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骨伤治疗源远流长,从华佗那时候就可以做外科手术了,可惜后来失传了。它跟西医的骨伤治疗有着本质的区别,比如骨折的治疗,西医讲求的是形态的完美,中医讲求的是功能的完美。
它有四大法宝:手法、固定、用药、练功。
手法就是不用打针、不用吃药,扭伤、脱臼、错位的骨头筋节,用一双肉手能给你掰回来正回来。这个不是说力气大才可以,而是要看伤患处的情况,需要多大劲儿就使多大劲,用的是一个四两拨千斤的巧劲。
固定就是骨折了之后,用板子、石膏来进行固定,这个很常见。
练功不是说练武功,而是伤后的恢复训练。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这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在这个期间一定要活动起来,加强骨头的愈合力。不能好吃懒做,只躺不动,那样恢复得就慢。
另外,还要加上手术。因为有些闭合的部位光靠手法吃药抹药是无法治愈的。要做该做的手术,而不是做想做的手术,尽量把患者拦在手术室外。
节目中请了骨伤四大流派的传承人现场亮绝艺。
天池伤科流派,起源于清代。在颈椎、腰椎、关节疾病、骨坏死等方面有很多独特的技能方法和创新药物。
清宫正骨流派,起源于明末清初。最初主要是给阿哥、格格们治病,因而手法比较轻柔。
平乐郭氏正骨,起源于1793年,在河南洛阳市孟津县平乐村。传承人现场展示绝技。把手摁在一个能够显示重量的电子秤上,想要多大的力就能给多大的力。这就有些像张秉贵的一把抓,想要多少就能给多少,已经做到了手心合一。
接下来传承人蒙上眼睛,可以将打乱的成人26块脊椎骨按顺序排列,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尾椎各1块。
这让人想到打麻将时,有的人揭牌时不用看,手一摸就知道是什么牌。可见都是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才能达到这种出神入化的水平。
张氏骨伤疗法,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他们用杉树皮当做夹板固定受伤部位。之所以用杉树皮,主要是它的弹性韧性比较好,容易塑形,另外就是在江南地区杉树有广泛的分布,就地取材,成本较低。
节目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产品,用中药杜仲提取的杜仲胶做成的一种3D打印的夹板。
把杜仲掰开,里面会有一层黏黏的粘连的丝,这也是判断杜仲是否为真的一个标志。
提取的杜仲胶做成的3D打印夹板,在60度的温水里泡过之后,就可以拿出来包裹固定在患者受伤的部位。只需几秒钟,夹板就可以定型。这种材质比较轻盈透气,目前已经开始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