的,那说明这个标题就用对了。
首 先
这个零花钱不是我主动找我爸妈要的。
这个零花钱是爸妈主动给的,和小时候我主动找爸妈要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小时候我的零花钱都是找父母要的,虽然家里困难点,但不至于差我这五毛一块的小票。但父母好像就是没有主动给我的欲望,因为大学以前的我可以用一句臭大街的话来形容:烂泥扶不上墙。(现在还是烂泥,只是已经被现实敷上墙了)
我从小:身材长相一般,学习成绩一般,运动天赋一般,艺术天赋一般。我是学啥啥不精,干啥啥一般。我琢磨了一下,发现我一直到读大学以前,最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尽然是:除了我爸妈,我没有被人揍过。
其实像我这种从小就一般的人挺多的,但同时也是对于期望值比较高的父母是最头疼的事情。你说好好培养吧,我又不争气。你说放弃吧,父母又不甘心。总之就是食之无味,弃之不舍。好比鸡肋、阑尾。有时候父母真是楞死我的心都有。在这样的状态下,父母又怎么可能会高高兴兴的主动给我零花钱。
因为即便是父母,他们也会权衡利弊,权衡给我的钱到底是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划算,让他们开心,长脸,他们还会高兴的多给点。不划算,郁闷,丢脸,他们可能还是会给,但要么打个折,要么心不甘,情不愿。
我今年28了,一直到今天我才搞懂父母给钱与否或者多少那绝对不是理所应当的。哪有什么无缘无故的爱,即便是爸妈。没有任何人是在爱别人的同时不渴望被别人爱的。就像父母给零花钱对我是一种爱一样,他们也渴望自己的这份爱能获得的是回报,而不是恨铁不成钢,烂泥不上墙。
我到现在才知道,爸妈因为我的所作所为而高兴的主动给我钱和我从小不争气但是从不脸红的找他们要钱而被动的给我是完全不一样的。虽然结果都是给了,但父母的感受却完全相反。
因为主动给是因为他们更多的感受是得到,被动给是因为他们更多的感受是失去。他们是高兴的给的还是沮丧的给的,我们心里其实跟明镜似的。只是小时候心大,管他们高兴还是沮丧,没心没肺的拿着钱分分钟就飞向:小卖部,超市,台球室,游戏机室还有麻辣烫……
所以连找父母要零花钱其实都是一门技术活,怎么让他们高兴着就把钱给掏了,这是一种境界。
其 次
这个零花钱不是一般的零花钱。
可能已经有人想骂人了,因为我还没说为什么我爸妈会主动给我零花钱。而且还是在我快当爹的年纪。
答案就是这个。
是的,我做自己的公众号,自己更新文章,打理公众号。
我只有几十个忠实看众,而且父母就在其中。他们每篇都看,而且每篇都打赏。可能不是因为我写的有多好,也不是因为我有这么几十个忠实看众,更不是因为我能用这玩意儿挣钱。他们之所以主动做这个打赏的动作,可能仅仅就是因为儿子这么做应该是在精神或者心灵层面让他们有了一点点的收获或者得到了一些迟来的弥补。
是的,仅仅只是应该,仅仅只是他们的认为。
因为我其实并没有真正得到什么名利或者荣誉让他们获得奖励或者脸上有光。但在他们那里,这就能证明我的进步和成长。而他们期望的,正是如此。
因为父母最大的快乐和幸福就是看到自己的子女成长。我只有用实际的行动去证明自己在努力的成长,同时把这些成果和细节通过一些传播渠道传递给他们,让他们觉得虽然我身在千里之外,但我文字的温度能让他们感觉仿佛我就在身边。
正是因为我的努力让他们有了精神层面的获得感,荣誉感。所以我才能在精神层面上获得他们的认同,从而在物质层面得到他们心甘情愿的打赏。
有人会说整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没用,用钱最实在。但说实话,还真别瞧不起这些小动作。我们如何和父母进行精神和心灵层面的良性沟通,可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父母的健康甚至是寿命。
因为父母最后是心情舒畅长寿的离开还是带着怨气或郁闷短命的离开,很多情况下都和自己的子女是否能从精神和心灵层面和父母有良性的沟通有很大的关系。
还记得欢乐颂里面樊胜美的那个渣哥哥吗?那个一无是处,从不在乎自己父母和妹妹感受的渣渣。他爹身体不好最后动手术进重症室,和他哥闪亮的巨婴光环不无关系。所有细节都能体现他哥和父母之间没有丝毫的精神沟通。有人会觉得这是电视里面,不可信。可是现实往往比电视剧更狗血,不是吗?比如老人还没断气子女就争家产,子女觉得父母偏心,和父母断绝关系,老死不相往来。这都是从现实中提取的既真实又刺激的反面素材。(详情百度搜索)
最 后
搞懂父母,搞懂自己。
有人会觉得,我28岁才得到父母主动的赞誉和奖赏,那我的童年和少年岂不是白活了?
我对此不以为然。因为28岁就能开始去努力搞懂自己的父母并用心待他们的人并不多。很多人关心父母就是打个安慰的电话,花些无关痛痒的钱,短期还有点效果。但时间长了,父母也会失去新鲜感。即便有条件能每天贴身陪伴,没有爱的互动,实际上那也是心与心之间的千里之外。因为付出的只有广度,没有深度。父母要的不是这些我们的以为,而是希望我们能懂他们,并且是用心去懂他们。
比如去和父母谈谈他们的各种第一次:第一次做儿女,第一次谈恋爱,第一次结婚(不提倡有第二次),第一次做老公(婆),第一次为人父母,第一次感受到子女的成长……
我们从离开他们的身体到走进他们的心里。这段路很长,而且很可能要走一辈子。你问我为什么要走进他们的心里,很简单,我想搞懂他们,更想搞懂自己。
当然,我还想知道我能坚持写多久,我父母能坚持鼓励我到什么时候。这样的精神互动能否铸造出我们家族精神的标志甚至是图腾。以便帮助我们在外界都选择了索取的时候,我们能选择付出。或者外界都选择应付的时候,我们能选择用心。即使再平凡,起码得活点精气神出来。
我今年28岁了,还有两年而立。立的不是年龄,而是一颗心,一颗既坚强又柔软的真心。我要用它的坚强来抵御外界的狂风骤雨,同时用它的柔软来抚慰爱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母,我的家人。
古有父母在,不远游。今有父母在,放心头。以此,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