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如何适当的问“为什么”-思考

    这是我在听俞正强教授在讲课时记录了这样一个片段:

    “孩子们,看看我们做的这几道题,A小朋友做的和我们刚才做的,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第一个孩子A :

  “他们都是第一个加第三个?”

  “哦,第一个为什么要加第三个?”

    “……”

    “谁告诉你第一个要加第三个的?”

    “老师说的”

    “哪个老师告诉你的!老师为什么要告诉你这个那?老师说的一定对?”

    “不知道”

      “你都用了,你为什么不知哪!”

        ……

      学生B“老师,我知道”这个学生很积极。

      “你来说”

      “书告诉我的,书上面有!”

        “书上面的一定对吗”(暗示学生们要有质疑精神)

        “……”

      反过来问A:“他知道书上有,你为什么不知道?”

      “我没有看书”

      “你为什么没有看书!”(细节出强调预习习惯的重要性)

      “我忘了”

    “为什么忘了看?”(实际上责备A同学,课堂上不仅得有表扬性的评价语,也必需有批评性评价语言。)

      再和B讨论,“书上为什么告诉你这个哪?”

        “计算简单,计算快”

      “哦,我知道为了计算快,不管什么情况下我们都可以把第一加上第三个!”

      学生集体 “不是”

      “为什么不是?”

      学生C“加法才行”

      “为什么加法才行,乘除法就不行了”

      “我没想过”

      “你为什么没有想过?”

      “……”

      “现在想”(有时候要训练学生的快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D“可能结果不一样”

      “结果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

      学生E“老师,它们改变运算顺了”

    “你怎么知道的?”

    “我列了一个算式,8+6÷2=11要是8÷2+6,就错了”

    “ 那为什么我们这个就可以第一个加第三了?”

    学生F“结果没变!”

    “嗯,这个好像有一点道理啊!我好想明白了,在做加法题时,为了方便运算,需要凑整,先加后加结果都不变。被你们搞的,我现在才想起来今天讲的是加法交换律!”

    俞老师所提的问题,按照教学程序、课堂结构精心设计。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深入、环环紧扣,知识结构的严密性、科学性、条理性的完好的体现。给学生以清晰的层次感,使学生在教师提问的诱导下,扎扎实实步入知识的殿堂。

    我就在想我上课时,设计的问题为什么关联性不强哪,我应该从哪些方面努力哪,随后,我查一些资料,浅层次的我认为我需要需要从一下几个方面注意:

    1.提问的问题必须明确具体。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是不行的,一般的问题都应使学生非常清楚地理解教师要求,不应使学生摸不着头脑,产生理解上的模糊性和随意性,如果不具体考虑清楚可能生成的答案,进而失去对课堂控制,

      2.提问的问题难度要有梯度 要有层次。提问可能会出现太难或太容易,也就是说既要学会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又要学会设置答案的悬念,鼓励学生踮着脚才能摘到果。教师要按照学生认识过程的规律和不同教材内容的逻辑层次,逐步提高问题的难度,才有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3.建立适合自己适合学生评价机制。好的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作用,教师结合学科的特点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发现。对学生的回答,;对有创造性的见解,要给予赞扬和鼓励。另外,课堂提问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不应只抽优生回答问题,不同难度的问题可由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较难较深的 问题,由优生回答;一般的问题,由中等生回答;较易较浅的问 题,由差生回答。教师还应注意课堂提问的时空控制,既不能浪费学生的时间,又要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同时会出现一些学生消极的表现孩子,需要要批评,并从细节和习惯上让他们认识到不足,进而能够改正。

    4.提高课堂掌控能力,预设错题要合理。应要求学生把预习及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都写在问题集上,而课前收集问题,进行整理、归类,在课堂中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自己探索或在教师的指导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可以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弥补课堂上的不足,可以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问题的学生也有提问题的机会,从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另外,还要从学生的错题集里发现学生普遍容易出错的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故意以错误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从而加深印象,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

    5.注意语言艺术,尊重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只是角色不同。但是,教师和学生在人格地位上是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之间都必须彼此尊重对方的人格。教师不能过于责怪学生问而不答,更不能说诸如“你这个都不会啊”的话语。教师应通过提问的途径,在思想上、行为上、习惯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