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5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存在于我们周围。

2.空气是一种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会流动、抓不住、摸不着的气体。

科学探究目标

1.对无法直接进行观察到的空气,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感知空气的存在。

2.用已学的科学方法观察、描述空气的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研究空气产生兴趣。

2.能如实地记录和描述空气的特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一年级的学生对“空气”这个名词并不陌生,空气与生命息息相关,也是气体的典型代表。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已经慢慢开始关注我们周围的物体,能用一些方法和适当的词汇对物体进行观察和描述。然而,空气无颜色、无气味、无味道、透明、无固定形状等特征,学生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一年级的学生对空气的原有体验和认识相对较少,这将成为“空气”相关教学中的难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观察物体的方法很熟悉,所以先提问“怎样用学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很多学生说空气看不见、按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那怎么对空气进行研究呢?于是想到收集起来,在引导后,学生知道了可以装在袋子里进行研究。学生们用袋子自己试一试,结合科学活动手册第一页的内容进行补充完整,有了自己亲自动手的尝试,完成变得容易起来。但用粘的方法,学生的速度还是较慢,所以这部分花去一些时间,但学生挺感兴趣。通过这个过程也加深了学生对空气特征的认识。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