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糯山之行
作者:耿丰年
应北京导演朋友之邀,前年正月初八到西双版纳去采风。我们这里是寒风刺骨,那里竟然是春风盎然,中午还有初夏感觉。我们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市住下,第二天就去爬南糯山。
南糯山在景洪市到勐海的公路旁,自古以来就是澜沧江下游西岸最著名的古茶山,也是西双版纳生态环境最好的一座古茶山。茶园主要分布在半老坡寨、竹林寨、丫口寨、姑娘寨等。复杂多变的气候,赋予了南糯山普洱茶不同的特点。南糯山居民均为哈尼族。
南糯山之行是茶专家许局长、给我们开车并当导游的。许局长是导演的朋友,以前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某局工作,现在云南省会昆明任职。他是回景洪市过春节的,听说北京朋友到来,自报奋勇开自家车给我们当司机兼导游。
许局长是个非常健谈的人,他一边给我们开车,一边给我们介绍南糯山情况和当地茶农的生活状况。南糯山最早开始种茶是南昭时期,布朗族的先民就在此种茶。后来布朗族人迁离南糯山,遗留的茶山被爱伲人继承。根据当地爱伲人的父子连名制、可推算出他们已经在南糯山生活了57至58代,大约已经历1100多年的时间。他特别强调爱伲人是哈尼族的一个分支。
提到茶,许局长说茶是刮油的,只有盛世才喝茶。我非常赞同他的见解。他对文化与科学也有自己的看法,文化就是把简单变成复杂,文化是生活好了才玩,饿了怎么玩?我不知道,这位在2008年陪习近平副主席喝茶时,介绍西双版纳茶情况的时候,是否也这样谈论过。
车在南糯山一个茶厂停下来,然后我们沿着山路旁的古茶园徒步而上,前往半坡老寨瞻仰新的茶王树。
新的茶王树,是2001年云南省茶科所和勐海县茶叶办专家、在南糯山半坡老寨附近的古茶园里发现的。这株茶树至少有800多年历史。老的茶王树有1300多年历史,当年成为世界各地茶界人士心目中的神树,不远万里纷纷从世界各地前来朝拜。当地的人们在茶王树周围建了一个茶王亭,并将茶王树周围围砌起来,本意是要更好地保护茶王树,结果却给老茶王树带来了灭顶之灾。茶王树根因吸收养分受阻,渐渐枯死了。现在老茶王树其中一截、存放于勐海茶厂的陈列室里。后来我们观看了茶王树残枝,也就少了一些遗憾了。
新茶王树长在一个陡峭的坡角上,它高约5米,当之无愧地成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茶王树之一。它周围的杂草已清除,土也松过、周围有一定的间隙,阳光可以照射进来。我们绕到坡脚边,满怀着激动和惊喜之情,无言地瞻仰着这株新茶王树。
南糯山茶园总面积有2万多亩,其中古茶园就有12000亩。园中的老茶树都散落在山寨旁边的茂密林间,与山中的林树木交织在一起,到处是比碗口还粗的乔木型老树,高约2至4米不等。树枝弯弯曲曲,分了很多叉,造型各异而又独特。每棵茶树自成一道天然的盆景,堪称一绝。树龄至少都在百年以上,每年仍不停地长出新芽,令人感叹。
已经中午,许局长把我们带到“茶王”开山家做客。开山是许局长带工作组帮助茶农致富时的朋友。两家人来往很多,经常互相到对方家做客。所以到他家做客,也就是走亲戚了。
开山是个清瘦健壮哈尼汉子,他年近50,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脸上布满岁月的沧桑。他热情地把我们迎进院子,带着我们走进他家客厅,亲自给我们沏茶。日常生活中,茶是哈尼族待客不可缺少的饮料。客人到家,一定要喝主人沏好的茶水,喝得越多,主人越高兴。如果一口不喝,则会让主人觉得客人看不起自己,待客的热情会受到打击。和茶相伴千年,哈尼族人民的性格也如茶一样,质朴、醇厚。茶被他们赋予了文化的含义,它代表的是仁义。
在客厅里摆放一副大照片。许局长介绍,这是2008年习近平副主席在视察西双版纳与茶工作者和茶农的合影。他指着站在习近平主席身后的自己,也指着开山站的位置。开山非常激动告诉我们,当时,他听说中央领导要接见他,连夜骑着电动车去了景洪市。他一夜也没有睡好觉,自己一个普通的茶农,能够有这个待遇是太荣幸了!他说这张照片是他家的传家宝,他会永远传承下去。
闲聊中,饭菜已经备好。开山把我们请到餐厅,女主人已将饭菜端上桌。都是哈尼民族风味特点的典型食品。酒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我手机拍摄下餐桌上的菜肴,然后我们便兄弟般推杯换盅,好不快活。
餐后,我们站在开山家的小洋楼前,分别于他合影留念。现在看到这张合影,他那淳朴的形象依然历历在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